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金丝王枣幼林间作谷子的林间小气候变化及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枣粮间作处理,林间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温度降低,林间气流较为稳定,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有利于林下粮食作物灌浆,增加籽粒重量和产量;林间枣树长势较为健壮,更快进入盛果期,枣粮间作的经济效益较好。
关键词: 金丝王枣; 枣粮间作; 林间小气候,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 66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1)01 - 0025 - 02
金丝王枣属于枣树中的变异植株,树体长势中庸,发枝能力弱,栽植当年即可结果,栽植3年后开始进入盛果期,一般不发生大小年现象,具有产量高、抗逆能力强、易繁殖、适生范围广等优点,在我国辽西地区含盐量0.4%以内、pH值6.5~8.5的盐碱土上也可以生长。因此,金丝王枣在辽西干旱地区作为经济林发展前景广阔。为了对金丝王枣园内的空间、光照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利用,辽西地区尝试在枣园内间种作物,选择的作物多为矮杆、浅根系、早中熟的夏播接茬喜温型品种,如谷子、向日葵、玉米、大豆等,可以兼收枣粮之利[ 1 - 2 ]。为了比较金丝王枣幼林间作粮食作物后林间小气候变化情况以及效益,本研究比较了枣粮间作后林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干热风情况以及经济效益等,以探讨枣粮间作在辽西干旱地区推广的可行性。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辽宁省北票市境内金丝王枣幼林园内。当地年均降水量420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际及空间分布不均匀,光热资源充足。土壤类型为轻沙壤土。本次试验采用的材料为1~2年生金丝王枣苗木,树形为疏散分层形,株行距为3.5 m×5 m,树高2.5 m左右,冠径1.5~2 m。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018年,在枣树生长的不同时期调查林间的光照条件,以确定金丝王枣幼林内种植粮食作物的可行性,具体方法为:(1)随机选择长势中等、叶幕分布均匀的3株枣树,分别在枣树萌芽前后、枣吊生长高峰期、现蕾期、果实成熟期等,对林下的透光率进行测定[ 3 - 5 ];(2)2019年开始实施枣粮间作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枣+谷子”间作、纯枣林(CK),每个处理的面积为500 m2(规格:20 m×25 m)。5~9月对2个处理的林间风速、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统计测量,在谷子灌浆期测量和比较各处理林间的温度和湿度;(3)2019年5~6月份,在容易发生干热风的时候调查各处理的干热风发生情况;(4)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阶段林间光照条件比较
金丝王枣幼林间作粮食作物后,透过枣树冠层的光照强度可对粮食作物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枣树枝条疏、叶片小,整体树冠的透光率高于其他经济林果树,从枣树开始发芽到树叶脱落,每个阶段林下透光率均有变化[ 4 ]。对不同阶段枣园内林冠透光率进行比较,由枣园内不同阶段林间光照条件(表1)可知,枣树在发芽前后的树冠透光率最高,平均达到93.1%,对林下粮食作物的影响轻微;枣吊生长高峰期的树冠透光率为74.9%,现蕾期的树冠透光率为50.7%,果实成熟期的透光率为46.5%,这3个时期的林间透光率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一般。在枣头生长高峰期时,树冠透光率为37.2%,对林下粮食作物生长影响较大。整体来说,枣园内除了枣头生长高峰期时的林下透光率低于40%,其他时期的林冠透光率均达到46%以上。
3. 2 林间温度、空气湿度条件比较
由枣粮间作处理灌浆期的林下平均温度、空气湿度条件(表2)可知,枣粮间作处理林下均温为27.3 ℃,较对照的纯林处理降低0.3 ℃;间作处理林下空气相对湿度为30.5%,较对照处理增加6.8个百分点。可见,枣粮间作处理有助于提高灌浆期林间空气相对湿度,并可降低林下温度,对林下粮食作物的灌浆、增加籽粒重量、提高产量较为有利。
3. 3 林間风速、土壤水分及干热风情况比较
由枣粮间作处理林下风速、土壤水分及干热风情况(表3)可知,枣粮间作处理5~9月林下近地面处平均风速为2.8 m/s,较对照处理降低12.5%。5~6月干热风灾害发生1次,发生程度为轻;对照处理的干热风发生次数为3次,发生程度重。5~9月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8.9%,较对照处理4.42%。可见,枣粮间作处理的林下气流更稳定,减少了干热风危害,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对作物及枣树的生产比较有利。
3. 4 经济效益比较
由枣粮间作处理经济效益(表4)可知,枣粮间作处理下枣树的长势较为健壮,更快进入盛果期,而枣树纯林枝条长势较弱、枝条比较细。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按照2019年辽宁省市场售价24元/kg计算,枣粮间作的年经济效益可达到30 660元/hm2,是枣树纯林对照处理的1.9倍。枣粮间作处理的产投比为3.1∶1,是对照处理的1.7倍。
4 结论与讨论
4. 1 结 论
通过对金丝王枣幼林与谷子间作后的林间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经济效益等的分析发现,枣树在发芽前后树冠的透光率最高,平均达到93.1%,枣吊生长的高峰期、现蕾期、果实成熟期的树冠透光率分别为74.9%、50.7%和46.5%,枣头生长高峰期时树冠透光率为37.2%;枣粮间作处理林下均温为27.3℃,较对照的纯林处理降低0.3 ℃,林下空气相对湿度为30.5%,较对照处理增加6.8%;枣粮间作处理下林间平均风速为2.8 m/s,较对照处理降低12.5%,5~6月干热风灾害发生较少(1次),对照处理的干热风发生较多(3次),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8.9%,较对照处理增加4.42%;枣粮间作处理的年经济效益为30 660元/hm2,是枣树纯林对照处理的1.9倍;产投比为3.1∶1,是对照处理的1.7倍。
4. 2 讨 论
金丝王枣树的树冠较低矮,宜采取枣粮间作的复合立体种植模式,一來可以充分利用林间的光照、空间等资源,二来可以增加收益。枣粮间作后形成高低相间的植被结构,显著改变了林间的下垫面,当气流通过时增加了所受的摩擦力,降低近地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助于降低干旱地区粮食作物中常发的干热风危害;由于枣粮间作的林间气流相对稳定,土壤蒸发减慢,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在枣粮间作的处理中,通过对粮食作物的肥水管理、中耕除草等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枣树抚育效果,促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肥力,实现枣树的高产。而枣粮间作的林间创造的小气候条件也改善了粮食作物的生长条件,实现粮食作物的同步高产。
参考文献
[1] 高英旭, 刘红民, 刘阳, 等. 不同枣粮间作模式物质积累及产量成因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6): 143 - 148.
[2] 樊丁宇, 肖雷, 周晓明, 等. 枣农间作环境效应及其对红枣坐果率的影响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3): 450 - 454.
[3] 李颖. 枣粮间作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2(12): 38 - 39.
[4] 龚静江, 刘忠堂. 红枣园间作棉花不同品种比较试验[J]. 农村科技, 2013(11): 17 - 18.
[5] 马艳红, 赵子兰. 枣粮间作的优化模式[J]. 甘肃林业, 2010(1): 31 - 32.
第1作者简介: 苗红茹(1970-), 女, 本科, 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枣树栽培。
收稿日期: 2020 - 08 - 18
(责任编辑: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