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之死》田汉百年名作焕发新生命力

2021-03-09 06:06龚海莹
人民画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优唱戏话剧

龚海莹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排经典大戏《名优之死》于 2021年1月12日起二度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正式开启新一轮演出。《名优之死》是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代表作,创作于1927年,作为,曾于1957年、1979年登上人艺舞台。经过二度创作的《名优之死》于2018年底首次与观众见面,由北京人艺任鸣、闫锐两代导演联手,主演由闫锐、李小萌、杨佳音等北京人艺青年一代演员担纲。

重排经典的现实意义

《名优之死》讲述了民国初年的一代京剧名伶刘振声,面对寄予厚望的亲传弟子刘凤仙被上海滩恶霸杨大爷以名利诱惑,在“活着是为了唱戏”还是“唱戏是为了活着”两种不同理想的激烈碰撞中,怀着对艺术最后的守护与捍卫,永远倒在为之坚守了半生的戏台上。

整个故事中,刘振声师徒二人对于艺术传统的坚守与背离,在舞台上形成鲜明的戏剧冲突,引发了观众思考和共鸣。“我们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立场和理念去诠释剧本、人物、主题的。”导演任鸣认为,对于规矩和气节的呼唤,让该剧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兼任导演和主演的闫锐表示,这部话剧原作十分精炼,此次重排首先丰富了文本内容,并根据原作提炼出不少经典台词,如“在台上你要知道你是谁、在台下你更要知道你是谁”,“有的人为了唱戏而活着,我活着是为了唱戏”等,呈现出一代名伶刘振声面临理想与现实碰撞后幻灭的悲凉感。此外,还通过运用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东方美学戏剧的美感。

青年演员李小萌谈到她饰演的刘凤仙时表示,原作中刘凤仙的人物形象是相对反面的,这版剧中她更多是作为一个创新派人物出现,对传统艺术究竟应该坚守还是创新,当凤仙向先生提出自己的见地和主张时,相信台下的观众也能与她产生共鸣。至于正确与否,时间将会做出评判。

话剧与京剧完美融合

该剧最大看点无疑是京剧和话剧的完美融合,与以往话剧中运用戏曲元素不同,这部戏让观众看见戏剧的叙事方式和京剧的故事内核,既有形式美又有主题升华,两者结合成为舞台上的一种全新样式。

“这个戏新中见老,老中见新,既让观众感到京剧的博大精深,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欣赏特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转换自然、巧妙而有机,真正达到京剧不老,话剧出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两种艺术的韵味。”导演任鸣说。

《名优之死》一方面需要话剧演员有舞台成长,另一方面还考验演员的戏曲功底。虽然是戏曲科班出身,但闫锐称要恢复起功夫来也不是件容易事,早在两个月前就提前穿起了厚底鞋,甚至一边导戏,一边压腿、踢腿。“你下多少功,出多少力,流多少汗,台上就会结什么果。”而对非科班出身的李小萌来说,就是更大的挑战,“唱戏和舞台说话的音区是不一样的,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演员需要对自己有要求,有控制,要了解更深层的东西。”从上一轮演出学习戏曲身段、唱腔,到这一轮一早就苦下功夫,李小萌的舞台表现也得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认可。

此外,中国著名京剧演员、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的琴师赵宇和青年京剧演员刘宸也加盟助演。他们的专业表演为本戏增添了不少亮点,也成为话剧界与戏曲界合作的一次佳话。

猜你喜欢
名优唱戏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姥爷的唱戏机
姥爷的唱戏机
再见啦,秋天!
母亲唱戏
牢记使命 强化担当努力创建全国一流重点名优高职院校
过去的理想
赣南脐橙入选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话剧《惊梦》
唱戏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