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宁虎
习近平强国富民理论是我们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推动工作的精神宝典。学习习近平强国富民理论,用习近平强国富民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有利于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沉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背后,有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这是我们党的立党基础,也是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所在。习近平强国富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我国的国情,是我们现时代指导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2017 年10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讲话中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
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百年来,在战争与和平、动乱与治理、进步与倒退、合作与对抗、开放与封闭的不断反复较量中,中国总是能走对脚步,中国共产党总是能越挫越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加快,从过去被西方国家看不起到现在被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发言权,就是因为我们党用先进理论作指导,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意志。当我们走到“三岔”路口时,特别是思想认识不清醒时,就能用先进理论这根“定海神针”,辨明脚下的路,认准前行的方向。先进理论的原理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 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一般原理始终是真理。只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解读、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就能不断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2.要有高度的爱国为民情怀。爱国为民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灵魂。历朝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厚植爱国为民情怀,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立德之源、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就是要将爱国为民情怀刻在骨子里,用爱国为民情怀塑造我们的精神灵魂,让爱国为民情怀成为“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思想。
3.敢于直面现实。去年以来,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威胁。国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凸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如高端芯片、基础元件等科技发展,遭受西方外部势力“卡脖子”打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疫情和霸权主义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临危不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指挥,抵御住了外部势力的威胁,破解了疫情对我国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去年世界上遭受疫情影响情况下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2019 年3 月26 日在中法治理论坛闭幕式会上讲话时说:“法国有句谚语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有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然会遇到外部势力打压等诸多困难和风险,我们必须敢于直面现实,准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4.要有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人要有所追求,必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机勃发的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惟有永葆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才能最后取得胜利。
1.善于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不同于“摸着石头过河”,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深度谋划和指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时,果断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顶层设计”。古语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越来越多,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解决问题,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首先,全方位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而文化体制改革、民主体制改革也都出现了短板效应,不利于经济改革向纵深推进,多领域的改革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才能齐头并进。其次,全球经济“东升西降、南热北冷”,中国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资产膨胀和人民币过快升值。要解决这些问题,把解决内外经济失衡作为着眼点,在货币政策、汇率制度、“资本池”政策、外汇储备,以及积极推进国际货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作出整体谋划,也需要“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对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展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态度和“乱云飞渡仍从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战略视野和战略定力。
2.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非常注重调查研究。1917 年、1918 年,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先后到湖南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浏阳等地调查研究,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开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调查研究。其中1925 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1927 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光辉文献,成为我们学习的基础教材。不仅毛泽东,许多革命领袖都很注重调查研究,给我们树立了风范和榜样。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注重和躬行调查研究,而且非常讲究科学和高效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在宁德当地委书记时,就经常带领身边工作人员一起下乡搞调查研究。1997 年,习近平在福建任省委副书记。当年4 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宁夏召开。会议结束后,习近平没有回福建,而是带领工作人员继续往宁夏南部走,考察固原。固原是宁夏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习近平就是要实地了解中国最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找到最有效最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习近平2011 年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时说:“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习近平任总书记以后,每年都要挤出时间来搞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对于推动我们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坚持和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知行统一的知行观。“精”就是强调“因地制宜”,“准”就是强调“分类指导”,“施策”就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是对实事求是的进一步深化。去年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听取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汇报,对疫情防控进行再部署、再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深入到疫情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和疫情防控重点部门进行指导,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强调毫不放松抓疫情防控,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疫情形势好转以后,又及时提出和亲自指挥复工复产。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延安、贵州、银川、太原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书记座谈会,根据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分阶段、分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不懈努力,到去年底,全国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减贫人口达9000 多万人,创造了世界奇迹。事实证明,精准施策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
4.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将我国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定为:从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我国发展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有独特政治制度、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比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弯道超车”的机遇;世界陷入新旧治理体系对抗碰撞,为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新冠肺炎疫情增强了世界对我国制度、文化和治理的认同,但是仍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上来,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直面困难挑战,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富民理论是新时代我们做好工作的指引,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就是要确保这一理论贯彻落实到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改进我们的工作和作风,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1.必须有大局意识,抓住发展机遇。大局意识,即政治意识。《中庸》言,“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即通过修养德行,将我们从深入求知延伸至“广大”的境地。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具有核心意识,从整体和全局对事态发展综合考量,作出谋划。抓住机遇,就是抓住先机,先机就是生机,只有不甘于人后亦步亦趋的人,才会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具体到我们自己的工作,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就是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加快建设制造、质量、网络和数字强国,推动我国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原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高我们的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积极推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必须有“韧劲”,要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有了“韧劲”,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宠辱不惊”,做到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当前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政策。政策是工作的航标,只有吃透政策,领会路线方针的深刻涵义,才能行得稳、走得正。这其中,一是要保持政策稳定,比如脱贫攻坚战的“三农”普惠政策、扶贫特惠政策、各级各部门的优惠政策、社会力量帮扶政策,要保持稳定不变;要扶上马再送一程。二是要分类指导,比如从区域发展看,不同地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不能简单、机械地看问题,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三是要突出守正创新,把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作为创新的切入点,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补短板、强弱项。要经得起实践检验,要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思想准备,要有打一场苦战、硬战的思想,瞄定远景目标,固根基、强弱项、扬优势、补短板,准备打“长久战”“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必须有爱国为民思想。爱国为民是为政之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爱国为民是一个整体,从来都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初心。在我们党建党100 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获得了人民的认同与爱戴。我们干工作前,就是应该先想到群众,多到群众炕头坐一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感觉到党的政策温暖,让人民过更加美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