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辉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农科建设是全面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农林专业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支撑度的重要实践[1]。新农科建设为农学、农业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农林经济管理等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思路、新目标与新挑战[2]。专业仿真实训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以对接农业农村发展需要、面向基层就业、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任务,以情境融入、案例实操、虚拟仿真为手段,以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技能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等深度融合和协同共进为要点,系统培养农经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爱农知农为农”素养[3]。为全面落实“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等新农科发展理念,破解传统农经专业综合管理实习实训课程的弊端,本研究探索构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综合管理仿真实训平台,以期增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新农科建设理念的适应度、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4]。
新农科建设强调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慧环境下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切实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根本性变革,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新方案[2]。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是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与“重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实验实践课程,是对学生掌握的基础会计学、农业(林业)经济学、农业(林业)政策学、农村公共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产品贸易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与实践性应用。
专业仿真实训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接受度与掌握度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5-7]。专业仿真实训有助于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农科建设要求的适应度与匹配度,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知识模块的综合化、集成化与应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框架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缩小专业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顶岗实习和工作岗位的现实角色[8]。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农林人才实践教育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是拓宽专业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延伸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实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基于“知识-能力-素养-个性”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框架体系,以期达成以下任务:
①知识要求。通过专业仿真实训,要求农林经济管理学生系统整合农村、林场的基层服务、公共事务管理、政策与法规、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技术推广、产品营销、农林企业经营与管理等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综合的农林经济管理知识体系。
②能力要求。通过专业仿真实训,锻炼农经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能力,塑造学生“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农村基层组织、行政管理机构、农林经济合作组织与涉农企业的岗位胜任力[8]。
③素养要求。通过专业仿真实训,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服务“三农”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面向农林创新创业、面向强农兴农己任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培育学生的“爱农知农为农”素养[9]。
④个性要求。通过专业仿真实训,增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生对农村基层组织、行政管理机构、农林专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等不同工作岗位的认知,根据“尊重个性、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的准则,推进学生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助推学生形成高匹配度、高适应度与高认知度的职业发展取向。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基于WEB 环境的虚拟教学实验教学平台,结合“知识-能力-素养-个性”人才培养框架,面向农村基层组织、行政管理机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林企业等专业岗位,针对农村基层管理、农村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农林企业经营等实践技能,通过岗位创设、角色模拟、流程仿真、技能实操与价值融入等,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仿真工作环境下的农林经济管理综合能力训练。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项目设计强调岗位性与职业性,充分体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技能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业务能力的综合性与集成性、职业素养的时代性与创新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度与职业发展度;专业仿真实训项目设计强调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推动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融入和德育价值引领,实现理论知识内化、实践能力提升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同向同行,不断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10]。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探索构建了“以学生体验式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解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学框架,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看到、悟到、学到专业技能[11];打破了各专业课程的界限,推动了专业课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序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框架。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推动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专业实训环境、岗位职能、业务流程、业务内容的仿真化,成为培养学生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等专业管理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实验活动。根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结合新农科建设关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定位,基于分层分类教育与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呈现为显著的知识集成性、模块系统性、功能延伸性与情境真实性等特征[12]。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的平台功能如图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包括学生、教师与管理员三类用户,涉及农村基层管理、农村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林企业经营四个主要模块。学生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在专业仿真情境中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扮演农民、村委成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林企业员工与管理人员等角色,并根据实验任务了解、认知、掌握不同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教师用户主要负责专业仿真实训的教学工作组织、理论知识指导、实训活动控制与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管理员用户主要承担实训平台的信息管理、师生管理、平台维护与模块升级等功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的农村基层管理模块主要面向农村基层组织等专业岗位,与农村公共管理、农村社会学等专业课程对应;农村信息服务模块主要面向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林行政部门,与农业(林业)政策学、农业(林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对应;农村电子商务模块主要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创新创业,与农产品营销学、农村金融、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对应;农林企业经营模块主要面向涉农企业,与农业企业管理学、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等专业课程对应。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内容如表1。
表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内容列表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集成了专业主要实践岗位,模拟了农村基层管理、农村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农林企业经营等真实环境,仿真开发了专业岗位的核心业务、工作流程与关键活动,力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基层服务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等。以农村基层管理模块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实训为例,阐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平台的运行过程。
专业仿真实训课程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各环节的文本填写教程、材料提交明细、材料审核流程,并能够根据学生填写上传的材料进行自动化审核,使学生了解、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的全部流程。实训平台中虚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虚拟质监部门、虚拟税务部门、虚拟银行、虚拟农经主管部门可根据材料清单与材料填写规范,分别自动完成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证申请、税务登记、对公银行账号申请、登记备案等材料受理与材料审核工作,并向学生反馈材料受理及审核情况。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知识讲解发起筹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合作社名称、章程、制度及出资筹资情况,并根据文本教程填写合作社登记申请书、设立大会纪要、法定代表人及理事文件、出资清单、身份证明等预设材料,并向虚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合作社登记申请;实训平台根据材料填写标准进行自动化材料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通过,则可进入合作社申请登记的下一环节,向质监局申请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若因材料不全或填写不规范,则实训平台自动派发材料补正通知,逐条列示申请材料填写问题,学生根据补正通过进行材料修正并再次提交受理。学生根据流程提示,逐一完成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证申请、税务登记、对公银行账号申请、登记备案等合作社登记仿真任务,并完成实验报告。
在实训中,教师由以前台以为转向以后台为主、前后台结合的方式,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实训活动,主要为学生讲解合作社成立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申请流程,并对学生实训活动出现的材料填写等具体问题提出实时指导。实训活动结束后,实训平台对每个学生的合作社申请登记实训活动进行实训目标达成度评价,并向教师和学生分别发送实训活动目标达成书,为学生实验报告撰写、实训活动反思等提供参考。最终,教师根据实训活动目标达成书与学生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合作社申请登记实训活动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实训内容不仅涉及农业合作经营等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全流程、全材料、全部门地再现了合作社申请登记活动及业务常识,是对农业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农业政策学等专业课程的有效补充,真正做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融合,为专业学生的农业创新创业活动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奠定了实践基础。且实训平台强化了评价与反馈功能,平台自动生成的目标达成书实现了实训活动评价的科学化、智能化与定量化,有助于教师的成绩评定与学生的实训反思。
新农科建设明确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基本面向,力足于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意识、服务“三农”能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拥有“爱农知农为农”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专业人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实现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整合、实践技能的沉浸式锻炼、农村创新创业能力的多维度培养、专业素养的融入式提升与专业人才的个性化教育。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课程以WEB 环境为依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整合了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使学生在网络仿真环境中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突破了实体教学场所、实习岗位与工作岗位的限制,提高了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资源配置效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各实训模块、实训活动与农经专业核心课程高度对应,突破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空局限,为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结合技能、教学融入思政奠定了基础平台,提升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与大学生村官、农林企业员工、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业行政管理人员等职业角色的匹配度,使专业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实习岗位或毕业后工作岗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各实训模块、具体实训活动既服务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又保持了各模块与实训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当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完成后,授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实训平台上完成相关的实训活动,推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向同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化程度与外化实践能力;即专业仿真实训平台既可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单独实验课程,又可作为配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实践内容,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