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俊
摘 要:在小学课程中,数学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教师想要将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一般都会采取比较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不过,很多教师并不了解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念,无法处理好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着很大误区。所以,处于新课程改革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寻找相关改进方法,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应用
前言: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推进,更多的教师发现对于学生的知识教学以及素养培养,更重要的是应当结合具体化手段运用于数学课堂,才能够更深层次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一、树立正确教学观,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就需要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学校要针对当前的教学目标开展具体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生活化情景教学更好的契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数学课堂中。
首先,教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便顺利地实施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教育。此外,数学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和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和研究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创建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生活教育的发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目标,做到学习和实践并举。此外,教师应该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情况,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他们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一些真实案例,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利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求适合他们的生活素材,以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方式展现问题,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比如,当教师在教会学生加减乘除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比如小强想去小卖部购买东西,他需要买。三支一块钱的铅笔,两支五元钱的铅笔以及25元的两个本子和一个书包,现在书本是两块钱一个,如果小刚的妈妈给了小刚50元,请问想要买以上的学习用品,小刚需要多少钱?这样的生活情景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经验而提出的。学生在做这样的数学题的时候会更加具有具象化体验,并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提出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常讨论的参与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题的探索欲。这样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想要顺利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那教师就需要构建出高效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必須要从数学的基本价值出发,在课堂中构建的情境必须要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密切结合到一起。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很多限制,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使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越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他们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设计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开始,然后结合学生必须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简单和自然,更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有关圆的知识时,可以通过PPT向同学直观的展示相应的图片,这样不仅能够向学生更加直接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在展示完相映的ppt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有关圆形的东西呢?那么我们平时看到汽车和自行车的时候会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毂辘一定要是圆的?而不是三角形或者是正方体。这样就是可以具体的生活化情景进行切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基于自身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表现的情况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创建合理的情景模式,给予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的机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按照学生比较喜爱、比较了解的生活场景,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带给学生熟悉的感觉,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对“三角形”进行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教师找到一把不太平稳的凳子,然后使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修好凳子,让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三角形知识运用至现实生活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相关知识,然后他们可以根据观察找到数学中的奥秘所在。例如,教师对圆锥体积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圆锥和圆柱。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教师应按照这种特征展开教学,让学生将圆锥里面的土倒入圆柱,在其中找到数学的规律。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应用至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展开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带着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例如,道路中的井盖,它的形状为什么设置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主要原因在于圆形的特点,可以防止井盖掉到井中。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支架,它的形状为三角形,主要原因在于三角形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稳定性。由此可见,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并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蒋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21,10(10):99-100.
[2]张传菊.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2021,18(3):140-141.
334550190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