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阎文水
赵家洼,昔日岢岚县阳坪镇一个深度贫困村。2017 年6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视察,看望三户特困群众,查看饮水井和农田,看望驻村工作队员。习总书记听取了通过整村搬迁可彻底实现贫困户脱贫的意见,视察结束后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予以肯定。
随之,岢岚对115 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了1 个县城安置点、8 个中心集镇、41 个中心村的“1 +8+41”大规模的整村易地扶贫搬迁规划。3 个月后,赵家洼在全县率先完成搬迁。
三年半时间过去了,赵家洼6 户留守人家及户籍在此的其余贫困户,在党和政府铺就的幸福之路上,搬迁移民新村、次年即实现脱贫之后,他们迈着怎样的步伐?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几分钟后,接到电话的刘福有,桔红的清洁工衣服上披着雪花,利索地上到二楼。刚打开东边自家门,一只跟在身后的小白猫,刷的一下钻进去了。刘福有说,猫是从赵家洼带过来的。
刘福有是习总书记在赵家洼看望的第一户,习总书记与他就种地拉起了家常,他与妻子分坐两边。合影挂在对面墙壁液晶电视的上方。如今,他还戴着一顶一模一样的灰色有舌帽子。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后来过世了。
刘福有因一子四女外迁、妻子肱骨骨折、母亲年迈多病、家无劳动力致贫。迁到广惠园后,他与妻子都做了清洁工,月工资分别为1200 元、1100 元,他担任的光伏政策宣传员工作每月还有600 元收入,此外每人每月享受377 元的低保。仅此三项,2020年收入合计42048 元。刘福有不善言谈,但说到如今生活一脸满足。外面飘着雪花,室内温暖如春。刘福有告诉我们,这套两室一厅的楼房没花一分钱,从装修到家具以至被子床单,都是帮扶单位县人大给置办的,完全是拎包入住。
曹六仁可是健谈多了。这位在赵家洼“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外表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教师。大概知道我们要来,茶几上摆了苹果、瓜子。听到动静,他的妻子从里间出来,端过来一盘麻花,招呼我们不要客气,随后又闪进去了。他的妻子视力二级残疾,不便与我们交流。
曹六仁有三子一女,家庭致贫原因主要是负担子女上学。曹六仁打开话匣子:1996 年大儿子从岢岚初中考上山西粮食贸易学校,通知书拿到家后,他喜忧交加,喜的是大儿子有机会走出大山,忧的是拿不出足够的学费。入学要一次性交三年学杂费18000 元,可是家无分文,最后孩子的姨姨舅舅送来3000 元。怀揣3000 元钱,他与大儿子一起坐上去太原的火车。得知情况后,校长决定给予分期交款待遇。曹六仁走进里间,拿出2019 年在县扶贫故事会上的演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贫困村民刘福有夫妇
在赵家洼时,曹六仁家比邻刘福有家,位于山脚下。从刘福有家出来后,习总书记进了他家。院子铺砖,刚起个头就停下了。习总书记问为啥不铺了?曹六仁说摔断了指头。看到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曹六仁对生活的打造,习总书记不由又问:“你愿意搬出去吗?”“愿意!”曹六仁毫不犹豫回答。
搬到广惠园后,曹六仁去了县玻棉厂上班,打扫卫生,每月工资2800 元。“一年下来33600 元,还有福利。2017 年以前在村里时,一年下来也难以上万元。”2017 年上班时他就近60 岁了。“但厂领导对我说,厂子配合政府的工作,你会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曹六仁眼里又是兴奋,又是感激。现在,中专毕业的小儿子在北京北汽集团工作,女儿大专毕业后到了天津青苹果数码公司当会计。合计起来,三人的年收入超过十万元。他的妻子享受低保。
“穷日子熬出来了!”曹六仁精神爽朗。他说,入厂那年他的体重是116 斤,现在138 斤,胖了22 斤。
王三女是习总书记在赵家洼看望的最后一户。那时丈夫、儿子去世,智障儿媳出走,一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是智残,她自己患有类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习总书记拉着她的手说,“你算我的一个大姐了,我六十四,比你小四岁。”习总书记问,两个孙辈儿多大了?像这种娃娃还有什么待遇吗?一年多少钱?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充满关切之情。
王三女现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光伏政策宣传员,一份是清洁工。由于慢性病发作,暂时休假在家。即使如此,一年下来工资性收入也上了万元。此外享受低保金、养老金。孙子孙女每人每月有1500 元孤儿救助金,每人每年还有1000 元义务教育补贴,现在他们在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见我们来,回家的孙女在里间喊叫,孙子坐在奶奶身旁一言不发。那次中央媒体采访时,王三女激动地哭了:“要不是共产党,我们讨吃都找不到门子!”外面雪花,映出窗玻璃上一个大红福字。
沿着一条土路,记者驶向赵家洼。还没结冰的岚漪河在车外闪过,大山逼近眼帘,积雪白茫茫。
赵家洼由小赵家洼、大赵家洼、骆驼场3 个自然村组成。全村54 户115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 户44 人。习总书记来的那会儿,全村常住人口仅剩6 户13 人,其中小赵家洼5 户,大赵家洼1 户。
县人大办主任科员陈福庆2016 年3 月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派驻赵家洼,2017 年5 月被任命为第一书记。曾任阳坪乡人大主席的他,虽然以前到过赵家洼,但真正住下来,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挨家挨户走访,还是震动了。他将赵家洼总结为“六多、三难、三不通”:坡多、灾害多、外流人员多、老人多、病残多、单身汉多,上学难、就医难、娶媳妇难,网络不通、动力电不通、电话不通。何谓“坡多”?全村1308 亩耕地中,25°以上陡坡地就有904 亩,土质硗薄。
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谷子与小杂粮。陈福庆回忆,那时他们力所能及,帮助乡亲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如免费提供优良种子、地膜,冬天提供生炭,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
习总书记在赵家洼最后一站去的是驻村工作队。工作队租用一个村民的房子办公,共有两间。谈起当时情景,仿佛就在昨日。陈福庆说,习总书记在屋子里看了一圈后,坐到了炕沿上,问起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他面对汇报工作的县人大主任、赵家洼脱贫攻坚县包村干部贾玉春:“你觉得搬好还是不搬好?”“搬好。”贾玉春回答,“搬了以后,贫困村就彻底销号了。”
习总书记走后,对赵家洼易地扶贫搬迁,他们不再犹豫。但是怎么搬?当驻村工作队将搬迁意愿告知乡亲们时,发现他们户户有诉求。一方面,对于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乡亲们割舍不下那熟悉的味道。另一方面,对于能搬到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有学校、医院、超市的地方,乡亲们是向往的。陈福庆说,当时他们就决定:不举债搬迁,不带问题搬迁;保证搬迁以后要好,否则迟搬迁;充分了解就业需求,就业与搬迁同步进行。
2018 年3 月21 日记中,为向来广惠园参观的客人介绍搬迁工作,梳理旧日情形时陈福庆写道:“要想打消乡亲们搬迁的顾虑,干部必须做到用真情换真心,鼓励乡亲们走出去。”陈福庆记得习总书记对他们提出的殷切希望:“我们的工作队员应当像当年的八路军一样,带着感情去帮扶。”
在工作队的辛勤努力下,2017 年9 月22 日,赵家洼全体搬迁户顺利迁入新居。尊重他们意愿,12 户29 人搬到县城广惠园,4 户4 人搬到阳坪中心集镇,2 户2 人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其中留守村里的6 户,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张秀清、李虎仁5 家贫困户与另一家随迁户杨玉才,迁入广惠园。赵家洼贫困户在广惠园人均住房面积25 平方米,全由政府免费提供。位于县城西北,楼房林立,街道整洁的广惠园,是一个可容纳7 千多户2 万余人的移民新村,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阳坪中心集镇,房屋随地势高低错落,也按每户人口数分配。赵家洼4 户4 人,每户一间。
离开赵家洼后,以前刨食为生的土地,依然为村民提供一份收益:土地流转每亩年收入300 元,退耕还林每亩补助300 元。退耕还林补助是一笔不菲的收益,单以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家来说,2020 年收益分别为11405 元、12026 元、12171 元。
搬迁后,赵家洼集体回购房屋23 处,拆除21 处,复垦耕地40 亩,增减挂交易480 万元,复垦后种植油松的同时套种中药材。留存下来的2 处,后一排房子如今成为岢岚县党性教育基地赵家洼教学点,布展习总书记访问赵家洼情景图片。站在村口环视,刚才所看到的沙盘上赵家洼当年旧房破屋景象不复存在,用拆除下来的石头垒堰,原址上一株株油松青翠而立,树下是厚厚积雪。在习总书记与村民们告别的村口,树有一块上书“赵家洼旧址”的木桩。
记者在岢岚县城广惠园移民新村的赵家洼搬迁户家中采访
天又飘起小雪,在广惠园社区打卡后,陈福庆赶到广惠园扶贫工作站。生于1976 年的他,头发有点稀薄了。说起赵家洼与它的脱贫户,陈福庆对于一草一木、一户一人,无不历历在心。
住进了新楼房,乡亲们心里敞亮了,但顾虑并没有退去。为什么?陈福庆总结,与“怎么搬”同时要解决的,就是“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大家一下子搬到城里,没有一技之长,吃什么、喝什么?所以,与搬迁同时进行的,就是确保每家贫困户都有一份收入或产业致富项目,该兜底的还要兜底。因人而异,灵活安置,做到户户生活有着落,人人增收有门路。
喜迁广惠园后第5 天,在贾玉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曹六仁与县玻棉厂签订了劳动合同。10 月5 日,阴历八月十六这天,他正式去厂里上班。看着子女们一个一个有了出息,没想到自己也在近花甲之年有了份新工作,由农民变成“工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赵家洼迁出的最后6 户,除了今年74 岁的五保户李虎仁老人1 户,其余5 户至少都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之外,张秀清在县焦化厂上班,他的妻子为村护林员,儿子在北京一家超市打工,女儿在太原一所中专教书;杨玉才也在县焦化厂工作。
陈福庆扳开指头说:赵家洼迁至广惠园的12 户29 人,除去无劳动力的13 人,9 人在县内打工,6 人在县外务工;迁至阳坪中心集镇的4 户4 人,除去无劳动力的3 人,1 人在县外务工。光伏扶贫,按照设立公益性岗位和小型公益事业劳务支出的原则,光伏收益80%用于劳务工资,每月按时发放岗位工资,已累计为赵家洼村民安置了13 个公益性岗位,其中村护林员4 人、道路维护员4 人、政策宣传员5 人,月工资分别为800 元、700 元、600 元。
对乡亲们的工作帮扶不是一了百了。原在县佑佲皮革厂做门卫的贾高枝两口子,因为年龄大了退下来,可是仅靠每人每月377 元的低保无以生活,又找上门,随后他们一人做了光伏政策宣传员,一人在广惠园物业打扫楼道卫生。
“有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的同时,还得让他们融入到新生活中去,让移民新村和中心集镇成为他们的第二个故乡。”陈福庆说,“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何开关门,如何用卡,用何使用燃气灶,如何同相关单位打交道,等等,都得时时为他们操心,手把手地教他们。”
那次曹六仁妻子出去,“啪”地一声随手带上门,钥匙丢在家,进不去了。陈福庆劝她别急,冒雨去玻棉厂,将曹六仁身上带的钥匙取回。王三女老人年岁大了,孙子孙女又有智障,她家钥匙有一把由贾玉春保管,一把由陈福庆拿着。此外,还特意将村人李虎仁安置在对门,以便有个照应。
那次曹六仁从玻棉厂4 点半下班后,去交水费,赶到政务大厅时,过了5 点,已经不办公了。曹六仁有些急,与工作人员争辩,对方说,去找你们陈书记吧。接到曹六仁电话,陈福庆给他解释,人家有办事时间,有办事程序,你回来吧,你把卡留给我,我明天去给你办吧。
在乡镇工作了20 余年的陈福庆,对于扶贫工作有深切体会。他说,2013 年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户,成为扶贫资金的直接对接者、直接受益者,扶贫效果大为明显。在扶贫攻坚过渡期,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对于“后扶贫时代”的工作,陈福庆结合赵家洼情况谈了认识。他说,应当逐步消除政策帮扶,调动内生动力,乡亲们现在刚进入城里,依赖性过强,不帮扶不行,但帮扶只是一个暂时的垫脚石,设法激励他们、培训他们,让他们自己就业创业才是长久之策。
雪还在下着,出了扶贫工作站,路上碰到赵家洼原村委主任、现任阳坪赵家洼村民小组组长的李云虎,正拎着棉衣、棉裤、棉鞋及口罩、消毒液,为居住广惠园的村里五保户上门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