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宁古道忠烈庙建筑遗址保护及利用探析★

2021-03-10 08:15李康妹鲁文慧范世耀李沄璋毕忠松
山西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歙县徽州古道

李康妹 鲁文慧 范世耀 李沄璋 毕忠松,

(1.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徽州建筑研究中心,安徽 黄山 245041; 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1 概述

徽州地区古道[1-3]、古祠堂、古民居等各类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古属“一府六县”境内现存的大小古道约124条(段),古桥近千座[4]。作为古道遗址的重要构成,忠烈庙又称汪公庙,是为纪念唐朝越国公汪华而建立的庙宇,位于歙县许村镇茅舍村境内徽宁古道箬岭岭头的忠烈庙。随着箬岭古道的历史变迁,忠烈庙的命运也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廊道遗产的视角,分析箬岭古道上的重要空间节点——忠烈庙遗址的历史沿革、价值特征以及保护思路,以期为徽州古道遗址的保护及利用提出有益的探讨。

2 徽宁古道及忠烈庙建筑遗址构成

2.1 徽宁古道遗址构成

徽宁古道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黄山区及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四地交汇之地,由歙县箬岭段、黄山区梅花岭段、旌德县色岭段等三段组成,歙县旧为徽州府治所在地,而黄山区、旌德县旧属宁国府,故称徽宁古道。

徽宁古道歙县箬岭段、黄山区梅花岭段、旌德县色岭段等三段总长约28.6 km,宽约0.7 m~2 m不等,均为石板道。古道沿线分布有水口桥、永安桥、茶坦桥、谭家桥等古桥遗址,下二里半亭、上二里半亭、十里亭、五里亭等古亭建筑遗址,乐得坐庵遗址、骑龙庵遗址、天竺庵遗址等古寺庙遗址,以及箬岭关关隘、天星洞、旺子洞等军事建筑遗址等明清遗址多处,特别是位于箬岭岭头的忠烈庙建筑遗址极具历史、文化及研究价值。

2.2 忠烈庙建筑遗址构成

汪华(586—649年),歙县登源汪村(今属绩溪县)人[5]。隋大业年间(605—617),开凿徽宁古道,保障新安、宣城、余杭、遂安、东阳、鄱阳六郡安定而深受百姓爱戴。唐武德四年(621)九月奉表归顺,唐高祖下诏授方牧,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任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食邑3 000户。薨后,歙州一府六县各乡村相继立汪公庙以抗御灾。宋政和四年(1114年)正式钦定建庙,赐匾额“忠显”,后改“忠烈”。

忠烈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坐北朝南,宽8.85 m,深8.55 m,面积75.7 m2。墙壁全为凿平的花岗岩石块砌成,顶盖大青瓦。八字门,青石门楣,上刻“忠烈庙”。庙内神龛横匾上书“六州屏翰”,两侧对联为“自昔州闾资圣护,于今稼穑沐神功”。庙东有厨房一间,厨房后有水井一口。

徽宁古道在隋末由汪华率民众开凿,忠烈庙是旧时徽州当地人民为感念先人汪华恩德,祈求其保境安民,祈事如意而建。而忠烈庙的位置选择是在徽宁古道途经的箬岭岭头,而箬岭岭头则是徽宁古道由歙县箬岭段分别向黄山区梅花岭段和旌德县色岭段延伸的交叉口,是徽宁古道上重要的地理空间节点,选择此处修建庙宇则体现了忠烈庙的重要地位。

3 忠烈庙修缮保护

3.1 忠烈庙修缮前基本状况

整座忠烈庙占地面积约80 m2,基底较为方正,是典型的明代砖质文物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修缮前的忠烈庙破损严重,部分墙壁倒塌,屋顶基本全面坍塌,庙内地面是石板相砌而成,较为平坦,保存较为完善,但碑刻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出现断裂等各种状况。屋内正中位置,一块占地不到2 m2之处,立有牌位,仍然维持供奉,香火未断(见图1)。总的来说,忠烈庙虽破损严重,但其建筑形制基本可见,并且保留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这也为对其进行修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3.2 忠烈庙的修缮保护与利用

3.2.1忠烈庙的修缮保护

忠烈庙作为我国明代的遗留保护建筑,同时是为纪念越国公汪华而建,因此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为了更好的保护这座文化遗产,恢复这座重要纪念建筑物,歙县当地政府茅舍村村民共同努力对忠烈庙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了全面修复(见图2),并对碑刻进行了修复保护。修复后忠烈庙更好的发挥了其敬仰徽州先贤的重要纪念作用。

3.2.2忠烈庙的利用

在利用方面,忠烈庙在建成之后一直作为旧歙县许村镇境域内为祭祀祈福之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旧时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对于维系乡族血脉情感更有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时至今日,时代快速发展,旧村落大多面临人去村空的境况,乡土情感亦随之淡淡逝去。因此,忠烈庙作为对于维系乡族邻里的情感沟通、后人对先人的敬重和缅怀以及对先时代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加强其维系人们情感的作用,同时结合古道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忠烈庙等古道遗址的价值体现。

4 徽州古道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4.1 徽州古道保护方面的思考

建筑的修缮保护使得忠烈庙遗产的完整性得以较好的体现,为人民纪念徽州先贤提供了较好的空间和场所。但作为当地普通大众来说,忠烈庙也许仅仅就是一个烧香拜佛的香火场所,不会有遗产的概念。与古祠堂、古牌坊等徽州其他类型的建筑遗产不同,民众对于徽宁古道或其他古道的认识也是仅仅当做一条通行的道路,不会将其上升到遗产进行保护的遗址,普通民众对徽州古道及其遗址的认知度极度缺乏,遗产保护意识极其薄弱,参与度不够,在社会生活中,大众参与的、系统的徽州保护的思维难以形成,各种困难的叠加使徽州古道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因此,我们可以从遗产的角度建立“廊道遗产”的概念和保护意识,作为“文化廊道遗产”的重要类型,徽州古道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一定要形成遗产的“概念”和遗产保护的意识。也只有这样,徽州古道廊道遗产才能得以更好的保护。

4.2 徽州古道利用方面的思考

目前徽州古道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利用体系,利用模式还比较单一,局部古道开展相关户外活动,但内容还比较有限,作为游客来讲更多的是为了户外健身、呼吸山林新鲜空气,而徽州古道的价值则无法体现。因此,在徽州古道的利用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户外活动+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综合发展模式,依托徽州古道良好的生态基地,针对不同人群组织合理的户外活动,同时利用自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展现徽州古道的历史文化,增强古道的吸引力,在保护的前提下提高徽州古道的利用效率,更好的传播徽州文化,带动山区旅游经济收入。

5 结语

作为徽州古道的重要构成,徽宁古道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交通、商贸、军事作用,而今天作为廊道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徽州地域文化特征。徽宁古道忠烈庙建筑遗址与古道的修建及历史发展变迁具有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并在新时代依然是徽州人民纪念先贤的重要场所,以此我们对忠烈庙的保护不仅仅是对这座建筑遗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承一切与古道相关的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更好的传承徽州地域文化。物质是文化的载体,在未来的历史发展中,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忠烈庙及徽宁古道等物质遗产保护好,也只有这样,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致谢:感谢歙县文物事务中心、黄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旌德县文物管理所等文物部门为本文调研提供的大力帮助,感谢黄山市社科联“徽学研究人才培养10303计划”项目及刘伯山教授和张艳红老师为本文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猜你喜欢
歙县徽州古道
走古道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港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徽州人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