案例教学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3-11 16:01李静静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教学效果

李静静

(安徽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安徽 合肥 230031)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应用该学科的理论、技术及相关的刑事科学技术等,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等问题,为法律的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医学证据[1]。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授课方法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 学生在下面被动接收信息,这种方式既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由于公安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法医病理学的课时数少,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就更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理解所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应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式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供案例,组织学生查阅学习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彻底改变了“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2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准备案例

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规定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案例。应注意:(1)所选取的案例应包括案情介绍、现场勘验的情况、尸检和病理送检结果等,有助于学习掌握完整的法医病理鉴定的整个流程。 (2)案例分析的难度要与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相适应。 如果案例太难,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不足以发现问题, 或无法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只能被动等候教师讲解,会失去讨论的积极性。 如果案例太容易,过程简单,又容易让学生失去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同样也完不成教学目标[3]。 (3)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新鲜度。 如果是时间过于久远的案例,可能会缺乏新鲜感,并且可能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脱节,学生在讨论时也难以融入其中。

2.2 课前准备

选择好合适的案例之后, 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案例,吃透所需的知识点,把握案件脉络,预估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设置好如何在课堂教学时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法医病理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明确死因、推断死亡方式、明确死亡性质、推测死亡时间和推断致伤物,应针对这几项准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达成教学目的。将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预习,让他们查阅专业资料和法律知识,带着问题学习,完成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

2.3 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会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利用PPT、 照片或者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展示。教师主持课堂讨论,注意引导讨论方向,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尽可能还原真实的案件情况。 模拟从接到报案开始,学生化身法医询问案情,进行现场初勘,遵循生物物证的提取、包装和送检原则来提取物证,进行现场的尸表检验,再结合解剖室尸体解剖所见和病理学、毒物分析、理化检验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分析[4]。 通过对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和作案工具的推断可以进行现场重建,并进一步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和陈述,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教师总结

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完整准确地概括出本次讨论所涉及的知识点, 针对本次讨论的思路、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及讨论时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理清楚案例分析的整体脉络,最终给出分析结果和鉴定意见供学生参考。 例如,在涉及民事纠纷比如两人争吵或发生推搡之后突然倒地的猝死案例中, 要让学生结合死者既往病史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结果,从成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意外、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入手查找死因,学会运用排除法,当有外伤存在时,要评估伤病之间的关系,外伤对死亡起到多大的作用,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出鉴定结论。 并且注意常规送检毒物理化检验,警惕是否有中毒发生。

3 案例教学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法医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学科。 传统的讲授方式会使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使用真实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化身法医鉴定人代入其中,结合案例情境设置问题,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变成主动地搜集资料、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案例及所涉及的知识点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

3.2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进行有效案例分析的前提, 案例分析又能有效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法医病理检验实践相结合,更容易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辩证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5]。

3.3 增加师生互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业务能力、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合适的案例,并查阅资料来增加知识储备。 在课堂上,除了要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还要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和分析的角度,把握整体思路,并且控制好讨论的节奏、掌握教学进度,组织好教学效果的评估。

4 注意事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案例教学法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1)不能用案例教学彻底代替传统的理论讲授。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法医病理学是科学,不能靠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进行案情推论。 (2)在时间的选择上, 应在每章节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安排案例讨论,不能造成理论与案例的脱节。 (3)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能整体把控案例讨论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必要的督导。 (4)课程结束后应及时评估教学效果,适时调整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在考试时设置案例分析题目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案例教学法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法,将其与传统讲授的方式相结合, 不断进行完善和总结,能够增加教学经验,优化法医病理学教学,是值得广泛施行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法医病理学教学效果
虫虫法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