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高校的不稳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加,国内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这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使对校园安全的监测、考核、评比更加定量化。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社会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严重挑战。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们还处在青春期,性格还不够稳定,易冲动,容易受到蛊惑,因此高校成为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区域。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文化产生碰撞,越来越多的新媒介在广大的高校学生当中影响越来越大。
高校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善于运用新媒介传播和获取信息,极易受到外来事件的影响。高校的管理工作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生活和工作有序开展,促进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高校应重点关注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学校自身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针对近几年高校危机事件的情况,如食堂中毒、校园重大治安事件、突发的流行性疾病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给高校领导者及应急管理者带来不小的挑战,倘若处置不得当,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和谐和稳定,不仅给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稳定。面对高校突发事件,我国建立了“一案三制”,即应急管理预案、体制、机制、法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同时也2007年制订并颁布施行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政策法规也为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提供了法律保障。秦皇岛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将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视作全市应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政府和社会的智库,应重视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及应急事件应对策略技术的研究。因此,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时进行危机管控,已成为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
1 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制度检查
高校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的许多部门,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校医院、教务处、宣传部、网络中心、校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影响。因此,安全制度检查就显得更为重要,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将检测到的安全隐患进行进一步排查和整改,开展专项整治、摸底等活动,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做到一经发现马上控制,努力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把纠纷矛盾尽快化解,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可见,强化高校安全管理,落实安全制度检查,对创造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充分掌握学校情况,设计合理应急预案
考虑到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应对机制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进行制定。根据对学校情况的掌握,在对本校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一套符合校史校情的科学、合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跟踪考察,根据实战情况不断的修订和完善,让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有根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工作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划分各部门具体职责,充分考虑各方力量,让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通力配合。
3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应急互动网络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各高校都有应急预案以及组织机构,但国内高校极少有应急预案的常设机构,大部分都是应急预案的工作小组,或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临时成立的应急小组,小组成员也是临时调拨的,这样的成员组成是非正规且不具有专业性的,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常设机构来应对突发事件,这一常设机构负责高校内所有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恢复,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须,而现在还不具条件的高校,更应完善突发事件小组的组成,同时,高校应当集合多方力量,构建应急互动网络,联合校内外力量,尤其是政府、社会媒体、家长等力量,集聚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突发事件。
4 開展交流培训,加强预案演习
高校以往的安全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针对实际情况,要及时进行学习和培训相关安全教育知识。高校应该开展系统的应急培训,一方面是培训管理者对于应急预案的了解及如何启动如何开展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培训师生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这一项要积极同卫生、安防部门的合作,开展具有专业性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
高校的突发事件的培训与演练往往是我国高校较为不重视的一点,国外很多高校,尤其是日本的学校,对于实战演习十分重视,虽然学校对学生都会进行突发事件的知识教育,但是真正的操作与演习确相对甚少。安全演习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危险真正来临时紧急自救、互救技能就可以直接转化为突发事件安全逃生技能。而很多高校的实战演习局限于火灾、地震演习,而突发事件涉及方方面面,演习也应涉及包含广泛,例如开展如学生的自杀、刑事案件、食物中毒、校园交通事故等等实战演习。
5 建立信息监测制度,加强隐患信息收集
安全类的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安全制度检查来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而群体性事件、学生自杀、刑事案件等许多类型的突发事件则需要靠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监测制度,通过多渠道信息的收集,将隐患的火苗扑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机制要结合高校实际,做到安排有序,可建立起自下而上、特事特报的上报制度,建立教师、学生信息员多渠道信息收集制度,建立网络监测、舆情管理等监管制度,相关人员得到信息后要立即上报突发事件处理机构或小组,立即启动预警系统,作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做到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王鹏程.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D]. 南昌大学, 2007.
[2] 宋伟官. 浅析高校在新形式下的群防群治工作[J]. 消费导刊. 2011.
【作者简介】安梁(1983-07-28),男,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本科学历,大庆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综合管理,应急管理方向。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