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成云 邢宾栋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成为激发城市活力、连接公众出行交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场所,其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底蕴。目前,基于沉浸媒介的地铁站域文化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提升,将红色文化融入地铁站域沉浸媒介的开发中,可以为乘客带来新的体验,实现文化的多级传播。本文以乌鲁木齐地铁沉浸媒介开发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内地铁站域的优秀案例,探讨以沉浸媒介为载体的地铁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分析地铁站域沉浸媒介开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沉浸媒介;红色文化;地铁文化;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域文化中沉浸媒介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10755047)”研究成果之一。
沉浸媒介作为现代化技术产物,与传统媒介相比较,有着更优越的体验感和传播性。沉浸媒介是对具有沉浸传播特征的媒介形态的总称,“具有以人为中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功能,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共同进入沉浸体验,是共创共享的泛众媒介。沉浸媒介中,人、媒介、环境互为彼此,互相交融”[1]。地铁站包含多种沉浸媒介形态,“封闭式”空间提高了受众的“沉浸”体验,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乌鲁木齐地铁文化的开发中,利用沉浸媒介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弘扬红色文化,将成为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鲁木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压力逐年增加,构建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体系是缓解交通压力、便利居民生活的优选方案。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自三屯碑至地窝堡机场,全长约26.5千米,设立21个站点,依照南北走向,连接老城区和新市区,是主要交通干线[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自2018年10月开通北段路线后,两个月客运总量达244万人次,日均3.6万人次[3]。2019年,乌鲁木齐1号线客运总量达2 552.1万人次,日均8.6万人次,客运量有显著增加[4]。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文化传播媒介的开发相对单一,以站内建筑设计、敷贴式广告、走廊和隧道橱窗广告、车厢移动电视为主,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的沉浸媒介主要表现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或与站点名称相呼应的装潢艺术。如国际机场站以具有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天山雪莲为设计元素,将标准化的花瓣造型融入站厅中,站厅装饰与“雪莲”元素相呼应,形成空间主轴和视觉中心。站厅挑高空间侧墙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雪山形象印于版面,形成整体环绕空间,站台楼梯侧墙亦采用雪莲花纹紫铜格栅。另外,以站名为文化元素也是乌鲁木齐地铁站内驻留式沉浸媒介建设的特点之一,如植物园站,站内设计与站名主题相结合,站内台柱以植物“新芽”的形状呈现,吊顶由浅入深,简单素雅,精致而不失灵动。
乌鲁木齐地铁站域沉浸媒介的开发主要以建筑装潢承担地域文化特点,对站内空间利用率不高。站内灯箱橱窗展示的主要内容为公益宣传广告,形式统一标准化,缺乏创新性。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并无特色文化专列,车内装饰主要以座椅、吊环把手的色彩变化为主。列车内壁主要承担敷贴式商业广告的宣传,同时,乘客从车厢看向窗外时,只能在接近站点时才可以看到隧道内灯箱广告,隧道内沉浸媒介无法与乘客产生互动,效果不佳。总之,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内的沉浸媒介开发仍具有较大的空间,如何将红色文化元素、现代科技、时代特色与媒介载体完美融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于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以红色为底色、革命为本质的先进文化,有着强烈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新疆地区的红色文化十分丰富。
地铁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播优势。地铁站厅、车厢内外等都可以作为沉浸媒介的载体。“地铁站域的沉浸媒介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灯光、味觉、触觉、知觉等,在半封闭的地铁媒介空间中,将沉浸技术与现实场景结合”,融入新疆红色文化精神,充分发挥“人”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作用,實现共创共享的泛众媒介传播[5]。
(一)红色记忆激发情感共鸣
2019年,上海地铁先后举办了“《十六夜——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图片展”“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解放文献展”等,上海地铁成为展现“红色文化”的重要展厅[6]。首展《从1919到194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图片史料展》在地铁南京东路站和10号线同步亮相,通过一张张承载厚重历史的老照片,向乘客展示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70年的风雨征程和岁月变迁。上海地铁徐家汇站则设置了文化长廊,将《十六夜——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图片展作为主要内容,通过50余张照片,10余件实物,15个小故事,回顾70年前解放军保家卫国、艰苦奋战的16个日日夜夜。
乌鲁木齐地铁参考国内优秀的地铁站域沉浸媒介应用案例,将新疆红色文化融入乌鲁木齐地铁站域的沉浸媒介开发中。首先,地铁可利用媒介的多样化,搭载红色记忆,引起乘客的情感共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色文化体现在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活动及兵团屯垦精神等多方面。目前,已有多部关于新疆兵团的口述史,如王小平著的《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毛泽东屯垦思想研究会编的《亲历激情岁月:屯垦戍边讲坛录》等。在乌鲁木齐地铁站域沉浸媒介的开发中,利用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设立特色书架如“兵团口述史”“支边青年回忆录”等,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将红色故事、口述史、老照片等红色文化资源展现给广大乘客。其次,结合新技术提高群众参与度,如以“新疆女兵人物故事”“印象兵团”等为主题,利用全息影像向乘客展现当时军人的衣食住行,让乘客“零距离”接触历史。最后,可以拟定“红色话题”,连接线上线下,如“我知道的屯垦戍边故事”,通过线上的热点话题引流到线下进行二级传播,并在地铁媒介空间进行发酵,再通过网络平台如公众号、抖音等进行宣传,实现沉浸媒介的“泛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