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推进策略研究

2021-03-10 12:07:14袁晨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

袁晨

摘要:在新的发展格局下,需要充分结合企业为核心的内外联动思路,对三次产业链条的协同工作效应进行区分与调整,稳步推进强链、优链、补链与固链的全面结合,对核心产业链环节上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当前产业链供应链的在大环境下重构的基本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链 供应链 新发展格局 产业链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4

Abstract: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ombin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idea with enterprises as the core, distinguish and adjust the collaborative work effect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chains, steadi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combination of strong chain, excellent chain, complementary chain and solid chain, and give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enterprises in the core industrial chai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trend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rrent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e, and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ith the goal of building an independent, controllable, safe and efficient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

產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是加强我国制造业规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新发展格局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制造业、工业等产业都面临较大的全球竞争挑战,在国外封锁我国经济,限制出口贸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新征程,并且针对国内循环主体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了全面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我国需要全面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在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加强具有竞争优势与控制优势的产业领域,培育具有高度附加值与高创新度的现代化产业支撑链,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效建设与发展。

1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及主要影响

1.1 产业链本土化

现代经济具有的显著特征包括产业集聚与产业分工,从地理角度分析,集聚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而交易成本与物流成本出现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分工与集聚效应就会得到全面持续。我国当前的经济体系与产业分工相比其他国家具有显著优势,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我国是制造业迁徙是最后一轮产业的变革与发展。自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国家在战略性领域以及关键性战略方针上的产业链问题不容忽视。从安全角度考虑,对相关产业回迁的想法逐渐成为主流,对于外资企业的供应链安全评估工作也有序开展,大部分外资企业在产地多样化与供应链过度集中方面进行了产业的升级与重构[1]。在当下的局势影响下,全球各个国家必须要加强内需,提升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在全球化与必要的基础生产发展之间达成有效的平衡。在日本政府宣布拨款支持抗疫经济救助计划之后,高附加值产业的生产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印度与非洲等地区,实现了全面的供应链多元化。在日本政府政策出台之后,大部分企业愿意将企业迁往中国地区。

1.2 供应链多元化

2020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转移到周边国家的出口贸易受限上,跨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中国市场存在的机会抱有较大的期待,但是在关税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布局无法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盈利空间[2]。当前,大部分跨国企业采用了“中国+N”的产业布局模式,对于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以外的产业订单在中国进行生产,对美国出口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进行生产,从而逐渐建立起供应链多元化的布局形式。此外,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现代跨国企业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对于地区产业布局造成的冲击[3],单一化区域的产业布局结构无法保持产业供应链具有较高的韧性,因此,目前大部分跨国大型企业均开展进行多元化布局来实现风险,这也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供应链的一个基本特点。

1.3 产业链区域化

近年来,WTO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的地位得到削弱,其产业的联系作用无法得到体现,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贸合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深入与强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加强并且引导签署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贸易协议,提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5年过渡期想法[4],逐渐从原先的北美原产地占比不高提升到占比在70%以上,并且对大型企业制造企业提出要求,其生产中消耗的铝材料以及钢铁材料必须在美加墨进行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不断提升,欧盟以及亚太地区大部分商品贸易均在区域内进行交易,该条款带来的商品生产价值链导致汽车制造以及相关附属产业出现较强的区域集中度,亚欧地区的区域集中度在新发展格局下显得更高。当前,企业倾向于在邻近消费市场开展生产贸易活动,在各类区域经贸协议的推动下,北美地区、亚洲地区以及欧洲地区呈现出极高的循环经济发展联系,全球供应链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囊括全球的高端研发,其处于价值链的顶层,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产品制造以及组装加工方面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以此构成了产业链区域化的发展态势。

2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建议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我国政府从战略全局角度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布局、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一文中强调要优化和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5],这是大国经济必备的重要特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必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国家观,增强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扎实推进补链、固链、强链工作,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基础能力。

2.1 点链协同,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需要充分提升产业的基础能力,并加强在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还需要解决市场的固化思维,国产化技术不配套,国产化技术不敢用的现实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充分加强链式协同效应,选定区域、产业、供应链为突破点,为国产技术的全面应用逐渐打开市场融合空间。首先,需要加强基础产业群的技术突破,在新时代下,放眼于VR、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新材料等领域的新兴技术研发,对产业的基础薄弱环节进行补强,对技术与产品的全面应用实施高度集中化的资源投入,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其次,我国需要充分针对关键性工业生产零部件、基础工业制造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选择国内目前已经成型的产业链作为基础,以重点产品作为突破口,进行全产业链持续创新的优化建设,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工作形式,构建基于装备制造、示范应用、材料开发等产业内的大规模市场环境,推动我国产业基础在宏观上实现链式突破与协调发展。

2.2 补锻结合,增强产业链安全性和控制力

在短期发展状态下来看,我国目前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应该重点实施与加强产业基础再造能力,在国外的影响下,需要充分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的经济发展突围,建立健全重要产品与关键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对各类工程重点进行明确与聚焦,发挥出新形势下举国体制上的优势,集中力量与技术能力对特定产业链进行升级与重塑,建立国产化基础与市场口碑。国家需要积极调动企业、行业、社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对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关键性技术要争取在6年内得到突破,在3-5年内解决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问题[6]。充分构建断链断供的应急备份处理能力,对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生产能力建立备份机制,在应急情况下方便及时做出调整与修正。企业需要加强多元化的采购工作,构建国际技术与贸易发展之间的全面协调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拓宽第二技术的来源,对标志性产业链以及关键性产业价值上进行强化,突出重点产业链的精准合作方向,布局一批产业发展效益优秀、技术核心能力强、经济效益可观的外资项目。

从长期规划布局来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能局限于“点”的突破,而是应当立足于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需求,在短期补齐短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电力装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铁等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突破,努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以此增强我国反制技术“卡脖子”约束的能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2.3 落实企业主体,加快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

企业是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突破的基本手段。需要充分加強对产业内龙头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扶持,构建“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支持模式。首先需要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与经济环境上给予优惠与倾斜,支持企业加强模式创造,推动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加强新产品的建设与调整,对市场行为进行全面开拓与健全。此外,企业需要培养产业生态中具有代表性能力的领军企业,充分建立全球产业体系重构的基本要求,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设计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突破与优化,培育具有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需要加强我国企业在技术与高新产业领域的技术共享与同步,创造具有国家价值链的供应链基础,促进企业利用自身核心优势,在创新、标准、专利等领域开展广泛的海娃并购与直接投资,对全球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形成具有全球生产网络的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

2.4 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产业集中化发展战略

充分明确并处理好中央顶层设计,构建地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地区布局的关系合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发展。首先,企业需要充分落实并且深入考究重大需求存在的价值导向,对产业链具有的安全战略执行全面升级与重建,国家层面上要积极引导市场需求的调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发展。推动“备胎计划”的全面实施,针对与国计民生相关产业链上,需要构建前瞻性战略布局结构,对重点企业实施战略性技术储备工作,帮助重点企业开展多样化的技术准备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在半导体、芯片、新型软件技术等领域,要构建重点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集中全国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力量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核心项目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发展格局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肆虐,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国际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以产业链区域化、产业链本土化、供应链多元化的特点为核心,基础产业贸易在我国亟待进一步转型升级,重点需要放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上。国家需要充分加强市场主导的产业链完善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方向,培育地方龙头企业与产业领军技术企业,在政策与经济上基于扶持与倾斜,加强全球产业体系重构的基本要求。合理利用补锻结合的方式,加强产业链的安全性与自控性,在此基础上加速产业基础能力的拓宽与重建。

参考文献

[1]何黎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现代化[J].供应链管理,2021,201:7-12.

[2]王宏利,刘新敏,陈文文.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若干思考[J].开放导报,2021(1):106-112.

[3]程振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J].社会主义论坛,2021(2):6-7+5.

[4]顾学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J].旗帜,2020(6):62-64.

[5]薄今纲,郑宏,尚整锋.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七要素火箭模型”实践[J].通信企业管理,2020(7):31-33.

[6]张芳.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3610500338234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紫光阁(2020年10期)2020-12-09 09:15:19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当代世界(2020年11期)2020-12-09 09:10:06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人民周刊(2020年21期)2020-12-03 13:56:30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人民论坛(2020年32期)2020-11-28 12:38:44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