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晚期四重奏》中的Op.131

2021-03-10 08:11文字李伟营
音乐爱好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重奏彼得贝多芬

文字_李伟营

当伟大的作曲家们想要传达最真实的思想和感受,挖掘自己的灵魂时,他们总是使用四重奏的形式,世事更迭,历来如此。

《晚期四重奏》(A Late Quartet)是美籍以色列导演雅容·兹伯曼执导的第一部剧情片,是他初涉此行便广受赞誉的作品。当时,影评界称该片为“一部极具古典音乐内涵的影片”“电影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这部影片的叙事主线围绕“赋格四重奏”为筹备组建二十五周年的音乐会而展开,而《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1)便是影片中“赋格”乐队所排练的唯一乐曲。这首作品历来都被乐界视为人类历史上最让人费解的作品,贝多芬在写完这部作品八个月后便与世长辞。

据互联网电影资料库所示,以贝多芬作品进行配乐的影视作品竟多达八百二十三部,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体裁。贝多芬作品中所含情感之细腻与深沉,自然不必多说,也正是这一点启发了电影导演尝试以音乐情绪提升影片情感浓度的做法。但是,影片《晚期四重奏》却十分独特,因为导演在制作伊始便尝试寻求与贝多芬作品Op.131达成统一,即电影叙事与音乐布局互为表里,从外观到内在,从结构到精神。可见,将音乐融入电影时,音响色彩仅是一种参考维度,只有情感结构的契合才能实现两者的融合与跨越。优秀的电影与配乐可以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并且互相成就。

如果我们将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五首弦乐四重奏视为一个整体,便可以发现它们的总体形态呈拱形。先看两端的两首(第一首降E大调和第五首F大调),它们都是常规的四个乐章布局,均建立于大调之上。尽管作品内部有某些忧郁的色调,但整体情绪基本令人愉快。继续从两端向内看,分别是第二首A小调和第四首升C小调,规模较大,且多于常规的四乐章结构(分别为五个乐章和七个乐章),都在小调上。虽然具体段落带有某些明快的情绪,但乐曲基调更具悲剧色彩。最后看中间的第三首降B大调,这部作品不仅整体规模更大(实际为六个乐章),还以庞大的“大赋格”为终曲,全曲结束在大调上,恰好与中间的两首相对比,与外端的两首相呼应。总体而言,中间的三首最引人注目,因为它们最不循规、最为复杂、最敢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最深刻。

02 影片中四重奏乐团演出

从音乐结构思考电影布局,影片一上来插叙的手法颇有亮点。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赋格”乐队正在举行音乐会,兹伯曼导演使用了相同的镜头素材,乐队调整好准备开始演奏,这时镜头转向了影片正式的叙述部分。这里与作品Op.131的音乐结构基本吻合。在影片发展的过程中,乐团因为种种突发事件,最后面临解散又重新团聚。影片进入尾声时,四位演奏者再次回归舞台,这时,开头和结尾两个相同的镜头素材可以让初次观影者突然明白影片开始时四位演奏者面部细微表情背后隐藏的意义,这也是兹伯曼导演团队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别具匠心的一笔。

电影《晚期四重奏》在叙事结构上,从时间维度还原了贝多芬五首晚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顺序,在整体形式框架上是一种“电影式”的展现,电影中插叙的叙事结构恰恰符合了贝多芬晚期所创作的五首弦乐四重奏的宏观结构。而在Op.131中,贝多芬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赋格曲。提及这部作品,爱乐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神秘、深邃,它以慢乐章开头,这种处理方式在二十五年前的《月光奏鸣曲》中出现过一次。第一乐章以柔板“赋格曲”(Adagio ma non troppo e molto espressivo)取代传统奏鸣曲快板乐章,通过复调的对位手法形成三部性的结构。整部作品的段落之间没有清晰的划分界限,演奏过程中七个乐章需要按照作曲家的意思连续不断地进行演奏。上述音乐特点,直接隐伏在了影片中,形成了情节叙事上的冲突感与戏剧性。

诚然,区区一部影片很难完全揭示贝多芬“晚期四重奏”创作中的全部闪光点,所以兹伯曼导演团队坚持将“晚期四重奏”这一整体概念作为影片的主旨元素。他们企图通过剧情对音乐内涵进行再诠释。这也印证了兹伯曼导演的初衷:电影团队并非借电影的叙述展示贝多芬全部“晚期四重奏”的色彩和精神世界。

影片一开始直接引用了艾略特的诗句:“现在和过去,都是未来的现在,而未来又属于过去,若时间为永恒,则其无法挽回,或说结束先于开始,而两者永远不变。在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因而万物永存于现在。”艾略特对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的感受从Op.131开始——这部作品也是艾略特的最爱。在一种疑问式的陈述后,整部影片有序地展开。当故事情节开始发展,音乐在其中作为贯穿始终的“暗线”也随之展开。据统计,整部影片共有三十处电影配乐,其中与Op.131有关的配乐出现了十九次,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这部作品与Op.131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

此时音乐的情感渲染都预示了剧情的发展,整部影片的叙事形成了“三部性”的结构布局,这与Op.131的作品结构基本吻合。呈示部开始于男主角彼得被诊断出帕金森综合征之前,乐队进行有序的排练;随后进入展开部,彼得发现自己的病情后,影片中四位演奏家的内心发生情绪转变,每位成员在种种事件的影响下,开始思考乐团今后的发展道路,冲突出现;接下来,罗伯特知道了丹尼尔和自己的女儿相恋后,乐队成员的关系达到冰点,将影片推向高潮;进而再现部到来,乐队回归舞台,同样的镜头再现了影片开始时大家微妙的面部表情;六个乐章结束后,妮娜·李代替了彼得大提琴手的位置,继续演释完剩余的第七乐章,收束整部影片。

音乐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乱序出现,而是跟随剧情,首尾呼应。音乐从第一乐章到第六乐章依次对应剧情,根据剧情的特点,出现在影片恰当的位置。第一乐章中的双主题动机,展现的即是围绕第二小提琴手内心的发展和第一小提琴手及妻子的故事线索;第二乐章主题明快活泼,正是对与妻子温馨生活画面的刻画;第三乐章也是整部作品中最简短的乐章,在结构上似“连接段”,带有“宣叙调”的特点。

随后,彼得告诉大家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从这一事件开始,乐队成员内心的情绪渐次展开。这时由变奏曲式构成的第四乐章根据影片的发展依次呈现了主题、第五变奏、第一变奏,每一处变奏都对应着相应故事情节的推进。

01 《晚期四重奏》电影中的大提琴手彼得

02 《晚期四重奏》电影中的第一小提琴丹尼尔

第五乐章的谐谑曲是整部影片的高潮段落。音乐学家钱亦平教授曾提到:“十九世纪以后,作曲家们不仅把谐谑曲作为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的一个乐章,还出现了具有抒情性、叙事性、哲理性直至深刻戏剧内容的独立乐曲,它们仍被称为‘谐谑曲’”。第五乐章的谐谑曲在影片的呈现上就体现了上述观点,谐谑曲中节奏欢快、带有舞蹈性的主题部分被呈现出来。轻松诙谐的音乐曲调后,影片刻画了罗伯特知道丹尼尔和自己女儿相恋后的愤怒场景,这样设计显然达到了“音画对位”的效果。

01 《晚期四重奏》电影中的第二小提琴罗伯特

02 罗伯特与丹尼尔

第六乐章是一个充满抒情色彩的慢板乐章,篇幅虽然短小,但却充满了深沉、舒缓的复调音乐特征。“贝多芬利用八度二重对位将主题旋律从中提琴声部提升到第一小提琴声部,使旋律中的哀伤情绪充分显露出来。紧接其后,作曲家又采用相隔一小节的下二度卡农对主题中的四音片段加以模仿,巧妙地完成了主题间的自然衔接。乐章凝重、哀婉的音乐情绪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它与第一乐章赋格曲的内在联系。”约瑟夫·科尔曼指出,《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1)的第六乐章是贝多芬有意做出的对第一乐章赋格曲的回顾。所以在与朱丽叶特意味深长的谈话后,彼得坦言药物时间不会坚持太久,乐团还是需要有人能够代替他继续走下去。最终“赋格”四重奏以告别彼得这一特别的方式重返舞台,结尾的处理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兹伯曼导演的这部以弦乐四重奏为主题的电影,以独到的契机与线索予以展开,同贝多芬晚期作品Op.131结合,使之形成一个默契的整体。影片整体的结构通过呈示—展开—再现三部分的刻画,与音乐的结构默契结合。内容上,四重奏的每一位演奏者都是影片必不可少的一份子,随着艺术的发展,他们之间所产生的对生活、爱情、亲情各自的分歧与想法,电影与音乐并没有深度呈现,留给了观影者些许谜团与遐想。

我们很难具体描述这部作品想呈现出怎样的内容,可情节内外所渗透出的“对于人类存在状态的思考”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作为每一个存在的个体,势必能体会自己没有“逃入真空”,很难进入某种假想——单纯以崇高、伟大的事物建构的世界。因此,在我看来,一部电影能否采用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作为配乐,并不取决于它是否足够伟大,更多地取决于它能否去关注真实而丰富的生活,然后进行多层次的、血肉丰满的表现。

正如杰里米·希普曼在《贝多芬传》所说:“贝多芬的音乐似乎已经开启了人类情感的各个领域,全世界的听众都已经视这些情感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他音乐的伟大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个世纪以来各界听众为之吸引,足以证明它深远、恢宏的震撼力。在众多优秀品质中,使贝多芬音乐富有独特个性的就是其震撼心灵、鼓舞人心的非凡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引领广大听众产生群体共鸣,这远远超过了少数几个人听音乐所带来的享受。任何人都不需要了解贝多芬的生活状况和居住环境就能感受他的音乐思想。他以一些极为神秘的方式,让我们感受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赋予我们面对现实而不畏惧的勇气。”解读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影片《晚期四重奏》从内容到结构再到精神去临摹这部作品,正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视角致敬贝多芬。

电影中的彼得选择直面自己的身体,勇敢面对残酷的病情,他知道这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得不说,影片中的彼得与贝多芬面对痛苦与欢乐的心路历程是多么相似。可见,贝多芬对生命意义的升华,源自他对恐惧的无畏与抗争,他面对不幸的顽强品格既隐藏在影片中,又凝聚在音乐里,他为世人创造的音乐时空等待着我们不断探索与寻找。

猜你喜欢
四重奏彼得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彼得潘
彼得潘
室内乐小品两首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长不大的彼得·潘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