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设计思维

2021-03-10 19:39宋珂邢晗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感性艺术设计理性

宋珂 邢晗

摘要:设计思维在设计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设计都是从思维中发展过来的,在整个思维活动中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交叉。感性和理性一直伴随每一个人,将两者合理结合在一起对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设计首先应该是理性的,人们在一个主题或者一个任务的大框架下开展设计活动,这是一个有条件的理性思考过程。在整个设计活动中,需要灵感的迸发,即感性思维表现在视觉效果中的应用。最后要用理性思维去判断感性思维产生的视觉效果。艺术设计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过程,把握好理性和感性在设计过程中的出场顺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

关键词:感性;理性;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存在的。人类早期的设计都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进行的,追求的是实用的功能,按照设计者的主观感受,寻求最简单的材料来完成设计活动。整个设计思维活动大多是一种感性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感性的活动,需要与整个社会融合,与社会的各个机制相互配合,这就需要一种理性的逻辑思考。

1 感性和理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

1.1 感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

感性既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以及获得的某种印象;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知的、多义的、不明确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1]。感性是人类经由感官,对于某种事物产生直接感觉与情绪的一种能力。它基于意识,是非参照性的意识。非参照性,就是意识在虚无中以自身方式延展,它是自然的、自由的、无规则的。感性思维是通过视觉、听觉、想象等途径,在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下形成的对某一事物最直观的理解。

感性在艺术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设计工作者通过自己感性的一面,将自己所能触觉到的东西用艺术的加工方式展現出来,它往往反映的是设计者内心的情感。它通过色彩语言、形式语言等方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展现给大众。感性往往是比较直观的,它会直接体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表达自我的体现。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方面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人认识到产品具有了“人情味”时,这是感性设计起的作用[2]。

1.2 理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

理性是指人类的一种理智的能力。它是一种相对于感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类通过推理的形式,经过大脑的思考推导出一个结论,这样一种思考方式被称为理性。理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强调了思辨性[3]。

理性在现代设计中普遍存在,现代设计往往要考虑很多种因素,并不只是设计者个人的情感表达,更多是要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符合大众审美的价值观,更要与社会的各个机制体制相融合。

同时,理性是具有客观性的。它的存在,让人不会随意地通过周围的环境来改变自身的意念。它要求实时把握周围的变化,并作出相应合理的反应。

1.3 感性和理性的联系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是对立不统一的,这两者并不冲突。理性是从感性中来的。当人面对一个陌生的事物时,首先是感性思维在运动。人会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直观的方式去描述这个陌生的事物,在大脑中会考虑它的形状、颜色等比较鲜明的特点。在感性的接触之后,脑海中便会酝酿一种理性的思考,这个事物客观来讲是什么样子的,或者是大众所认知的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的。这便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在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理性是外在因素,感性是内在因素,外因制约内因,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

在艺术设计中,对于感性设计往往要通过理性的判断来进行改进。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设计活动都来自人的生活。同样,灵感也来源于此,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也就没有设计创作的灵感。灵感是和感性相连接的,灵感的产生便是一种感性的迸发。当人形成了这种感性的认知,理性就会指引他最终的设计视觉表现。理性会让人考虑到多重的社会因素,它对人们控制感性释放的收敛是很重要的。

2 感性和理性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1 设计是从理性开始的

设计的初衷是满足大众的需求,从设计的源头开始,设计作品是要足用户的期望和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师应该理性地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整个设计,不能依靠自己的设计需求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在这种大框架下,需要设计师有一个理性的思维过程。如果设计一开始从感性出发,就会偏离主题,最后的结果就是与用户的期望背道而驰。比如在进行品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一个设计的概念,然后由概念发展衍生出视觉表现。概念是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并且符合产品属性的。概念提出的过程,就是理性思考的过程,设计师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对客户需求的大框架进行整理融合,从而找到符合产品的大概念。这个概念最终形成设计策略。由策略到设计,是当前比较普遍的设计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讲,设计师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群体。在高端设计领域,4A公司经常会引领一些设计的趋势。一般在这些要求比较高的机构里,策略和设计是两个比较细分的部门。策略负责对整体概念的输出,设计负责表现概念的展示。但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策略师。设计师要想创作出符合产品属性的设计作品,对策略概念的把握一定要精准。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理性分析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2.2 设计中感性的迸发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了解了大众的需求和期望,也就有了一个设计的目标。在走向设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的感性迸发。设计者通过前期理性的分析,找到设计的概念和策略,在策略的引导下,要考虑如何用视觉来呈现它。在视觉表现中,设计者的感性相对来说很重要,因为设计者要体现自己对美的感受,将自己主观的对事物的理解用视觉呈现的方式表现出来,包括色彩的搭配、形体的概括和归纳、图形的创意表达等。设计需求的是创新,要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如果大家的设计都一样,那就不能称之为设计,因为大家都可以做到。设计是有创意的设计,是跟别人不一样的设计。设计师要有创意,就要通过自己感性的一面,表达出对这一事物的理解。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感性占到了很大的部分,设计师面对一个具体的设计要求时,必须发散自己的思维,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一种感性的迸发过程。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感知,将自己最直接的一面表达出来。没有感性的设计就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设计,没有灵魂的设计也就不能称为设计。

从这一角度来讲,设计师是一个非常“自我”的群体。“自我”的前提就是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要善于表达。这个其实和设计师的个人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不善于表达自我的设计师,往往会根据客户的简单描述来执行设计任务,完全没有自己情感的发挥,这样就只能是一个简单的“作图员”,或者简单的“画师”。

2.3 以理性为结尾的设计

设计中的理性就像是一把衡量设计作品最后成果好坏的标尺,它时刻提醒着设计者对实际操作与功能性的把控[5]。在整个设计中,理性和感性相互交织,但是最后仍然要回归理性。所谓的理性,是要有一种批判的思维去审核感性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用理性的思维,辨别设计是否符合时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各个机制体制的需要、是否与当地国家民族文化相冲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设计师去全面深入思考的。设计的结果一定是符合各个方向的条件的,设计师如果没有理性地审核自己的感性创意表达,最后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引起民族仇恨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不仅影响设计师本人,更是对客户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蔻驰是一个大众都比较熟知的大品牌,它的设计自然也是很有水平的。在2019年8月,有媒体指出蔻驰的官网上把中国的台湾对应台北,香港则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板块。之后,蔻驰紧急关闭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维护,并且还在自己的官方微博发布了声明道歉。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缺乏理性思考的例子。设计师最初只是把自己的感性表达得很好,但是到了最后没有很好地用理性的思考去限制感性的输出,完全没有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因素,这是不应该的。

3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3.1 感性思维的培养

感性思维更像是一种语言。感性思维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则,比如艺术,艺术家就是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和欣赏者去沟通的。再比如背单词,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字典和词典里边找到单词是怎么拼写的,但是这个单词的写法和读音为什么会这样,往往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对此能做的就是死记硬背,要积累一定的量才能掌握。但是背单词不仅仅是记住单词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将每个单词感性地连接在一起,以此来增加对单词的记忆深度。感性的思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

培养感性思维,需要设计师亲近生活、接触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我设计是为更好的生活服务,因此,没有对生活的热爱,设计师感性的一面就很难展现出来。设计师对生活要有激情,要有阳光的一面,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并且善于将自己的感知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感性思维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摆脱了传统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都是感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行动大于一切,将肉眼看不到的灵感用设计师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给大众,这才是对感性思维培养最大的帮助。

3.2 理性思维的培养

理性思维代表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思维。作为一个设计师,并不能单单学习与自己专业相近的学科,而是要博览群书,多了解社会的规则文化,以此来扩大知识面,从而增加理性思维的半径。从一定的层面来讲,设计师更应该是一个全方面的人才,无论是地理还是历史,包括对外国语种的涉猎,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对设计作品进行理性思考的时候,会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没有综合学科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是很危险的。因此,设计师在培养对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的同时,理性的学习与思考也是不可缺少的。理性思维大多都需要后天的培养,设计师应该多进行一些理性的逻辑分析,逻辑一定要清晰。比如每个人最终都会死亡,小明是人,小明一定会死的,这个推断就是符合逻辑的。一个理性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具备一定的看清事物的能力,要有发现世界规律的眼光,需要不断地去看、思考、观察、总结,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

设计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在行为处事方面要条理分明、有层次感。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实际行动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人最大限度地避免挫折、失败与误会,它追求的是趋近于完美,以较高的效率辅助设计。

3.3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交叉培养

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的融合对于设计师而言需要做的有很多。它需要设计师精准把握在什么时机下運用什么思维解决问题。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训练和总结,对案例进行分析,多了解策略的概念表达,找寻不一样的视觉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设计师而存在,更是制定策略和进行设计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整体去把握,从细小处入手。把握整个项目初期、中期、后期的各个环节。既不失理性的束缚,又能够很好地让感性的一面得到发挥。

4 结语

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设计思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思维模式。设计的过程不单单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交织,更重要的是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中缺乏理性的思考,会容易引起大众的误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缺乏感性的设计是没有亮点的设计。感性就像是设计的躯体,承载视觉表现,理性就像是设计的灵魂,引导设计的方向和框架。没有躯体,灵魂就无法存在,而没有灵魂,躯体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渡,是一个不可错位的过程,没有前期理性的分析,感性的释放就会没有方向,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理性判断,同样地,只是一味从理性到感性的释放,忽略后期的理性分析,设计就会有争议。作为设计人员,要把握好这之间的度,合理地思考设计。

参考文献:

[1] 徐威,刘建军,严旭丹.感性设计的理性思考[J].美术大观,2010(01):126.

[2] 蔡忠弟.感性设计在玻璃器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1):185-186.

[3] 刘鸥.对理性与感性在设计中的认识[J].工业设计,2011(05):170.

[4] 刘萌.浅谈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辩证统一[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58-59.

[5] 冼宁,郑佳梦.简述对于感性与理性在设计中的运用的认识[J].设计,2017(14):98-99.

作者简介:宋珂(1995—),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邢晗(198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感性艺术设计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星.云.海》
《花月夜》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