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2021-03-10 03:47刘铮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脱贫攻坚

刘铮

摘 要:自2013年开始定点扶贫镇康县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理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整体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关键词:定点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农业大学;镇康

2020年4月15日,一场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中国农大)校园和云南镇康县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镇康县委书记董万春等领导一起会商研究确定细化2020年的定点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定点扶贫指标任务,帮助镇康县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即使疫情期间,中国农大也没有停止对镇康县的帮扶工作。

自2013年开始定点扶贫镇康县以来,中国农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理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整体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七年来,中国农大在服务镇康县农业、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工作上作出突出贡献,镇康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

加强组织保障 选派挂职干部

2013年,按照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整体安排,中国农业大学定点扶贫镇康县,从那时开始,县校双方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致胜未来,组织先行。中国农大对定点扶贫高度重视,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为定点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2018年,学校管理服务机构改革,成立社会服务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社会服务处,定点扶贫工作成为该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依“镇康之所需、农大之所能”,以“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为原则,研究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3-2020年)》,从推动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及学科扶贫六方面提出明确规划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多次带队深入镇康县进行调研走访,为镇康县的脱贫致富把脉献策。2018年4月,学校党委书记姜沛民、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时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率队前往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调研考察定点扶贫工作,并看望在镇康工作的支教学生和挂职干部。2019年6月,学校校长孙其信带队前往镇康县,对脱贫摘帽后如何加快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看望挂职干部及研究生支教团学生,并与镇康县领导班子座谈。截至目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专家教授200余人次深入镇康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

战略落地,人才先行。中国农大积极选拔优秀管理干部赴临沧市及镇康县挂职。挂职干部作为校地合作沟通联系的桥梁,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积极抓好分管工作,为定点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3年至今,共有以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为代表的6批11名干部到临沧市和镇康县挂职,分别担任临沧市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镇康县副县长及驻村第一书记等职务。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校县定点扶贫工作,安排专家赴当地考察指导、组织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筛选产业项目和产品信息等工作,在招商引资、农产品宣传销售等工作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党建带动扶贫 培养农业队伍

在扶贫工作中,中国农大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广泛发动学校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通过“指导技术生产、帮带基层党员”,建强组织、筑牢堡垒,促进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全方位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形成了特色的党建扶贫“1234”模式,即:1—高举党建扶贫大旗;2—选择2个试点示范;3—建设3个平台;4—发展4大特色产业。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全方位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镇康县一共有七个乡镇,其中木场乡和忙丙乡是条件最差的两个贫困乡。自定点帮扶开始,中国农大党委就把这两个乡的脱贫出列当做己任,选择其作为学校党建扶贫的试点示范。与乡党委紧密联系,依托村党支部,精准掌握基层党员群众情况、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精准掌握当地支柱产业情况,量身定做脱贫方案,培养基层黨员群众、带动农民增产致富、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获益,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在忙丙乡,党员教授把脉马鞍山村茶叶发展,倡导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有效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木场乡,党员教授建成“科技小院”,推广示范高原特色农业新技术,致力于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的问题。

学校通过实施党建扶贫“1234”模式,设立党建扶贫项目,优先帮助两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做到党建、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全方位精准扶贫,有效带动了镇康县最贫困的两个乡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产业扶贫 带动脱贫增收

中国农大深刻认识到要想帮助镇康真正摆脱贫困,必须协调尽可能多的力量,从产业扶贫进行帮扶。

学校积极协调相关资源,鼓励学校师生心系边疆,情系镇康,积极组织公益捐赠,发动校友及相关资源,到镇康投资。2019年6月,学校为镇康县引进拼多多电商平台,在镇康县设立扶贫兴农项目“多多农园”,打造电商扶贫模式,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同年9月,镇康县“多多农园”在勐捧镇岩子头村正式建成,同时开设“岩子头淘金河食品旗舰店”。截至目前,网店共销售3万多单商品,有效带动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98人脱贫增收。

木场乡种植冬桃多年,村民杨卫东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冬桃种植他自认为是行家里手,“我感觉自己的技术很不错。”但中国农大师生的冬桃种植技术还是让他大开眼界,“听了农大的专家、教授现场培训后,我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经过科技小院的师生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果树精准滴灌以及给幼桃套袋等科学管理,仅一年,杨卫东就尝到了甜头,他家运用新科技种植管理的冬桃个头大、甜度高、卖相好,最低每斤卖到5元,而别家的桃子最高卖3元。目前,在科技小院师生的指导下,木场乡累计发展冬桃种植5,000亩,挂果1,200亩,实现经济效益1,34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

中国农大不仅引进优质企业资源,而且也积极倡议师生自愿加入消费扶贫活动,积极购买镇康农产品,帮助镇康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在中国农大社会服务处的网站上,有专题页面展示镇康茶叶、坚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以供师生挑选购买。

搭建科技平台 助力产业发展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中国农大依靠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综合调动学校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整合科技资源,产学研共同发力,建设了教授工作站、教授服务团、科技小院等科技平台,形成了“教授到乡村,学生住乡村”的局面,实现了技术需求精准到乡、培训需求精准到村、捐赠需求精准到人。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全国各地享有很高的评价。2016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镇康科技小院”在镇康县木场乡建立,选派博士、硕士研究生,住村进行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人员培训,点对点、实打实地做好定点扶贫工作,这也是首个扎根国家级贫困县的科技小院。

考虑到木场乡是典型的高原山区,不仅是冬桃种植,而且学校还选择了重楼、蜜橘等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技术支撑,采用“科技小院+政府+贫困户”模式,依托科技小院引入种植技术,完善园区与产业规划,打造种植园示范园,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获益,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科技小院师生还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三产融合。通过木场乡科技小院的实施,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联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木场乡科技小院的实施,让农民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让当地干部与农民破除了陈旧观念,让学校收获了科技小院在贫困地区的运行经验,为全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参考的模式。

在镇康扎根的不仅是科技小院,2013年7月与10月,“中国农业大学—临沧教授工作站”和“中国农业大学—镇康教授工作站”分别在临沧市和镇康县先后建立,围绕镇康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推广适用农业技术。2016年7月,成立“中国农业大学镇康教授服务团”,依镇康产业发展特点选择对口专业教授,进行专属技术服务。各平台开展实用适用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品种引进,培育镇康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仅2016年、2017年,就提交产业报告4份,引进技术7项、蔬菜新品种45个,培训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160人次,培训农民300人次以上,现场指导农民1,000人次以上,辐射带动2,000亩以上。杨柳桥村建档立卡户肉牛养殖规模扩大20%,南伞蔬菜协会种植蔬菜新品种占据镇康市场2/3以上。

依托智力资源 实施“阶梯式教育培训”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

中国农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智力与教育优势,针对镇康小学生、中学生、领导干部,实施了“阶梯式教育与培训”。筹措物资,捐助小学。为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完小援建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2016年6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筹集经费70余万元,为帮东村完小捐赠了教材、窗簾、被褥、校服等。选派学生,支教中学。学校先后派出6批次33名硕士研究生组成支教团赴镇康县勐堆中学、凤尾中学及镇康县第一中等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生物、历史及文艺特长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瞄准干部,智力支持。为了有效提升临沧市镇康县一线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与产业政策知识,通过现场授课与远程教学相补充、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对镇康领导干部提供继续教育支持。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培训定点扶贫市县干部千余人。

开展定点扶贫7年来,中国农大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近1,000万元;引入各类帮扶资金2,300万元;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500余人次;培训基层干部600余人次;直接购买农产品4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600余万元;中国农大的定点扶贫工作也受到了国家和教育部的肯定,学校2013年和2014年荣获国务院扶贫办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学校定点扶贫镇康县的具体案例也于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义,志以天下为芬”,定点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中国农业大学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好“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持续开展结对帮扶,构建大扶贫格局,认真履行责任,确保帮扶工作不间断、不脱钩,脱贫不脱手,积极助力镇康县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脱贫攻坚
《自然》发表我国农业新成果
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涉农工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