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楠 章育超
摘要:高校反恐教育工作是高校管理者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也是校园日常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开展反恐教育一些举措。积极探索如何构建高校反恐教育体系,夯实高校反恐教育基石,加强大学生反恐技能演练,切实提高大学生防恐反恐意识和素质,为构建平安和谐的大学校园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反恐教育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反恐斗争进入了新形势,恐怖主义活动有向高校渗透的趋势。加强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反恐教育,大力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防恐反恐意识,从而增强其财产生命安全系数,完善心理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务必提倡的反恐策略及有力措施。
高校反恐教育是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综合性教育。高校反恐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法制观念、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大学生远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的引诱、恐吓和迫害。反恐教育既包含反对个人、组织等制造的恐怖活动,又包含反利益集团、地区或国家恐怖主义犯罪行为。高校反恐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远离、拒绝任何的恐怖主义犯罪相关知识的教育,而且让学生在面对恐怖事件时能够组织抵抗、坦然应对、自救互救、逃生演练。
2.独立学院反恐教育面临的困境
(1)高校对开展反恐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在国内还未出现针对校园的恐怖主义案件,高校长期处于相对平稳的大环境当中,因此,许多高校在认识上并没有把反恐教育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反恐教育工作只是作为日常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开展工作,没有构筑应对校园恐怖主义事件的成体系领导系统和相关预案,忽视了出现恐怖袭击的潜在风险,这就给针对校园的恐怖主义活动埋下了隐患。
(2)学生的反恐意识亟待加强
在被调查的某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恐怖袭击事件不甚了解,3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去了解,3%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去了解。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恐怖主义又逐渐成为新的攻击方式。大学生由于对网络内容辨别能力较差,喜欢接受新兴事物,加之自控能力弱,逐渐成为恐怖主义势力渗透的对象。面对无法分辨的不良网络信息,大学生会盲目浏览、转发以及评论,造成不良网络信息的流转,给反恐及防范意识形态渗入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在调查中,1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在网络上可能会遭遇恐怖袭击,这说明了大学生在思想上对恐怖主义活动的认识是不足的。
(3)学生防恐的能力不足
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专业学习和课余生活上,没有应对恐怖袭击的意识,如遇到突发事件,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能力大打折扣。在被调查的某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只有32%的大学生在遇到可疑物品时,选择报告学校或者直接报警,9%的大学生会选择直接离开;在被问及“遇到暴乱时受外伤如何处理外部动脉出血伤口时”,只有12%的学生表示知道应在伤口近心端部位进行捆扎。以上数据说明目前大学生的防恐知识匮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
(4)大学生反恐教育欠缺
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反恐教育不够规范,师资队伍建设缓慢是目前独立学院反恐教育的现状。沒有开展过专门的反恐演练,没有设置专门的反恐教育课程,学生获得相应的内容途径单一,这都成为目前大学生反恐教育缺失的情形。独立学院应在这方面开展针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反恐教育缺失的现状。
3.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构筑全员参与的反恐教育体系
(1)强化思想认识,突出政治站位,把反恐维稳工作作为独立学院的一项政治工作抓好抓牢
反恐工作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安校园”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独立学院党政领导要以讲政治的高度将此项工作深入推进,统一全校思想认识,切实开展反恐维稳有关工作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校园反恐维稳相关工作制度,做到事前预防为主、事发应急处置、事后积极善后。
目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浙江省反恐办关于印发党政机关等行业系统反恐怖防范标准的通知》、《嘉兴市部分单位行业反恐怖安全防范规范》以及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建立《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反恐怖安全防范工作制度》,从学校制度层面明确学校反恐领导小组和反恐怖安全防范应急小组的设置及职责分工,将学校保卫处、学生处、财务处、后勤处、信息中心、后勤公司分管人员;各系、院相关责任人统一纳入反恐领导小组及反恐怖安全防范应急小组。同时,学校也定期召开安全工作联席会议,防范和化解校园不安定因素。
(2)提升学生的反恐意识,加强学生的反恐教育和防范教育
开发反恐教育校本课程,加强反恐教育的知识性教育。高校反恐教育重在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实地演练,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加强反恐相关知识以及时事形势的传递。促进学生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恐怖主义的最新特点及动态情况,使学生能自觉防止恐怖事件。学生、高校、社会全局互动。高校师生是反恐教育的主要成员,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学生和高校、高校和社会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良性互动。
目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还未开设相关反恐教育的课程,未来应开辟相关课程的建设,将防恐反恐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防恐反恐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进入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落实师资,保证课时。
(3)配优配齐反恐人员和设施,强化反恐技能培训和演练,落实反恐责任体系
高校反恐教育要实现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演练技能相结合,高校在进行反恐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组织实施一定形式的反恐演练,现场模拟恐怖事件的现场,培养大学生的自救互救逃生演练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开展灵活多样的反恐教育形式。当前大学生已具备研判能力,反恐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辩证地研判恐怖主义的诱因和伤害,制造恐怖事件的手段和目的,学习反恐知识和实际演练技能,消除恐怖主义在大学生心理中造成的阴影,树立正确的反恐观。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每年在“512”防灾减灾日前夕进行火灾疏散逃生演练,培训学生火灾自救和相关灭火器材的使用,同时在每年新生军训的时候也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演练。但是,学校目前并未实施过相关反恐怖演练。对此,学校可以在每年9月前后组织相关科目的反恐怖演练,并邀请嘉兴市相关执法机构共同参与。
(4)深入发动学生,打好反恐维稳工作的人民战争
独立学院相对公办院校面临着学校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如果靠学校教职员工进行反恐维稳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广大的学生群体。鼓励和倡导全校学生养成发现可疑人员、可疑物品、可疑现象第一时间上(举)报良好习惯,并对由此有效防范和制止恐怖活动的个人、组织予以表彰、奖励,营造“人人是安全管理员,人人是防恐反恐建设者”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目前在学校保卫处的领导下在各个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在各个系部学生会设立安全部,全校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将看到的安全隐患上报至学校保卫处,学生以相当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平安校园”建设当中。
(5)加强校园信息安全方面管控
近年来,恐怖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暴力恐怖主义的事件屡见不鲜,网络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要防范跟暴力恐怖主义相关的信息进入校园,防止在学生群体中大规模传播。同时,还要防范恐怖组织入侵学校服务器和官网进行非法活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日常和重点时间段内的校园网络监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网络设备和防火墙的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让恐怖组织无漏洞可钻。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除了日常有专人对网络进行监控外,在重点时段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同时,建立了由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组成的“网宣”队伍,在各种网络平台发现学校网络舆情和不良言论时会向学校及时上报。在日常管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网络使用也开展不同类别的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抵制网络不良风气,净化校园网络风气。
(6)注意方式方法,堅持内紧外松
高校反恐维稳工作要多做少说,坚持外松内紧,防止引发负面影响;要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和热情服务并重”的原则,高校各部门坚持依法管控、依法打击的同时,要严格遵守党的政策,坚决杜绝和防止反恐维稳专项行动中出现歧视或变相歧视等问题;要注重加强内部教育,严格落实保密制度,坚决杜绝发生失密泄密问题,坚决防止形成热点引发关注,杜绝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炒作。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贯彻国家政策,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同时也要注重工作方法。每学期学校会邀请当地民宗局工作人员到校向学生宣讲国家相关政策,各班级也会开展相关政策学习,严防不法分子在学校借机炒作。
参考文献:
[1]赵伟程.高校反恐教育的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3):112-115.
[2]刘慧敏,王国珍.从大学生的反恐认知谈高职防恐反恐教育[J].广西教育,2017(23):12-13.
[3]吴雪剑.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反恐维稳工作的教育防范[J].智富时代,2018,(4).
[4]莫莉丽.“三全育人”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研究——以广西为例[J].大众科技,2020,22(01):99-101.
[5]赵志远.高校暴恐事件防范中的学生管理[J].时代报告,2019(03):228-229.
[6]赵伟程.高校反恐教育的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