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在线课程建设与探索
——以“数据新闻报道”为例

2021-03-11 16:01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高职课程

胡 蕊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中国 北京 100102)

大数据时代,对于新闻生产方式提出了变革的新要求。 数据新闻报道是基于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可视化进行新闻生产的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形式。 数据新闻报道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制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独立完成一个数据作品,从而完成从选题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报告写作的一整套数据新闻生产流程。

“互联网+教育” 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社会发展,并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020 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与高速发展的移动应用迅速推动了一批在线教育应用的诞生。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云朵、云墨、好视通等是目前直播课堂教学中的主流应用,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课程团队自主建设的数据新闻报道在线开放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基于以在校学生受众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建设数据新闻报道为在线开放课程,采用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提供了线上资源、在线直播教学、交互学习与全程过程管理四大课程特色。云墨App 中的“数据新闻报道”在线课程目前已经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主场之一。 同时,也暴露出直播教学App 的资源遴选、教学环节设计和成果检验等有待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困难。

1 高职课程在线建设的特点与难点

数据新闻报道目前是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专业的理实一体课程。 数据新闻报道既是专业的核心课,也属前沿课。 课程教学在新闻专业建设的发展变革中积淀已十有余年几易标准。 2019 年以来,数据新闻报道作为核心专业课,在教材更新、内容创新、教法革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结合实践有了质的突破。

高职教育中,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多以新媒体、移动媒体应用为主,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如新媒体策划(简书、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为主)、新媒体写作、微视频制作等。 最终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成果实现高度依赖学生对于新媒体软件的应用和实际运营成果的体现,因此学生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在线作业形式,是专业技能是否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的体现,在线操作(采集、运营等)也是专业必备的核心技能。 此类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也存在“一讲就会、一做就忘”等特点,给在线教学带来更大困难。简言之,高职新闻类的专业课程具有市场需要、操作性强、学生线上难以完全掌握的特点。

2 课程在线建设实践探索

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编辑方向核心课程数据新闻报道为例,课程建设有“课程详情”“课程资源”“课程活动”“消息通知” 等栏目。 课程资源共16章,每章节在线直播总时长45~90 分钟,单个视频2~25 分钟。 在课堂互动活动中,累计采用直播授课、讨论答疑、小测验、头脑风暴、课程效果调查等不同方式进行33 项活动,学生活动参与率高达93%以上,全课平均出勤率高达96.57%。 资源区自主学习、查看率达90%以上。 在对课程的匿名满意度调查中,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98%以上。

通过两年多的课程建设实践,已经充分体现出在线课堂的教学优势。

2.1 课程资源、活动丰富,师生互动性较强

直播授课, 学生观看直播感觉像一对一教学,听得清晰、笔记方便;授课视频还可回看复习,突破线下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课堂互动讨论等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了时间和精力分配可能。与传统电教课程比较,在教学提前录制环节,镜头以教学课件、讲义等教学文件为主,可实现师生线上即时交互讨论。

2.2 课程实现过程控制与可视化管理

作为发布任务、提交作业和评价打分的在线课程平台,课程作业提交方式多样,文档、音频、视频形态都兼容,方便保存、提取、下载;每项作业全班具体每个学生的完成状态直观清晰,也便于教师在线通过消息、一对一聊天等功能督促提醒全部或者个别学生。

以上功能均有效减少了传统课程期末统一考核可能产生的问题:一是某些学生可能对成绩的某项或者公平性、科学性、准确性的质疑;二是有效减少了教师核定总评成绩的期末工作量。

2.3 考核方式多样灵活

练习分为头脑风暴型(便利贴式呈现,便于学生互相学习,提交系统即统一赋予分值)、个人小组大作业型(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指定学生评分多种形式可以组合使用), 给每个学生以评价的权利和分值反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状态少讲、精讲、多练。

3 在线课程建设难点及突破

通过对数据新闻报道在线课程建设现状进行梳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3.1 课程平台激励性有待加强

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够较多地登录网站,课程结束后,学生的登录次数、访问次数、学习时长大幅减少。 虽然有较多资源补充学习,但仍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传统课堂教师更容易通过直接的观察来判断调整教学内容,而在线课堂教学的资源学习与直播讲授学习只能“触达”受众,无法由此判断受众是真的沉迷式学习,还是浏览。

3.2 学习成果难以深度检验

数据新闻报道课程采取的是过程性考核结合终结性评价的考评形式。每一次项目或作业完成前后都设有理论小试卷检测巩固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线开放课程可设计试卷进行考核,但必须通过电脑端进入平台建设题库和完成答题,且试卷设计、发布程序烦琐,耗时较长。对于主观性较强的数据分析报告评价来看,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批阅时间长、主观印象为主的不足。

4 在线课堂建设的改进思考

针对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已出现的问题,在线课堂的教学理念是寓教于乐,通过网络化、碎片化、交互性将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并进一步搭建紧密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在线建设:从不同技能知识点内容出发, 进一步对教学时长和视频内容进行精细化设计,并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不能媒介丰富教学内容,辅助教学。

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强化学生自习和预习的成果检验:在课程直播的导入环节,设计每个知识要点的互动抽检环节, 通过抢答、 随机、举手、选人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一方面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迫使学生在线上课也要集中精神, 在多次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强化知识点记忆,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相结合是疫情常态化之下高等职业教育方式的挑战,也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主要教学模式。数据新闻报道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课程在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发布任务和互动评价等方面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资源设置和互动有待提高,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针对高职教育中技能操作为主的课程,“如何使实训项目更易掌握”和“如何有效反馈、评价”是高职新闻类课程需要考虑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内容定制化学习且反馈及时、评价准确,将是“数据新闻报道”在线课程建设团队下一步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高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