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惠波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江苏省总面积约10.26万平方千米,其中苏南27964平方千米,处于东部沿海优势地区,下辖5个市:南京、无锡、镇江、常州、苏州。2017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为50175.2亿元,占江苏省总生产总值的57.02%。所以选择研究经济总量占比大的苏南经济对江苏省的经济总体而言有重要意义。然而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人们都深受雾霾之苦,而大气污染中SO2的排放量是工业废气排放的典型指标。SO2排放过多会引发酸雨,对农作物产生巨大危害。SO2与大气中的烟尘有协同作用,当大气中SO2浓度为0.21ppm,烟尘浓度大于0.3mg/L,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如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和多诺拉等烟雾事件,都是这种协同作用造成的危害。
在经济发展初期往往以粗放式发展为主,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苏北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以集约型发展为主,注重技术发展,人们开始对环境产生偏好,苏南和苏中正处在这个阶段。以2017年SO2排放量来看各个地区的污染情况。通过研究苏南地区以SO2为代表的工业废气的研究,为苏南地区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Panayotou(1993)研究了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采用SO2、NOx、悬浮颗粒物和森林采伐等指标,三种污染物用国家的人均排放来度量,森林采伐的度量依据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平均年采伐率,所有一致的关系都是倒U型,与EKC假设相符。
但是Shafik和Bandyopadhyay(1992)检验发现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的主要制造者CO2排放与EKC假设不符,明显地随着收入而升高。Arrow等(1995)也指出EKC假设已经显示“只能应用于某些有选择性地污染物” ,但是“经济增长并非是环境质量的万能药,实际上,它可能还不是主要的问题” ,同时,“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政策不能代替环境政策。”
因此,在众多污染物中只有一部分污染物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使对符合该假设的污染物,也不意味着人类的发展注定必须经过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传统的观点认为在GDP没有达到一定数值之前,粗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可能是必然的,政府这时出台的环境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这种过于僵化的观点,对后来想要通过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的方式发展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国家不利。相反,在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应注意环境保护,遵循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原则。
李健等(2019)研究了2006~2017年空气质量数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用代表性变量来代表空气质量,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未达到拐点,呈现为倒“N”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起负面作用;对空气质量改善有正面作用的是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化程度对空气质量情况的改善不显著。
闫宁等(2017)根据1999~2015年江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GDP数据,建立了该时期江苏工业废气排放量依人均GDP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并从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协整性和统计显著性等方面对模型进行了检验。1999~2015年江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回归方程曲线形式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部分类似,表明该时期江苏工业废气排放量随人均GDP的增加而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
王陆军等(2015)对铜川市进行经济与环境特征分析时,以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造成环境污染的7个指标进行二者关系分析。研究表明铜川市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标均未呈现倒“U” 型曲线特征,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正“N” 型,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倒“U”型左半部分特征。
综上所述,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标的拟合图像走势不一定呈现出传统的倒“U” 型曲线,可能表现的是其他情况,也可能是多种形状的结合。
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研究发现一个地方发展经济的初期污染程度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趋于恶化;而当人均GDP达到一定阶段以后,环境污染反而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可以用一条倒“U” 型的曲线来表示这个发展过程。Panayotou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定义的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分配关系的倒“U” 型曲线关系,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基于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上,基本简化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Y表示环境污染指标;α表示常数项;X表示经济收入;βk表示系数;ε表示误差项。由于参数与零的关系不同,导致EKC曲线的不同形状,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EKC传统曲线的形状
续表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用下面的模型:
其中:Y表示环境污染指标;α表示常数项;X表示经济收入;βk表示系数;ε表示误差项。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论文采用2000~201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来描述指标,相较国内生产总值来说人均GDP更能令人信服,因为人均GDP比总体GDP更准确地反映地区真实的发展水平。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环境污染指标选取使用较多的是SO2排放量来表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论文采用的数据出自2001年至2018年江苏、镇江、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的统计年鉴。具体的苏南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GDP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苏南地区SO 2排放量和人均GDP
从表2中可以看出,苏南地区人均GDP每年都在稳定地上升。根据上文的数据,可计算出苏南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GDP的统计描述如表3所示。
表3 苏南地区SO 2排放量和人均GDP的统计描述
从表3的18年样本点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值与最小值数据相差2.3倍,说明苏南地区在这18年来工业发展变化巨大,所以二氧化硫排放量才有如此大的变动。同样,在此期间人均GDP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7倍,说明经济也有较快的发展。
采用EViews9软件,分别对2000~2017年苏南地区工业SO2排放量和人均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参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苏南地区SO 2排放量与人均GDP回归结果
根据表4苏南地区的回归结果,其拟合模型为:
从拟合结果中可以看出,lnX、(lnX)2、(lnX)3的系数都是在10%显著性水平显著。R2值为0.86,说明所建的模型基本上满足实际情况。Y(工业SO2排放量)与X(人均GDP)的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苏南地区SO 2排放量(Y)和人均GDP(X)的散点图
根据表1中EKC传统曲线的形状,参数符号β1<0,β2>0,β3<0,得到苏南地区EKC扩展曲线应该呈反“N”型或者也可称“U+倒U” 型,即在经济增长的早期,环境质量会改善。然而,从图1数据拟合的曲线可以看出,在2006年之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代表着环境质量恶化,说明实际经济发展中的EKC曲线不完全符合EKC传统曲线的形状。但从长远上来看,2006年之后的曲线符合传统EKC曲线的走势,即在政府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先有所改善,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环境质量又会恶化,经过转折点后环境质量会再次得到改善。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苏南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先是有上升阶段,可能的原因是此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效率低的粗放型工业,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关注环境保护。当到2006年时达到顶峰,2005年正值“十一五”开端,江苏省经济发展不断攀升新台阶,与此同时,政府在之后的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等文件。意识到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由于政策施行的滞后作用,所以在2006年达到峰值之后二氧化硫排放量急剧下降,直到2009年下降速度有所减慢。而2010年和2011年SO2的排放量又有小幅度的上升,可能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国家为了使经济恢复,加快发展工业导致SO2排放量增加,但是随着经济复苏步入正轨,政府还是趋于经济和环境两手抓,所以在总的趋势上SO2的排放量还是随人均GDP上升而降低的。
以上分析表明苏南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是典型的反“N”型或者“U+倒U” 型,因为在2005年之前有一段时间随着人均GDP增长SO2的排放量增加环境质量下降,但是在2005年之后呈现出传统的类似反“N” 型或者“U+倒U”型。不考虑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从长期来看,苏南地区的SO2的排放量已经越过最高点,呈现出随着经济发展,SO2的排放量减少的良好趋势。原因是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的经济发展中心,环境污染低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主要拉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苏南地区作为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环境和经济友好发展的阶段。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地方政府满足人们经济发展期望的方法是重视经济多于环境,这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存在。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达到苏南地区的经济水平,此时该地区的发展战略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不再是高污染高增长的经济发展初始状况,就会出现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也同时好转的状态。在此期间如果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也会有小幅波动。这可以说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发展经济之初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环境质量,而优化和保护环境又必须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若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才能实行,从中体现出发展经济过程中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导向的重要性。
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受政府环境政策的影响,同样环境政策的实施通过环境保护设备投资、提升企业生产技术、发展配套的第三产业等方法也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所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应只注重全力发展经济,还应积极制定政策或设立制度来优化环境问题。从本章的分析中更应看清,政府对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制定相应政策将会指导经济与环境更好的协同发展。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由于政府在引导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一个地方的经济起飞时,该地政府要勇于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引领企业向低污染高增长的方向发展。不能担心企业因受到环境保护限制成本升高而发展缓慢,不能一味地为了经济增长而一直发展粗放型经济,要及时引导企业生产技术转型,提高生产效率,走环境友好、污染减少的发展道路,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应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考核指标作为硬性指标列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环境质量的考核权重,以此抑制各级地方政府在区域竞争中过度膨胀的增长冲动,争取从考核制度上校正地方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核心领导干部的环境问责制,新增领导干部离任环境审计制度,全程跟踪核心领导审批的各类工业项目,以此增强领导干部的环境责任风险。
健全环境责任一把手问责制,地区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承担所有责任,不允许再出现集体负责的说法。主要领导在任期间所批准建设的项目,将实行终身问责制,一旦产生环境问题,不管该领导身处何处仍由其承担所有责任。通过环境责任一把手负责制来强化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更好地使政策引领经济环境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