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王先敏,胡剑涛,钱厂生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武山铜矿,江西 瑞昌 332204)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瓦格纳(Wagner)公司试验成功了第一台 ST-5 型铲运机。铲运机的前身是露天矿用前端式装载机,随着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其逐渐演变成新型高效的地下无轨装运卸设备—铲运机[1-3]。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的进度,而国内的铲运设备存在不足之处,为满足现代矿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对设备的工作装置进行优化分析和改进。
因为工作需求,某矿将投入的ACY型内燃铲运机用来辅助充填作业,如图1所示。由于工作人员需要站在铲斗内完成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治因为升降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工作人员从铲斗上跌落,现将铲斗固定。但该类型的铲运机只有在铲斗达到最高的位置才有固定的安全销,无法满足操作人员在不同的高度作业的需求。因此,本文改进铲运车铲斗部分的机械固定装置,并应用到生产中,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升工作效率。
图1 ACY型内燃铲运机实物图
铲运机由运动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组成:转斗连杆机构和动臂举升机构,其机构分别为:铲斗、动臂、拉杆、摆杆、举升油缸和转斗油缸。因为工作装置的运动铰链中心同轴,且各轴互相平行,可将分析问题简化为平面机构。从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的角度分析,将液压缸视作两杆构件和一个滑动副组成的活动件,整体的机构件数为8,低副数为11,高副数为0,由平面自由度公式计算得:3×8-2×11=2。分析结构可得两个原动件,分别为举升油缸和转斗油缸,且两个原动件之间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图2所示,该铲运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图2 铲运机工作装置总体结构图
(1)插入工况:如图3,在矿石点放下动臂,将铲斗轻放使其齿尖刚好接触到平面,铲斗的底板与平面呈3°~5°倾斜度。启动发动机向前铲,使铲斗用力插入矿石堆里。
图3 插入工况
(2)铲装工况:如图4,铲斗插入矿石后,在转斗油缸的作用下慢慢回转铲斗,使铲斗口近似平行于地面为止。
图4 铲装工况
(3)运输工况:如图5,装满矿石后,将铲斗运输至目的地。
图5 运输工况
(4)卸载工况:如图6,到达卸载点后,启动动臂举起铲斗,将铲斗翻转,倾倒出矿石。铲斗卸净后,放下动臂,使铲斗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
图6 卸载工况
(5)空载:卸载矿石结束,返回装载点。
图7为固定装置设计结构,图8为铁板结构示意图。
图7 固定装置
本文设计的新式铲斗固定装置由铁板和前机架边板共同焊接而成。在铁板上钻三个等大的孔(如图8中的4、5、9),在每个孔的周边焊接好销套。然后,在下面的板子上钻一个孔(如图8中的8),也焊接好销套,将插销固定住。
图8中的8孔套分别可以与铁板孔套一(图8中的4)、铁板孔套二(图8中的5)、铁板孔套三(图8中的9)对齐,工作人员用固定插销进行固定,使内燃铲运机大臂可以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机械固定,每达到一个高度便对应一个孔套,从而铲斗可以固定在四个不同高度进行辅助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图8 铁板结构示意图
(1)该固定装置增加了铲斗可固定的位置,使铲斗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位面灵活的展开作业,提高了内燃铲运机辅助作业性能和操作人员的充填工作效率。
(2)该装置稳固性能好,保证工作人员站在铲斗上工作的安全,满足采矿车间的安全生产需求。
(3)优化后的固定装置的操作特别简易、材料易获取、制作成本低、方便维修,可推广至其它类似的升降装置上。
通过对铲运机铲斗固定装置优化改进的尝试,为后续其它的改进设计方案提供了参考,且改进后的固定装置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铲运机充填辅助作业的效率、方便了矿山设备的维修、降低了使用成本。本文设计的机械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可以在不同类型铲运车的铲斗上进行应用。
但是本文设计的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设计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个接点展开分析。其次需要考虑整体的机械运动工作对装置的影响,更加全面的了解装置的强度,找出受力最大且最易损毁的销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