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连平 吕玉莲 罗 燕 陈天良 陈文慧
1.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护理部,广东高州 525200;2.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高州 525200;3.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骨伤二科,广东高州 525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指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发坐骨神经痛、腰背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等临床表现,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发展到后期将会导致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二便失禁、马尾神经综合征、肌肉麻痹等症状。据相关报道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30~50岁,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外力损伤、妊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方式,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恢复时间长、费用也较高,大部分患者不接受手术。保守治疗以消炎止痛、改善骨代谢、营养神经为主,具有疗效不理想、疗程长等特点。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众多骨科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将对穴位埋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1个月未服其他激素类药物;自愿配合本研究;保证依从性良好;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理疗或药物治疗。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多有寒湿史、慢性劳损或腰部外伤;腰椎生理弧度消失,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压痛感向下肢放射;患者跟腱、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迟钝,直腿加重或抬高试验呈阳性。MRI或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及部位,X线片检查显示病理椎间盘可能变窄,腰椎生理前屈变浅,相应边缘由骨赘增生。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存在认知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神经、内分泌、淋巴、血液系统疾病者;肌力低于3级、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者;合并骨肿瘤、骨结核等骨质破坏者。观察组患者男:女为30 : 24,平均年龄(42.58±2.23)岁,病程4个月至10年,平均(6.52±2.62)年;对照组患者男 : 女为29 : 25,平均年龄(41.98±2.52)岁,病程3个月至9年,平均(6.38±2.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给予两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4020865,25 mg)消炎止痛;甲钴胺(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H20080290,0.5 mg)营养神经;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H23023506,2 ml : 10 mg)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埋针结合红外线治疗(中芝生物灯特定电磁波治疗器,CQ-BS6),具体措施如下。①穴位选取:将腰阳关穴、委中穴、肾俞穴作为主穴,三阴交、阳陵泉、阿是穴则为患侧配穴。②操作流程: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将红外线置于距患者皮肤40~50 cm处,进行30 min红外线照射,以此调整患者脏腑气血功能,加速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结束后,对埋针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快速准确地将图钉形皮内针垂直进针并固定,并每隔3~5 h对埋针部位进行按压刺激,每3天进行1次治疗,共治疗3次,9 d为1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表评分(JOA)[2]及疼痛数字分级表评分(NRS)[3]。其中JOA评分最低0分,最高29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明显;NR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疗效评估标准如下: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无改善甚至失去自理能力;有效,患者腰部活动功能改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日常活动仍需家属帮助;显效,患者直腿抬高70 °以上,腰腿痛消失,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及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及NRS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寒湿史、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引起,容易因体虚劳累、过度活动、寒湿入侵等诱因发作,导致患者出现腰腿乏力、活动受限、剧烈疼痛、不耐劳,甚至不能站立或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4-5]。主要病理改变为:①关节腔变薄、松弛,构成腰椎不稳定因素;②滑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引发其增厚、水肿、充血,从而影响滑膜血运;③腰椎关节囊和上下关节组成的后关节,发生关节退变,从而引发腰椎不稳[6-7]。目前,西医多采用手术、消炎止痛、改善骨代谢、营养神经等方式进行治疗。传统中医则主要通过中药贴敷、中药内服、穴位埋线、针刺疗法、穴位注射、拔罐、艾灸等方式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JOA评分及NRS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首先,照射红外线可产生热效应,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舒适度[8-9],同时红外线主要有热光源产生,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患处组织吸收红外线后,温度升高、细胞分析运动加快,可使血流和新陈代谢加快,具备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促进代谢产物和炎症产物的吸收,起到更好的解痉镇痛作用;其次,通过穴位埋针的方式,给予患者重要穴位长时间的弱刺激,如腰阳关穴、委中穴、肾俞穴、三阴交、阳陵泉、阿是穴等,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率,并充分调动患者血液及经络运行;最后,穴位埋针结合红外线治疗具有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痛感不明显、安全性强、无副作用、价格较低等优势,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接受[10-12]。不仅如此,穴位埋针疗法与传统针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治疗次数,不仅治疗效果显著,更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埋针结合红外线治疗在治疗痛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由于其应用时间仍然较短,因此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13-1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及NR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及NR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JOA评分 NR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8.52±1.37 12.46±1.527.51±1.35 3.98±0.13对照组 54 8.58±1.26 8.85±1.617.38±1.42 4.37±0.12 t值 0.236 11.981 0.487 16.199 P值 0.813 0.000 0.626 0.000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穴位埋针结合红外线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全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