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集体声乐教学课堂

2021-03-08 02:06申定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音准声乐歌唱

申定倩

声乐教学是根据教学对象不同的声音条件和特点,不同的现有程度和问题,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针对性、规律性极强的,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声乐课程是比较重要的课程。在中职阶段的学前教育培养方案中,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歌唱和教学的双重能力,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既能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又能了解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学生的声乐学习一般以集体上课模式为主。其实,集体声乐课只是丰富和补充声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能很好地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从根本上取代个别课因人而异、针对极强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调整好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声樂的兴趣,利用集体声乐课的优势,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中可以互听、互学、互评、互演,让课堂活跃起来。

一、“促进交互”取长补短,互为启发

(一)合作学习

促进交互就是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才有机会在学业上和个人发展上为彼此提供帮助。当学生积极地投入并帮助组员学习时,他们也掌握实现有效学习小组所要具备的部分技巧。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学业上的互助结合起来时,就是促进交互。

在集体声乐课堂上,为了能关注到每位学生歌唱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优带差。优秀的学生指导暂时落后的同学,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同时也起到发挥优生的指挥及引领作用。这一过程运用了展演互学平台,取长补短,互为启发。如,学生在歌曲《故乡的亲人》的小组练习中,组员们为了自己组每个成员都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在展演中把最棒的一面展示出来,学生们都很努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学习如何打开牙关歌唱、如何提起笑肌等等歌唱技巧,并互相指导和借鉴,加上教师的巡视及辅导。一场小组学习能明显看到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小组之间的互动是能够深化学生对自身的理解的。

(二)互相展演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即含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锻炼因素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而歌唱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所以多唱、多演、多实践,不但能锻炼学生适应能力,也能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去适应和克服因紧张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比较胆怯,不敢大声唱歌,甚至连讲话的声音都很微小。通过小组互相展演、互相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发现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歌唱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有的歌唱的声音及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了,有的从不敢举手独唱变得积极举手独唱等等。这说明互演互评的实践平台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评价

在声乐教学的评价中,主要是对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单是教师对学生声乐技巧的掌握情况的评价,还要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学会在评价中反思、评价中学习、评价中提高。如,小组展演中,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中领悟和巩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自评、互听、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能相互学习,也能单独听取老师的意见。如此一来,学生既学习了别人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加的轻松。

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意于学生个别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效果上谋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先天的生理条件的不同,比如: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等等问题,都存在着本身的个体差异,在音准、节奏、音色以及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等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实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必然的趋势。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面的学习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声乐教学中,经过一年的声乐学习,学生在声乐技能、技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能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音准、节奏、识谱等音乐基础方面比较好。在A层里根据音域情况再分A1、A2。 B层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音准、节奏、识谱等方面表现不稳定,在B层里根据音域情况再分B1、B2。C层学生没有掌握正确发声方法,学习能力较薄弱,音准、节奏、识谱方面表现较弱的。教师在备课及课堂上要做相应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例如,在课堂练声时,由于学生的先天生理条件及本身音域的差异,在练习歌唱的高位置时,A、B层的学生用“哼鸣”的方式准确找到歌唱位置,C层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薄弱、音准节奏也不太好,要着重训练歌唱呼吸方面。比如,“吹唇”练习,也就是打嘟练习,用打嘟找准歌唱的位置。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组别给与不同的要求和建议。在声音练习时,当练到音域较高的音区时,A、B层的A1、B1学生继续练习,其他学生则暂停练习并聆听、给与评价,这样可以对A1、B1层的这部分学生进行加强歌唱能力的培养。对于C层学生,打嘟设为他们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打嘟吹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学会歌唱气息的运用,如,先统一熟唱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著的《唱歌》第二册中的《共和国之恋》。教师在学生歌唱时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运用好歌唱的气息,歌唱的位置,根据学生咬字吐字以及情感的到位问题,要求不同层次地学生做不同要求的练习,如,A层要求在歌唱的位置上唱出好的音色及节奏、音准、情感等,且必须准确到位;B层要求在歌唱的位置上唱准音高、节奏并有感情歌唱;C层要求用打嘟吹唱歌曲旋律,练习歌唱的气息。最后再分小组强化练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作用,以优带差的方式互补、互学。教师巡视小组练习情况加以辅导及全体观摩小组展演,教师点评、同学互评。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好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用心歌唱,提高音乐审美

音乐是通过声音传达人的内心情感,音乐的情感应该是音乐审美的核心内容。由于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可在音乐中得到体验,因此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是生活情感体验的艺术反映。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唱论对歌唱的审美就提出:“明解曲意”“声各有形”等等美学观点。由此可见,情感对歌唱来说就是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在声乐教学中,歌曲的情感表现最重要的手段是歌唱声音力度的对比与变化,也就是强弱变化,还有音色的变化。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歌唱作品时增强歌曲的旋律感,用力度不一的音色变化及对比来歌唱,

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著的《唱歌》第二册中的《玛依拉》,这是一首具有典型的新疆哈萨克民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旋律热情甜美,节奏活泼欢快,表现了一位美丽、热情、豪放的哈萨克族姑娘的形象,由于歌曲速度较快,在演唱时要求学生用甜美而富弹性的声音和急吸急呼的呼吸方法演唱,还要求学生把歌曲旋律情感的起伏,强弱与断连的对比关系唱好。可见,在歌曲演唱时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音色的变化、声音的力度对比与变化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这对学生日后歌唱或幼儿歌曲教学中处理歌曲艺术表现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集体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促进交互”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为启发,培养学生在自评、互听、互评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得到量身定制的知识与技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艺术处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好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四要素。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强化掌握和运用的。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声乐集体课教学也需与时俱进,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相应的、有效的转变。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优化集体声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邓江.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

[5]韩德森.声乐教学法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音准声乐歌唱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