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波
丹东市慈善总会是全市枢纽型慈善组织,为社会捐助的主渠道。自2018年至今,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市民政局指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以及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困难群众期盼,聚焦脱贫攻坚,在扶贫济困、支教助学、医疗救助、危房、饮用水及道路改造、乡村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精心施策,精准帮扶,组织开展了43个扶贫项目,共投入资金1455.75万元,帮助4.46万人实现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慈善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2016年颁布施行的《慈善法》,将扶贫济困作为慈善活动的首要之义,为慈善扶贫赋予了法律意义和基础。慈善事业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因此,市慈善总会将脱贫攻坚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为之殚精竭虑。
二、下大力气办实事,为脱贫攻坚倾力作为
市慈善总会围绕“助力脫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持续把爱心和温暖洒向脱贫攻坚领域。主要做法有:一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包村活动。凤城市沙里寨镇蔡家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市慈善总会理事单位市工商联(总商会)对口帮扶村。2018年,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发展暖棚种植草莓和小柿子项目,需投资近80万元建5个大棚。市工商联得知后,拨付慈善资金10万元帮助建大棚。大棚建成后,每个大棚年可获得租金2.2万元,全村每年共计增收11万元。二是发挥慈善基金作用,重点向扶贫项目倾斜。2018年到2020年,辽宁省烟草公司丹东市公司从烟草救灾慈善基金中,支出57.78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2020年投入资金37.4万元,对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房身沟村九组一公里长路基实施改造、为凤城市沙里寨镇亮子河村修缮五组桥梁一座、为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胜利村五味子基地追加投资。三是倡导社会爱心人士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长江村,是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小学房屋简陋,急需改建。2018年,经市慈善总会搭桥,上海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一名丹东籍高管,捐赠50万元帮助改建校舍。如今校舍焕然一新,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生和家长特别高兴。四是为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提供慈善政策支持。对社会参加脱贫攻坚捐赠资金的,市慈善总会出具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捐赠人享受扣税待遇。近3年来,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捐赠扶贫资金863.22万元。
三、慈善扶贫工作落实到位,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1.发挥“助力器”功能,让慈善项目更加惠民。市慈善总会与省慈善总会开展“蓓蕾慈善救助”“春蕾慈善行动”“衣恋助学”等慈善项目,立足实际积极推动。2018年以来,先后投入592.53万元,救助帮扶11479人。3年来,与省慈善总会携手,每年春节前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救助4000多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家庭,将价值100多万元的米面油肉等物资,精准发放到困难家庭,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怀。
扶贫(励志助学)项目,是由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会于2013年3月发起的。该项目以励志儿童及家庭为对象,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选定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生,落实扶贫助学活动。截至2020年10月,参与励志助学的志愿者超过3000人,共资助励志儿童352人,捐助资金643.85万元。2018年2月,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会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20年,又入围民政部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2.开启“引航灯”功能,让公益慈善传递大爱。在充分实现慈善救助的基础上,市慈善总会发挥义工队伍参与脱贫攻坚作用。先后组织各义工站在学雷锋日、儿童节、“9·5中华慈善日”、重阳节等不同时段,对困难群众开展帮困、助学、助残等服务活动。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35个义工站、2万余名义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达750余次,参加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达137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30万余小时,对300余户贫困家庭、个人及病残患者,开展了精准扶贫活动。
3.实现“宣传员”功能,让慈心善举受到尊崇。一是借助“慈善旗林”宣扬慈善。3年来,市慈善总会将50多个先进单位的旗帜,升挂到鸭绿江畔文化广场的“慈善旗林”中。通过此举,弘扬慈善氛围,褒奖爱心企业的善举。二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慈善。市慈善总会在《丹东日报》开设“丹东慈善”专栏,在广播电视台开设《慈善爱心热线》,并通过市慈善总会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报道慈善扶贫340余篇(次)。中央及省级媒体,也及时宣传报道了丹东的慈善典型和事迹。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任务,丹东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大力募集慈善资金,做强扶贫项目,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