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聪
张建峰说,一出经典戏曲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演出,一遍拆洗一遍新,有的戏甚至达到了千锤百炼的境地,多少年过去了,人们还是爱看经典,京剧《四郎探母》中的一句“站立宫门叫小番”永远听不够。
张建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从杨四郎到范进,从诸葛亮到介子推,作为奚派老生的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倘若突然有一天能把哪个腔唱得特别舒服,那种喜悦感是什么东西都给不了的。”
张建峰的开蒙并不算早,14岁考入河北省石家庄艺术学校学习京剧,1999年毕业时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老生演员。毕业后,多家全国有名的京剧院都向他抛来橄榄枝。考虑到京剧大成并鼎盛于北京,而北京京剧院汇集众多名角,21岁的张建峰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京剧院。
2000年,张建峰在机缘巧合下拜著名学者、京剧研究家、“奚派”嫡传弟子欧阳中石为师。从艺校的尖子生被选中进入北京京剧院,一路都是顺风顺水的他在进入京剧院后,用张建峰的话说,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开始三年,跑龙套、当门童,巨大的落差让张建峰痛苦不已。“演员无法登台是最痛苦的,没有人捧我、肯定我,那几年听到的批评太多了,我甚至都想过放弃这行了。”
2002年,为了提升业务水平、摆脱窘境,张建峰决定“回炉重炼”—报考中国戏曲学院。3年的羁旅漂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也让他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除了上课、練功就是读书,这段时光积累到的文学艺术修养,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2005年,张建峰以男一号冉阿让出演校内首次五系联合排演的实验性新编京剧《悲惨世界》。这出戏是他到北京后担任的首场新编剧的主角。“其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我都不觉得《悲惨世界》这样的戏会是未来京剧要走的路,但是我们得探索。”作为京剧表演者,张建峰也时刻在思考着京剧未来的发展与传播。
在参与新编剧目编排演出的同时,张建峰也一直注重传统剧目的继承。在复排每一部老戏时,张建峰一定是一板一眼地照着老先生们的经典版本来揣摩,“毕竟老辈儿们传下来的这些程式、规范,是一代又一代人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时间和观众考验的精华。”
(本报道图片由张建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