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黄家湖东侧湿地规划探析

2021-03-10 08:15熊欣茹
山西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汉植物区域

熊欣茹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言

城市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为城市各类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等作用[1]。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如何保障自然的城市湿地资源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2]。现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探析城市生态湿地规划设计,针对黄家湖东侧沿岸湿地提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适应等城市湿地维护措施。健全生态基础设施,保证湿地物种多样性的延续,创造出具有生态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生态湿地,并为其他城市的生态湿地实践与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1 武汉黄家湖东侧湿地沿岸现状分析

1.1 区域分析

武汉位于华中地区长江、汉江交汇处,被两江分为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共7个主城区[3],是我国现存湿地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有着“湿地之城”的称号。武汉黄家湖东侧湿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是武汉的城中湖之一,濒临黄家湖东路(见图1),湖域面积大约851 hm2,湖岸线长1.2万余米,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沿岸湿地地势平整、可利用面积多、生态区域整体性良好,易于规划开发。沿岸植被种类多、绿化覆盖率高,为观赏休憩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区政府计划三年内将黄家湖区域打造成“城在园中、城绿交融”的自然田园式城市风貌。

1.2 功能分析

湿地被誉为“地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洪储蓄、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4]。黄家湖东侧湿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以黄家湖为核心分为黄家湖东侧和黄家湖西侧,西侧濒临青菱湖,中间是以高教智能区、生态居住配套区为主,其临湖规划较东侧开发时间更早,基础设备完善;东侧濒临汤逊湖,中间是以高教智能区、核心示范区、高端商服居住区为主(见图2)。三湖趋于平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充足,湿地面积较大、物种多样,但同时也容易引发湖水倒灌,造成城市内涝湖平面上涨。

2 武汉黄家湖东侧湿地存在问题

2.1 排水基础设施滞后

黄家湖东侧湿地周边城区大多数都以自建房为主,地下排水管道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面铺装渗水性不强,在每年武汉梅雨季节,遭受强降雨的袭击且湖泊已达到最大化储蓄量时,大量的雨水只能靠排水管道、地下渗透才能消化,这就导致黄家湖东侧沿岸经常是内涝重灾区,使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长期的雨水浸泡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破坏了鸟类的栖息环境,不利于生态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2.2 城镇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冲突

近年来,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与压力,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制约因素[5],黄家湖东侧沿岸发展滞后,教育、医疗、商业、行政、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周边区域大量施工建设,道路出现老化无法负荷,且粉尘污染较为严重。老城区无规划,建设区域和生态区域边界模糊,黄家湖东侧沿岸与黄家湖大道区域之间有许多无规划的商业片区,基本上都是以沿路的民房为载体的个体经营户,其形象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属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活动对沿岸的湿地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

2.3 区域污染日益加重

黄家湖东侧沿岸在开发建设时出现许多工业废料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因垃圾管理制度没有完善,沿岸有着随处可见的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等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周边公路旁杂草序乱无章(见图3),植物抵抗性差不易存活,枯萎后浸泡在沿岸湿地中腐烂,引发水体缺氧腐败等诸多问题,水生植物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影响黄家湖东侧沿岸湿地生态循环。

3 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和总体规划设计策略

3.1 改善消落带景观平台

随着季节性的降雨,武汉黄家湖东侧沿岸消落带交通路线随着降雨量变化而产生变化,传统的景观交通路线无法能动的对水位产生作出反应。因此在黄家湖东侧沿岸湿地的改造上,既需要考虑原有的沿岸湿地交通枢纽的流向需求,又要满足在季节性降雨来袭时各个交通枢纽的流向需求。因此,在黄家湖东侧沿岸湿地的景观平台改造上,不仅要考虑湿地内部原本的交通流线走向,还要满足水位上升之后各节点之间的流线需求(见图4)。利用廊桥与亲水平台的结合,丰富沿岸湿地的层次,增加周围居民在观赏过程中的趣味性、互动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见图5),而对于冲蚀严重的区域采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桩保护,以减少侵蚀对其带来的损害[6]。

3.2 调整区域植物布局

在黄家湖东侧沿岸湿地植物布局中,可以根据区域的不同分为陆地观赏区域、沿岸亲水区域、远岸水域区域。湿地植物主要为水生植物,可分为沼生及挺水、浮水、漂浮、沉水4类,此外在沿岸湿地景观建设中,可以采用在绿地上搭配种植部分陆生的草本类和乔灌木类植物[7]。如狐尾藻、粉绿狐尾藻、伊乐藻等植物,可与挺水花卉搭配造景,如荷花、水仙、鸢尾等植物;在远岸水域区域可以种植浮生植物和高挺的挺水花卉,如睡莲、凤眼莲、大薸、玉蝉花、花蔺等植物(见表1)。对于生长周期短、侵蚀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植物在使用时要谨慎,需要限定其生长区域,并且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表1 湿地常见植物分类

在设计植物景观时,要充分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选择具有吸收或收集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结合其观赏价值进行合理搭配,如芦苇与菖蒲组合对水体总氮含量有较好的净化效果[8],千屈菜与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旱伞草组合则对水体COD、氨氮和总磷含量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9]。不仅可以保证沿岸湿地观赏性,又可以起到净化水源、吸收营养的作用,缓解湿地污染问题,促进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

3.3 增加基础建设及强化商业与生态的分界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集中体现[10]。黄家湖东侧沿岸商业布局缺乏整体性、可持续性和基础性,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社区游憩区、社区医疗区、垃圾分类区等基础建设,改善城市地下管道及易受内涝灾害区,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均采用透水铺装(见图6),增强黄家湖东侧防涝能力。原有商业区域大多数都是居民自建房屋,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因此建筑高度参差不齐,需要整顿商业规范、维持商业秩序,合理划定商业区域,通过借景等虚线层面上的渗透性设计,对园区内的植物排布进行规划,使河道自然景观通过视线渗透到城市,达到自然资源的精神共享[11]。总体规划分出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商业区域,对每个区域实行不同的管控,在维持城市的发展的前提下又保护生态的环境。

4 结语

打造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绿色通道,将生态优势可持续化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模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鼓励人们做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奉献者、共享者、保护者。促进城市湿地建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建设绿色生态的同时也要强调生态观念对人类的重要性,在保护现有湿地的前提下,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与生态共生。

猜你喜欢
武汉植物区域
分割区域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区域发展篇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