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 —— 打击报复
“有一次我和同事正与客户开会,她因为某事当面责怪了我,我当着客户的面拥抱了她以示我们是个友好的团队。但其实我怀恨在心,后来我故意把她从一个重要的会议中除名。”
(王小姐,25岁,客户主管)
下次如果你再碰到类似的事,直接说出你的不满。你可以邀请对方开诚布公地讨论一下这件事,说出你的看法,这样会避免那些卑劣的报复念头在你脑中徘徊。如果在对方责怪你之后,你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那就先走开,让自己冷静下来。此外,写下你想要对同事说的话,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面对面聊一下也是个不错的力法。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 —— 责怪自己
“我发现对自己发火比对其他任何人都容易。当我向一个同事寻求帮助遭到拒绝的时候,我不会告诉他我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我会对自己生气,变得自怨自艾,让自己抱有没有人会在乎我,甚至只是帮我完成一个简单任务的消极想法,然后久久沉浸在这种绝望无助的想法之中。”
(Carol,24岁,平面设计师)
这种自责型的人对自己要求一般比较高,希望通过自责来激励自己有所提升。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自我提升的欲望用错了方向,你需要改善的其实是自己的性格和思考方式,然后你才会发现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比方说,你是个“好好先生/小姐”,不喜欢和别人当面起冲突,有了矛盾也选择让它在沉默中死亡,这时候,不妨写封私人邮件给对方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不满,相信你的同事也会给予理解。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你就不必只顾怪自己了。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 —— 直接发飙
“生气时我会重重地摔门,踢翻椅子,变成一个别人不敢靠近、丧失理智的人。人人都给我贴上了暴脾气的标签,老板也因为我不能良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而迟迟不升我的职,认为我的脾气给公司形象减了分。”
(小麦,32岁,程序员)
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缺乏自信(发脾气使你得到渴望的关注),二是处在一个竞争很强、氛围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一个快捷的弥补措施就是找到一个信任的同事,让他在感觉你有失控迹象时提醒你。比如说,他可以假装洒出咖啡,然后借故去厕所来打破你濒临爆发时的紧张氛围。如果不管用,就采取“自残”的方式——在手腕上绑根橡皮筋,当要发火的时候就狠狠弹自己—下,用疼痛来使自己冷静。另一种发泄渠道就是把自己此刻的感受奋笔疾书地写在纸上,然后摧毁它,或干脆走出去吹吹风,转换一下心情。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 —— 化身阴阳怪气的毒舌
“有一次,我对一个升职以后职位高于我的同事不爽,就故意走进她的新办公室,酸溜溜地说,‘恭喜你啊,这样的大办公室就适合比较自大的人,你说对吧?然后我呵呵离去。假装幽默可以帮我掩盖自己的怒火。”
(莎莎,27岁,品牌公关)
你需要明确什么使自己不爽,以及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成熟又大方的方式去表达它。下次再不爽的时候就强迫自己慢慢地数10下,利用这个时间来仔细想想自己的措辞,反问自己:说些自以为是的冷笑话真的对目前的情况有帮助吗?想明白了这种小家子气的办法不管用以后,你就會思考更成熟理智的策略了。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 —— 假装没受影响
“对我来说要在生气的时候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实在是太困难了,我会下意识地假装自己心情没受影响,把委屈憋在心里。当同事问我有没有事的时候,我只会耸耸肩离开,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小章,24岁,销售)
生气这种东西经常憋是会憋出“内伤”的,遭殃的可是你的身体。什么胸闷气短、头痛难忍、喉咙发炎啦都是生闷气可能带来的后果,长此以往还有患抑郁症的风险。因此,每当你准备把愤恨烂在肠子里的时候,多提醒自己这可等同于在摧残自己的身体,万万不可取。然后找个朋友一吐为快吧,有些东西说出来了,心里也就舒坦了。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 —— 恶言相向,踩低别人
“当我的团队损失了一个大项目后,我把气都撒在一个同事身上,我每天对着她说,‘都是你的无能与懒惰才让我们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最终她不堪忍受辞职了。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是我很喜欢这种通过打压别人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能的感觉。”
(Julia,30岁,土木工程师)
粗鲁无礼、对他人冷嘲热讽其实代表着一种自卑心理。辱骂他人无非是想要通过攻击摧毁别人的自尊来建立自信。你可以试试之前提到的“橡皮筋”自残法来改善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模式,或者如前文所说找个工作伙伴在预感你的舌头已经蠢蠢欲动要发动攻击时及时警告你,最好这个人还是你比较尊敬的人。
研究发现,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这种感染速度之快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当事人也许并未察觉到这种情绪的蔓延。糟糕的是,负面情绪往往比正面情绪更容易传染,就像感冒病毒一样,一不小心就中招了。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现象叫做“踢猫效应”: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归。但有一日,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致忘了时间,于是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至极,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他将销售经理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气急败坏地又将秘书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气得又去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回到家,把儿子训斥了一顿。儿子心里憋得慌,便一脚踢向他家的猫。而猫逃出家门后,正巧董事长路过这里,猫为了防止再被踢一脚而使劲挠了董事长一下。董事长当然不知道自己被猫挠是自食恶果,可是我们看得很清楚,早知道这样不要拿部下开刀不就行了!工作中我们随时可能处在“踢猫效应”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想要亲手终止这个负能量传输链其实也不难,关键学会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