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小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

2021-03-09 03:25:26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消失雾化

杨 红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西抚州 344000

小儿呼吸衰竭,即患儿由于各类原因导致其换气及呼吸功能出现较严重的障碍,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较严重威胁。患儿呼吸衰竭后,会产生较高死亡率,且预后的效果较差,导致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都会有直接的影响[1]。因此,小儿呼吸衰竭在治疗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有直接的影响。常规治疗虽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却无法保障长时间的疗效[2]。因此患儿在治疗后的护理干预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为了使小儿呼吸衰竭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选取80 例小儿呼吸衰竭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实施综合性护理模式对小儿呼吸衰竭的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重症监护的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研究组中,男16 例,女24 例;年龄3~17 岁,平均(6.52±2.57)岁。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14 岁,平均(6.39±2.49)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衰竭表现者;②意识清晰,可配合护理人员工作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系统功能者;②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不良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好病房内温度,避免患儿着凉。护理人员叮嘱患儿家属,不可剧烈活动,保障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儿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使用口含式雾化吸入器,并指导其雾化,口吸鼻呼方式。患儿若采取使用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应避免雾化时患儿哭闹。若患儿痰液过多,且较为稀薄,可进行吸痰后再雾化;如果痰液粘稠并且较多,则可以在雾化后,经口吸痰。患儿若存在喘憋症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就患儿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护理人员为患儿提供易消化、高蛋白富含营养的半流食或流食,实现少食多餐,叮嘱患儿多喝水。若为母乳喂养状态,小心出现呛奶问题,若出现喘憋症状,应先暂停母乳喂养,改用小勺喂养。③发热护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将患儿衣服解开,在患儿流汗后,尽快更换衣服,防止患儿出现感冒问题,每2 h 进行1 次体温测量并记录在册。若患儿体温>38.5℃,需使用物理与药物降温。④心理护理:患儿患病后,会产生烦闷或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多鼓励患儿,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如护理人员可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或讲患儿喜欢童话故事,转移患儿注意力,使患儿保持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⑤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将疾病的注意事项详细向患儿家属讲解,使其可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如告知家属在疾病恢复期,患儿应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叮嘱家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患儿出现感冒。⑥交流沟通: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主动交流,语气较柔和,从而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感,消除患儿不良情绪,降低患儿家属的压力。护理人员不断鼓励患儿,利用讲故事,或拿患儿喜欢玩偶来分散患儿注意力。⑦营造良好环境:护理人员保持患儿病房通风及透气,在晚上要将窗户管好,避免患儿着凉。应保持患儿的温湿度始终保持适宜状态。护理人员可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从而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对患儿家属进入病房探视的时间及次数进行控制。⑧研究对象特点:由于护理人员本次面对的为儿童,如果仅依靠简单地言语,或简单心理护理,无法使患儿可配合护理工作,较难保障治疗及护理能顺利执行。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的喜好,将护理及治疗过程,转变为患儿喜欢游戏、或故事模式,使其可以再游戏及故事中,完成治疗护理过程。在具体护理措施实施前,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护理治疗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并应详细告知其,在治疗护理中,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减少患儿家属的不安、紧张的情绪,使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得到提升,而提高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理干预1 个月后,利用不记名方式,两组患儿父母对护理人员进行打分。总分100 分,100 分<评分≥80 分为满意;80 分<评分≥60 分为基本满意;评分<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肺性脑病、多重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③观察两组的发热消退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干预1 个月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2.2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干预1 个月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肺性脑病、多重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干预1 个月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的比较(d,±s)

表3 两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的比较(d,±s)

组别例数发热消退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1.57±0.49 2.49±0.91 5.630 0.000 4.36±0.18 5.86±0.43 20.351 0.000 5.33±1.24 6.92±1.84 4.475 0.000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肺炎大多数情况下在春季及冬季交际时间出现。患儿患病后具有临床症状复杂,以及病情变化速度快的优势。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及中枢调节系统不完善,所以患儿在患有肺炎后,常会合并伴随呼吸衰竭症状,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所谓呼吸衰竭,其实指患儿因某些原因,导致其呼吸工程出现严重障碍,所以患儿进行自主呼吸的能力产生问题,或患儿在进行自主呼吸后,无法满足机体的实际需求,出现CO2潴留的问题,而使患儿的生理功能出现问题,造成代谢紊乱,如未及时对患儿进行救治,易导致患儿出现死亡问题[4-5]。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病痛的折磨导致患儿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患儿常由于不适而抗拒接受护理,导致治疗护理效果不佳[6]。所以在治疗的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使患儿的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保障护理治疗效果不受影响[7-8]。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将护理程序为核心,以患儿为本,依照患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常规护理措施,其以整体协调为主,具有责任制及小组护理共同特点的护理方式[9]。使用综合护理能在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同时,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缓和护患关系[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依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提供舒适的环境,利用动画或分发玩具,转移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力,而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研究者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更好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其临床各项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减少患儿的不适感,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患儿的信任度[14-15]。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给予患儿一定的饮食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提高患儿抵抗力,进一步减少相关毒副作用。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干预1 个月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肺性脑病、多重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例,占2.50%;对照组护理干预1 个月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肺性脑病、多重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 例,占15.00%,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研究由于选取样本数量不足,研究时间较短,因此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考证。之后加大选取样本数量,延长研究分析时间,证实实施综合性护理模式对呼吸衰竭患儿的预后改善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总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消失雾化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4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消失的童年
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8
美永不消失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