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干群关系不融洽,场地矛盾尖锐等,都会给企业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更加主动地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潮流,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经常深入到基层员工群众当中去与员工群众同进同出,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实情、更好的为员工群众服务,也有助于理清企业发展的思路,加快企业的发展和和谐矿区的建立。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员工;同进同出
一、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现状
1、多数矿井单位规定了管理人员下井的天数和时间,但少数领导为了应付检查,马虎了事,“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有真正与员工同进出。
2、多数地面单位未提出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天数,其下基层的次数少,听汇报多,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疾苦。
3、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走过场,漫无目标,无头无序,没有围绕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问题。
4、只看样板,绕着问题行,避开矛盾走,及时发现和了解到问题和各种矛盾,也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当“好好先生”。
二、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必要性
1、能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管理者只有到生产第一线,才能掌握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在日后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具体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上狠下功夫,使其认清机遇、珍惜机遇、抢抓机遇的意识明显提高,驾驭企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和企业内外矛盾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走出办公室,走进车间、班组,走进社区,走向弱势群体,与员工群众“零距离”接触,心与心贴在一起,情与情连在一起,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也才能更亲切、更密切。倾听员工群众呼声,体察员工群众情绪,了解员工群众疾苦,才能明白员工群众的所想、所愿、所盼,才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质量。
3、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牢固树立“党員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端正对员工群众的态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换,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与疾苦,自觉融入到基层的工作中,在思想上、情感上与员工群众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真正珍惜基层员工的汗水,做到对员工知经历、知家庭、知个性、知思想、知冷暖,尊重基层、相信基层、依靠基层、服务基层,更好地融洽干群关系,激发工作热情,推动企业发展。
4、实现工作作风的转变。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也是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有利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不了解基层实情,领导干部不仅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而且要真正“沉”下去,以普通员工群众的身份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取得“真经”才能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有直接的认识。
既要到条件好、问题少、成绩多的基层去总结经验,更要到条件差、问题多、情况复杂的基层单位去解决问题;既要采取实地观察、个别访问、集体访谈、明察暗访等形式调研,更要以普通员工身份,与基层员工交心,去切身感受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也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从根本上改进领导工作作风。
5、创新工作思路。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连续和全面的眼光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然而,部分管理者往往习惯于过去的做法,用过去的老一套、老招式应付发展变化了的工作和形势,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的水平。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可以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真实想法、基层的实际困难、群众的迫切需要、企业的全面建设等“第一手”情况。对解决作风不实、情况不明、措施不力、决策不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增强认识、解决问题、创新措施、推动工作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基础;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企业建设、拓宽工作思维和提高能力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到了许多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6、增进干群之间的了解。管理者只有通过与基层员工的朝夕相处,与群众的密切接触,面对面接受他们的监督和组织的考验,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角色转变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增强民主意识。通过遵守党纪、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观念;通过传授经验、处理问题展现能力素质,赢得员工和群众更多的拥护和爱戴。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为员工了解上级提供了新得空间,为管理者施展才能提供了新得平台,为组织考察干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群众评议管理者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三、管理者如何做到与员工“同进同出”
针对以上现状极可能一触即发的尖锐矛盾,管理者要做到与员工的“同进同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建设。管理者要树立坚持为民办实事的思想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塑造高尚品德。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作风纪律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可以实现放下了架子,扑下了身子,摆正了位子的目的,促使管理者真正深入基层、融入员工群众,走访群众,表现出一种作风意识、职责意识的增强;管理者体验了生活,接受了考验,坚定了意志,真正磨炼了能力、锤炼了精神,表现出一种奉献意识、素质意识的增强;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设身处地体会到基层的艰苦、员工的辛苦、群众的疾苦,对管理者是一次自身职责的重新认识,党性修养的冶炼升华。
2、 建立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工作制度。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必要性和规范性。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如规定管理者(科队级以上)每月与员工同进同出的天数和时间,让管理者(科队级以上)深入基层与员工“同进同出”,做好调研,为一线的安全生产把关。要不断完善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制度并长期坚持实施,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和从源头上做好基层工作的有力措施。通过对员工群众的深入了解,要对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应该解决而又能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对一些合情但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要耐心宣传政策,讲清道理,解释疏导;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带回来研究解决。
3、要认真落实管理者与员工同进同出的考核制度。组织部门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定情况,对每位管理者(科队级以上)制定与员工“同进同出”的计划和安排,做到每个连队和班组都要有管理者(科队级以上)与员工“同进同出”,体验员工的辛苦,时刻关心员工的思想波动,写出详细的调研报告交组织部门,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要建立管理者(科队级以上)在基层班组“同进同出”的登记簿,并让班组员工签字确认,不弄虚作假。
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激励机制,切实落好督查考核制度,由组织部门组织年终考核。对为认真落实制度的人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额责任。经检查考核评定为优秀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对因工作失职,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的考核,与工资奖金挂钩。
作者简介:
林忠(1967-),男,汉族,四川资阳人,大学本科,政工师,主要从事政工工作研究。
(重庆能投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瓦斯发电分公司 重庆 4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