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实施落地,探析面临的障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2021-03-11 16:01黄晓明张立红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技能证书

郑 钢 黄晓明 张立红 刘 岩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00)

0 引言

“1+X 证书制度”的提出,彰显了国务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心。 2019 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的颁布[1],一石激起千层浪,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勾画出一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但是作为“职教20 条”中“1+X 证书制度”如何落地生根,如何有效地同职业教育的规律契合, 涉及众多方面,需要思考不同层面问题。

(1) 现实的生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要求。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最新前沿科技技术的应用, 生产一线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按部就班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很多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进入工厂后,还需要1~3 年的时间再学习去适应生产的需要,耽误了学生和工厂的宝贵时间。

(2)国家的产业发展、学生的自我需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提出,需要高端技能人才的配套。 目前技能型劳动力数量在全国就业总人口数据中的比重不到19%,其中高技能人才仅5%,有近7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并且存在区域差别[2]。 只有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的不合理结果。职业教育者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真实的需要,变革教育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教育模式。

1 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1.1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校企融合大多停留在表层

“1+X 证书制度”的推出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它同时也是一个机制。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教育从业者对“1+X 证书制度”的认识也不足,很多教师把以前的“双证书“制度等同于“1+X 证书制度”或简单地认为是延续。 总体说来,校企合作在专业核心技术培养方面,并没有实质的展开。

1.2 “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也是“1+X 证书制度”实施的一个瓶颈

2019 年8 月30 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6 号)的通知,简称“职教师资12 条”,文中提道:带动各地各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3]。 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实践实作指导能力偏弱, 企业的经历资历没有或很少,教学工作中只能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跛脚鸭现象。 从客观规律出发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1.3 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场地现状,不能满足“1+X 证书制度”的培训和鉴定

“1+X 证书制度”中X 证书,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别于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等级证书也由教育部背书。目前的职业教育院校实习实训场地主要是为教学服务,不能有效地完成X 证书的培训和鉴定任务。 这方面也是制约“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壁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实施策略的建议

2.1 借鉴德国额外资格教育,促进“1+X 证书制度”与其他教育的衔接和互认

德国的额外资格教育由职业教育实施,在职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X 证书制度”与之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在管理模式、课程的建设等方面可以借鉴。 德国的额外资格教育是学历、技能等级等证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1+X 证书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借鉴其机制的构建,比如,在模块化课程选课体系中,不断提高职教教师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能力,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设计上,基于职业技能等级的鉴定需要,设计相关课程。 同时多维度地建立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满足“1+X 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的培训需要。德国额外教育资格和其他教育培训成果互认,这也是“1+X 证书制度”需要借鉴的重点,职教20 条提出结合“学分银行”的改革,衔接学历教育和打通不同等级证书的连贯性。 当前面向退伍军人、下岗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针对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等,以“学分银行”为载体,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的契合,学分互认。 这样受培训人员以较少的时间成本,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

2.2 做好顶层的规划,准确定位“X 证书”性质,打破部门之间利益的格局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新一轮的机制改革已经开始。 通过调动国家各相关部门的教育资源,合理进行调配,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促使各方包括职业学校、企业、行业等各取所需,实现各方的利益共赢。 准确定位“X 证书”的属性,是关乎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职教20 条中提到的“X 证书”需要准确定位属性,“X 证书”需要取得教育界和行业企业界的认同,“X 证书”是教育证书属性和劳动证书属性的双重结合。 在改革的过程中,国务院的中枢协调的机制机能要发挥作用,全国一盘棋战略,避免“1+X证书制度”的实施单方面成为教育部门的内部改革。

2.3 政府转变角色创新机制,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单纯由政府主导的“1+X 证书制度”,必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效率低下,如何有效提高“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效率,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过程中的作用,是当下改革的一个重点。 科技的发展以及产业的升级,正以迅猛的速度超前推进,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也在不断更新。 建立高效的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正是适应这些变化的需要。培训与评价机构应该选择具有资质的社会组织, 具有开发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能力,熟悉行业企业及高校的运作,掌握最新的行业产业最新科技技术,熟悉行业产业的最新标准。 同时掌握职业教育的规律, 熟悉教学领域的教学实施过程及特点。这些要求促使培训评价机构要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教育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 培训评价机构自主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由受培训者、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认可,并自主选择所要参与培训的证书。 通过培育社会培训评价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在培训评价市场中起核心的作用。“1+X 证书制度”落地实施才有保障,否则改革的目的有可能偏离,“X 证书” 的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市场相关培训评价机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孕育和扶持。

3 结语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是一场新的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从制度层面、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等多方面总体设计,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职业院校需要从教学层面做出教学改革,行业企业也要调整策略主动参与到校企融合的过程中,第三方的培训评价机构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和能力,担当新时代职教“1+X 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角色责任。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各部门协同分步实施,齐心协力,把“1+X 证书制度”的实施落到实处。 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新的问题和矛盾,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坚持“X 证书”属性不变的思路, 大力培养和孕育优质的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把“1+X 证书制度”不断推向纵深,向着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前进。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