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联动,推进区域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实践探索

2021-03-10 19:44包亚燕肖群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预案共同体教研

包亚燕 肖群

2017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幼儿园课改指导意见》)颁布,全省各地各级教育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为落实《幼儿园课改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课程的园本化建设”等课改任务,我们开启了一场以研训中心统筹、三团队联动、幼儿园分层实践为主要模式的课程园本化实施之旅。

一、定基调、建机制

我们以浙江省及嘉兴市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为指导,从摸清“家底”入手,梳理了本区域历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内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展开调研,对部分园长及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调研我们获取了以下信息:一小部分园长及教师对课程园本化实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积累了一些课程资源;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低等级以及乡镇民办幼儿园,对如何推进课程园本化实施比较迷茫,迫切需要具体的操作模式等支持。

基于以上现状,经过认真讨论和缜密思考,我们选择对《幼儿园课改指导意见》中关于“加强课程的园本化建设”部分提出的课程改革第一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即对经省级及以上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指导用书和课程资源,根据本园幼儿、教师的实际及资源状况,进行园本化改编。这就明确了本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基调:重在打好课程底色。我们决定组建3个研修团队,即“课改核心团”“名师团”“教研共同体”。“课改核心团”由教研员、“教研共同体”领衔园的业务副园长组成,主要负责把握区域课程改革方向、分层推进区域课程改革、整理资源等工作,学期初做好课程改革实践的整体规划,学期末做好相关经验的梳理和相关数据分析,为后续的实践提供依据;“名师团”由本市及市以上名师组成,主要负责课程改革的先导实践、实践经验分享等工作,发挥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市研训中心将全市幼儿园根据等级、性质、地域等情况组成5个以省一级园为领衔园、其他园为协作园的“教研共同体”,领衔园在共同体中承担领衔与指导作用,引领各园通过共研、共商,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研共同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邀请“课改核心团”“名师团”联手解决。

二、团队联动,推进课程园本化实施

“分层分类、小步递进”是我们推进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原则。“分层分类”主要体现在课程园本化实施中,“课改核心团”统筹规划,“名师团”先导实践,“教研共同体”各园差异化实践。“小步递进”既体现在推进区域课程园本化实施中,按照先重点解决好“主题园本化”,再尝试“整体课程园本化”,然后有条件的幼儿园尝试“‘1+X’的课程园本化”;又体现在“教研共同体”各园的差异化实践,即允许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在总体规划下按照园所实际决定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速度。下面是我们在推进区域课程园本化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践。

●“名师团”先导研修。我们研讨决定,由“名师团”先就“主题园本化”进行先导研修。例如,我们选择《生命·实践·智慧课程》中的“春天”主题进行先导研修。我们在充分理解原主题价值的同时,既考虑不同年龄幼儿学习特点及经验基础,又考虑纵向的主题间的内在联系及幼儿的经验增长,分三组就小班“春天来了”、中班“春天到”、大班“春天里”三个年龄段的主题活动如何进行园本化实施开启了研讨。从研读教师指导用书中“主题说明”入手,调整主题目标,开发资源,重组主题内容并实践,最后形成“主题资源包”。

调整目标。适宜的目标是主题实施的前提,“名师团”主要从两个维度审视并调整目标。一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分析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二是纵向考虑三个年龄段指向“春天”主题活动目标的递进性,努力使目标更适合本区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春天里”的子主题活动“长呀长”,教师指导用书中的主题目标为:1.运用多种方法,感知各种动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感受春天是万物复苏与生长的季节。2.在亲身经历的种植和饲养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动植物生长的形态变化等,感受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现象的神奇和有趣。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照料动植物的技能,喜欢探索、观察,懂得珍惜生命。综观小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子主题活动“小草醒了”、中班主题活动“春天到”的子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中的目标,我们发现上述目标主要定位在观察、感知春天的特征与变化,缺少对春天的深度探究和幼儿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而大班主题活动“春天里”的“主题说明”中明确提出,本主题以幼儿的观察、记录、发现、体验、表现为主要线索展开。因此,我们根据纵向发展目标、横向目标结构两个维度对大班主题活动“春天里”的子主题活动“长呀长”的目标调整如下:1.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动植物生长各阶段的形态变化等,感知动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感受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及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现象的神奇和有趣。2.在种植和饲养活动中,持续观察、探索发现、记录表达周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升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习照料动植物的技能。3.喜欢春天,乐于用多种方式表达、表现春天里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情感。这样的调整既体现经验的螺旋式发展,又让资源服务目标具体化,体现根据幼儿学习特点制定主题目标的要求。

调整内容。在当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大量减少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对主题活动内容做慎重、科学的选择与安排。我们主要从下面两个维度梳理内容:一是教师指导用书中所列的内容;二是园内及周边可用的资源。经过反复梳理、仔细比对幼儿在园三年中经历的“春天”活动内容,我们发现小班主要利用小花小草、春雨、桃花、柳树、春笋以及蝴蝶、小鸡和小鴨等让幼儿感受“春天来了”;中班主要利用春雨、小芽芽以及蜗牛、小蝌蚪等让幼儿感受“春天到了”;大班主要利用柳树、蚕宝宝、竹笋等帮助幼儿感受春天“长呀长”。为此,“名师团”根据周边资源与幼儿已有经验,初步拟定了大班“长呀长”主题活动内容与相应的活动组织形式:“春天来了”“春天的秘密”“柳树姑娘”“蚕豆花”“空中小屋”等作为节点性集体活动实施;“种豆子”“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开花了”“小桃仁”“油菜花”(园内资源的利用)等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中实施;“护小树”“会变的蚕宝宝”等通过游戏实施;“赶花会”“毛笋节节长”“农夫与禾苗”等视幼儿兴趣与师资等实际条件选择性地开展。为了帮助幼儿在本主题中获得更多关于“长呀长”的直接经验,我们还特别增加了实践活动:园内的“油菜花探秘”,园外的“桃树园探秘”,供各班级选择实施。在此基础上,“名师团”还预设了“长呀长”主题活动行进脉络:“春天生长初体验—→春天生长我探索—→发现生长我表达—→长呀长呀真快乐”,凸显本主题以观察、记录、发现、体验、表现为主要线索展开的特点,从而让幼儿在主题行进中感受春天不仅是美丽的,更是生机盎然的。

经过不断调整,我们最终形成了主题园本化实施的预案。基于此预案,“名师团”率先进行实践,实践中我们发现预案中的活动仍然是教师主导为主,缺少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的活动。因此,“名师团”又对预案进行调整。比如,增加了“项目式探究”的操作建议,便于教师选择。经过“名师团”多次实践与调整后形成的主题预案,被存入本区域“幼儿园课程资源库”,供“教研共同体”幼儿园全面推进实践时参考。

●“教研共同体”推进实践。“名师团”提供的主题活动园本化实施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守住了本区域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质量底线。接下来,由“教研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内的幼儿园(以省一级园和省二级园为主)进行实践。根据“分层分类、小步递进”原则,不同层次幼儿园开展差异化实践。

省一级园在实践中发现,预案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缺少生成性活动。因此,在实践中省一级园将“项目式探究”活动做得更加具体、深入。

省二级园在实践中发现,预案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偏少,且缺少相应的观察与指导建议,难以支持教师实际操作。因此,“教研共同体”对此进行重点研讨、调整。比如,“教研共同體”就大班“春天里”主题活动中如何创设并组织区域活动展开了系列研讨。建议在班级已有的区域设置基础上,在自然角开辟蚕的饲养角,教师指导幼儿了解蚕的饲养方法,幼儿观察、照料蚕宝宝,记录、交流蚕宝宝的变化等;在表演区提供柳枝、纱巾等道具,满足幼儿表演的需要;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纸及各类春天里的野花等,让幼儿开展插花,或用多种材料表现春天之美。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春天里”主题活动方案,为“教研共同体”各园提供实践参考。

省三级幼儿园在实践中发现,因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在组织区域活动时,遇到了材料收集与投放的难题,且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法进行有效观察,更无法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显然,对于省三级幼儿园而言,大量减少集体活动一时还不适应。因此,“教研共同体”通过反复研讨,建议省三级及以下等级园在确保幼儿户外活动、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可适当保留集体活动形式,以确保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规范与有效。

经过各研修团队的预设方案、分层实践、不断调整,我们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范例及普适性组织策略的主题活动资源包,递交“课改核心团”作进一步调整、优化。

●“课改核心团”完善优化。“课改核心团”就上述资源包从主题预案的普适性、操作性、层次性三个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研讨、调整,特别将不同等级幼儿园差异化实施的内容与路径补充到每一个主题资源包中。完善后的每个主题预案,不仅包含了主题说明、主题目标、家园共育等板块,还增加了主题实施前教师和幼儿的经验准备、主题核心经验(指向本主题和领域发展两个维度)、主题架构、子主题实施脉络、可用资源替换提示(满足不同幼儿园利用资源需要)、主题中部分节点性活动的设计预案和主题墙参考照片(为低等级幼儿园有效实施主题活动提供参考)、区域活动资源等,供区域内不同等级幼儿园依据实际选择。

主题园本化实施预案的形成与实践,初步解决了全区域幼儿园对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难题,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对预案作了进一步调整。

“名师团”结合《指南》中不同年龄段的发展要点,根据学期时间节点,经过筛选、编排,形成相对系统化、有一定弹性的主题实施预案。预案只提供主题脉络建议,没有规定各个主题活动实施时长,各园在实践中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增加生成性的活动。“教研共同体”组织成员园共读共研上述预案,在预案建议基础上对不同等级幼儿园提出不同的实施要求,助推各园进行差异化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教研共同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邀请“名师团”“课改核心团”共同研讨解决。比如:针对“实施方案能否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等问题,“教研共同体”邀请“名师团”开展持续专题研讨,形成了与主题预案相对应的《幼儿成长档案》,在后续实践中展开连续的追踪研讨,以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状况作为不断完善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重要依据,使实施方案更适合幼儿和教师实际。“课改核心团”就“教研共同体”实践后的主题活动预案,从地域性、灵活性、成效性三个维度进行研讨,细化主题脉络和实施建议、《幼儿成长档案》使用建议,整体分析各主题实施中资源利用情况,充分凸显本区域的资源优势与特点,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资源包。

在持续推进课程园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区域内有一小部分幼儿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本园特色的活动和课程资源,于是,在区域继续推进规范、适宜的课程园本化实施(称其为“1”)的同时,鼓励部分有基础和能力的幼儿园将有本园特色的课程资源(称其为“X”)与之有机融合,探索“1+X”的课程园本化实施路径。

三、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初步成效及思考

●教师更专业。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实践过程,就是追求课程规范性、适宜性的过程,更是教师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成长过程。在团队联动推进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理念更清晰了: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与成长,只有打好课程的“底色”,才能凸显“亮色”;我们的行动更专业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精神为引领,以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为课程起点,努力让儿童通过更适宜的课程获得持续的经验积累。

●课程更适宜。经过几轮研修形成的区域课程园本化实施资源包,既满足了区域内低等级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需求,确保课程园本化实施中“不让一所幼儿园盲从,不让一所幼儿园掉队”,也为部分基础较好的园所走向独立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深知,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课程可以完全适合所有的幼儿园,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

●方向更明确。课程园本化实施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相对合理、适宜的课程体系,使课程适合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解读、评估儿童的能力。目前本区域教师“解读儿童”的能力还较弱,导致在课程园本化实施中对资源的类别化、儿童化、活动化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将是我们持续探究的方向。

3528500338279

猜你喜欢
预案共同体教研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