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评价要见“人”见“智”

2021-03-08 02:31庄严
中国德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算题橡皮德育

前两天在学校的班主任沙龙上,老师们针对“如何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这一话题展开激烈讨论。一位资深班主任娓娓道来,说起自己的经历:多年来,她与家长的沟通十分顺畅,尽管她也会指出孩子的问题,但家长都十分理解和配合,少有摩擦和冲突。对此,年轻班主任们很困惑,因为工作中都遇到同样的情形,他们也想象这位老教师一样,客观而真诚地跟家长沟通,可最终的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仅仅是因为年龄、资历不同吗?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眼中是否有孩子?我们有没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是否智慧地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了爱?如果没有孩子对我们的信赖,家长又如何信赖我们?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是否看见了“人”,是否看见了“智”。

看见不同的“人”,让成长“有形”

評价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份鼓励。想要见“人”,就要在评价中看到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向上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这其中最难的是老师手中的“尺子”,要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长处。

疫情期间,老师与孩子们在云端互动,很多成长的细节只能从居家表现、作业反馈、电话沟通中得来,孩子们的成长也隐匿在断续的笔迹、飘忽的声音里。老师们怎样把无形的成长化作有形的鼓励,让他们的努力和坚持被关注、被欣赏、被看见?

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在期末评语中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眼里一定要看到“完整的人”,让孩子每一分成长都得到肯定,用好德育评价,提升孩子居家学习期间的获得感。

一位老师送给了孩子这样的暖心评语:

在居家学习阶段,你能按时学习网课,主动完成课后作业。老师对你的学习态度竖起大拇指,如果你能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在疫情期间,你能坚持运动,学会了滑板车和自行车。这可真是巨大的进步,体育运动是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希望你能保持对体育的热爱,获得一副好身体。

老师了解到,你还是一个爱劳动的小伙子,能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在这段时间掌握了很多生活技能,这些技能和知识一样重要,多学习、多练习,你就会成为家务小能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好孩子,听说你还主动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真不愧是北大好少年!等到开学,老师邀请你跟大家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

一一爱你的梁老师

原本因为线上学习,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老师很难看到眼里。但通过这样暖心的德育评价,老师们努力做到教育“不缺席”,让孩子任何微小的进步都被及时捕捉,通过积极的反馈与期待,变成看得见的成长正能量。

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是滴水穿石的过程,其中的挑战和艰辛,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深有体会。好习惯的培养完全寄望于孩子的自觉自律既不符合人性,也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之眼”,看到孩子的良好行为,及时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好习惯“看得见”。

班主任王老师在班里发起了“最美背影”征集活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用图片展示“你的最美坐姿”,用视频讲述“我的最美倾听”,用文字演绎“他的最美微笑”。短短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奇迹般地积累了40种好行为、好习惯,把过去班主任和家长的“碎碎念”变成学生自发效仿、见贤思齐的成长内驱力。王老师还在班级里推出了独特的奖励办法。当孩子们有了进步,可以得到以下这些奖励:

1.当一天值日生。

2.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并请他们对你的服务作出评价。

3.抱一抱爸爸(妈妈),真诚地说一声“辛苦啦,我爱你!”

4.免周末作业一次。

5.班级跑步时,可以在前面领跑一次。

6.给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7.得到一次采访某某学科教师的机会,请他/她为班级同学提建议。

8.大声笑一分钟。

王老师的奖励办法,有的看起来很特别,但孩子却非常喜欢。这些奖励办法就像一把把独特而奇妙的“尺子”,让孩子们在快乐参与中也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行为变成持久实践的好习惯。像这样评价学生的“尺子”,需要教师眼里真正有“人”,有—个个独特的“人”。

孩子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怎么办?没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怎么办?来听听韩老师给一个女孩打了“特殊的100分”的故事:

班里有一个学习基础差的女孩,接受能力也有点慢。最近,数学课学到了除法,这个对她有点难,总是今天教会了,明天又错了;今天讲过的,明天就忘,甚至连基本的除法口诀她都经常出错。

尽管这样,让我欣慰的是,她没有放弃,每次自习课都找我练习除法竖式。对这样的孩子着急没用,我也耐心地陪着她,陪她慢慢地一点点进步。

今天是单元测试,一拿到她交上来的测试卷,我吃了一惊。这是一张没有做完的测试卷,整张卷子她只做了第一组口算题,附了一张演算纸,认真地用了她刚学会的除法竖式。看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除法竖式,这些口算题全做对了。

尽管是一张没做完的测试卷,尽管只做了最简单的口算题,但那一刻我特别激动。我从中看出了她最近的努力,这一组口算题就是她建立学习信心的第一块基石。

于是,面对这一张未做完的测试卷,一组全对的口算题,我毫不犹豫地给她打了一个“特殊的100分”。

可以想象,女孩看到这个100分该多么激动。对这样的孩子,给她一个“特殊的100分”有什么不可以呢?作为老师,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分数没有“人”。要知道,分数不是评价的目的,“人”才是呀!

心中有“智”,教育“无形”

除了见“人”,评价也要见“智”。很多情况下,育人的艺术与智慧往往是无形的,需要教育者运用匠心巧妙设计,把教育的目的与意图藏在有趣的、有形的实践活动背后,在润物无声中让教育自然达成。

德育评价应避免随意性,要科学实施。要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用来甄别把脉的,更是用来调控改进的。当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遇到难解的结时,我们需要循循善诱、长善救失,在背后分解目标,搭建脚手架,给孩子的成长设计精细的、个性化的支持,同时争取在班级中形成链式反应,由一点通到触类旁通,达到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完满发展。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成长的步履和痕迹,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话语、是行为,看不见的却是他们的自我认知。它潜藏在生命的内核里,形成其独特的成长密码,不容易被觉察到。好的评价,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敏感和耐心,去发掘、保护和激发这些看不见的东西,让孩子的自我认知时刻处于—种被发现、被激励、被创造的氛围之中,这是—所学校、一间教室里最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课程、老师、同伴、活动、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交叉整合构成了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意义之网。任何一个孩子的道德发展,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孩子们道德自律的养成,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很多时候是在人与人的冲突中、人与事的纠缠中不断试错、反思、纠偏的,这个过程离不开集体环境的磨砺,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每一颗泪珠、每一次欢笑。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老师的引导,特别是班主任即时性的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一位老师写了如下的教育故事:

一天下午,一个男孩向我投诉,说学生A上午送给他一块橡皮,刚才又抢了回去。这样的小事本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但转念一想,事情虽小,却是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叫来A,问他事情经过如何,我建议他把橡皮还给对方,没想到A眼睛一翻,冲我噘着嘴说“不还,就是不还,那是我的橡皮。”

我说:“你不是送给你的朋友了吗?男子汉说话可要算数啊。”

他说:“我不是男子汉,不想给就不给。”

一看他有点蛮不讲理,我故意叹口气说:“好吧,那你就别给了。但我想,你的爸爸妈妈要是知道了,没准儿会还给对方两块橡皮的。”

“两块?为什么?”男孩问。

我说:“没错,就是两块。一块是因为答应了,就要守信;另一块是因为已经是别人的东西,就不能乱拿,更不能动手抢啊。”

A愣住了,有些若有所思。我趁机给他台阶下:“如果这件事重新再来,你怎么做?”

A马上说:“老师,那我把橡皮还给他行吗?”我说:“对!做得不对的就要赶紧改过来。不过你想想,这件事还有更好的选择吗?”他说:“老师,是不是在他没有投诉时,我们自己解决好。”我笑著点点头:“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以后碰到问题知道该怎么做了。一块橡皮事小,同学友情事大。与朋友交往,就要言而有信才行啊。”

A把橡皮还给了同学,向他道了歉,两个朋友握手言欢。

像这样的教育小事,每天都在班级里发生着。从表面看仅仅是男孩之间的冲突,但事件背后,看不见的是孩子交往能力和良好品行的培养。只有抓住契机,适当用好评价,才能真正化问题于无形,达到“小事不小”的教育效果。

除了主动评价,教师还应该学会设计教育活动。这要求教育者既要有科学的理念、从容的态度、长远的眼光,又要善于做好活动设计,立足儿童视角,用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方式,创设充满童趣的、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孩子们的阅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深度阅读越来越稀缺,取而代之的是肤浅的、缺少精神养分的碎片化阅读。

如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王老师的长线阅读活动设计有趣又有料,她策划推出了全年级的“共读人物传记”活动。孩子们自主选书、荐书,写下阅读理由,明确阅读目标,老师们督促阅读进度,指导孩子们分类整理关键信息,由此形成素材笔记。接下来,孩子们画出思维导图,制作PPT,登台演讲,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通过台上台下答辩,促使讲述的孩子进行更深度的思考。最后是阅读活动的“收官之作”,年级举行“小讲师课堂”活动,每班选出3-4名优秀小讲师,面向全年级孩子推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这样的活动既是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丰富与拓展,无形中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与伟大人物近距离对话的大舞台。在这次阅读活动中,孩子们阅读的人物传记包罗万象,涉及300多位伟大人物。孩子们的阅读表现按照读书、素材笔记、思维导图、答辩汇报等模块进行评价,成绩计入语文单元测试成绩,这样贯穿全程的特色评价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贵在有疑、贵在存思、贵在深度和持久。

说到底,德育评价的“有形”与“无形”,需要教育者眼里有“人”,心中有“智”,用心面对每一个学生,设计好每一项教育活动。德育叩问的是人的心灵,德育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唤醒他们精神的成长,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树立新的德育评价观,以立德树人为评价导向,通过所有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努力,改变学校教育生态,把孩子们引向更加温暖、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

【庄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德育主任】

实习编辑 邓培钧

猜你喜欢
算题橡皮德育
我喜爱的橡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的心在跳
橡皮收了
二次根式简便运算面面观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