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读书会,成立时间是2016年8月,我们的会员叫作“理想家”。
当初为什么想成立这样一个读书会?
“理想家读书会”最初的雏形是“理想家线下读书会”,2016年7月在北京办过4次活动,因为主题明确、讨论有深度,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之后,理想家会员部就决定推出一个全国范围内,理想家皆可参与的读书活动。“理想家读书会”的定位是Self-made(自我塑造),旨在提倡所有理想家一起,通过文学、社科、政史类经典书目的阅读和充分讨论去塑造自我,帮助理想家克服“没时间读”、“没机会说”这两个大难题。
你们读书会的活动方式是?
“理想家读书会”每个月共读一本书。从2016年明起,理想家会员推出共读书系“City城市系列”。目前已经完成了4次活动,分别选了西西的《我城》,白先勇的《纽约客》《台北人》以及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每月初,我们会在微信服务号“理想家会员计划”中发布活动信息,包括共读书目和参与读书会的书店、咖啡馆,时间是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下午14点—16点,报名是全国范围的,“理想家”可以选择就近的活动场地,大家一起对一本书进行深入探讨。
“理想家读书会”从最初的11城共读,发展到31城共读。累计有500多位“理想家”和30多家书店或者咖啡馆参与到“理想家读书会”中来。
太多了!比如,去年10月,我们共读白先勇的书作时,其中有一个主题是:《台北人》中的人物对家乡的食物都有着特殊的依恋,在座的各位是否也有这种情怀?能否说一个思念家乡食物的小故事?
透过这个主题,大家一起回忆了许多家乡美食,读书会结束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集体聚餐。
这里和大家说3位“理想家”当时的分享:
乐儿:来的路上,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种吃食。我们那里方言叫“焦雪”,把炒熟的小麦和青稞混在一起磨成粉,兑上开水红糖拌起来,焦香扑鼻,甜且不腻。夏天才吃得到,到十二三岁以后几乎再也没吃过。
我问母亲幼时有无焦雪吃。母亲笑了,原是她小时候家里常常青黄不接,麦子收上场就开始炒来吃,一个夏天几乎拿“焦雪”当饭吃。女儿长到4岁,却连听都没听过,等再长大些或许有机会尝到。
一样吃食,在家庭的童年记忆里盘桓半个世纪,各自叠加时代的烙印,融成一种在地乡愁。
王兴:我是泰兴的,说到家乡的食物,可能大家都能想到黄桥烧饼。世人所熟知的黄桥烧饼,都是那种细细圆圆包藏了各种咸甜肉素的小烧饼。其实我们本地人多是不吃这种的。
沿街的早市,看到门口支了大圆炉的铺面,那就准没错了。这种烧饼比盛汤的碗口还大些,发了一夜的面拌上酥油葱花,薄薄地贴了在桶壁里,三五分钟就出了炉。等不及晾凉就撕了往嘴里塞,那个香哦,一边吸凉风,一边也不肯停。再要上一碗豆花,可以直接管到中午不饿。
黄桥烧饼的源起虽未考证,却早已有之。本来只是本地人的寻常吃食,却因为一场黄桥战役声名勃兴。然而稍作推敲,也应该明了。战乱频繁仍物资匮乏的年月里,烧饼里如何会有肉松果脯,充饥用的食物也不可能做得小巧精细。
我们惯于附会追加,螺蛳壳里做道场。孰知花样堆砌之后,不单是混淆了真实的记忆,甚而连原有的味道也一并丢掉了。
一片丹心:从湖南来琼定居9年,家的味道,是小时候冬日寒风冻得耳朵痛的感觉,是奶奶炒的胡萝卜的味道。现在每次回家,都会迷恋于家乡早餐的米粉,夜里的烧烤,以及从饭锅里端出来的热气腾腾的麸子菜。麸子菜是用五花肉腌制后裹上磨细的米粉,由炭火烘熟或用油煎。肥而不腻,一块肉可以下一碗饭。我想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我們可以随时回家探亲以缓思乡之情,但是《台北人》中的人物却只能通过再造一个与家乡相同名字的街、村,或者家乡的特色食物来回忆家乡的感觉。这是一种寄托,这种感情是无法割舍的。
读完,是不是已经心摇神荡、口水四溢?这就是用心分享的魅力。
“理想家读书会”有特定的理想书系,这是与其他读书会最大的不同。比如,过去的4次活动中,我们择取了“城市书系”,选了4本和城市相关的书籍。之所以选择城市书系作为我们活动的开端,是因为几个创始人都为一段话深深打动,它出自西西笔下的《我城》——“目前的世界不好。我们让你们到世界上来,没有为你们好好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实在很惭愧。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又或者我们懒惰,除了抱歉,没有办法。我们很惭愧,但你们不必灰心难过;你们既然来了,看见了,知道了,而且你们年轻,你们可以依你们的理想来创造美丽的新世界。”
我们也在用一己之力去创造一个更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