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
大肠菌群的主要生存环境是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和动物的粪便当中,事关食品安全,大肠菌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已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通过结合MPN法和CFU法进行大肠菌群检测,进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使用条件和检测的准确性。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1)检验对象。随机抽取110个食物样本,包括蛋糕、饮料、醋、泡菜和蜜饯。通过参考食品大肠菌群的检测标准,对110个选定样本进行测试。(2)检验设备及试剂耗材。恒温培养箱,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盐酸(1mol/L),移液器,无菌生理盐水,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NaOH溶液(1mol/L)。
2.方法。(1)MPN法。①样液制备。使用无菌移液器进行样品液吸取,吸取量为1ml,将吸取的液体放置在9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需沿管壁缓慢注入。重复这一过程,制备1︰100的样品匀液。②初始发酵试验。不同的样品要采取三种适宜的连续稀释度匀液,液体形态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发酵,三种稀释度匀液均要进行3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接种,每管接种1mL(如接种量超过1mL,则用双料LST肉汤),培养24±2小时。在发酵期间如果产生气体,需要再次进行发酵实验,直到不再产生气体。在保证不会产生气体之后,再次培养24±2小时。没有气体产生的情况,称之为大肠菌群阴性。③复发酵试验(证实试验)。采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取1环培养物,接种到煌绿乳糖胆盐肉汤管中,并在36±1℃下培养48±2h,观察产气情况,产生气体的管被视为大肠菌群的阳性管。
(2)CFU法。①选取2-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无菌平皿,每皿1mL,再取1mL生理盐水加入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然后将15-20mL融化并恒温至46℃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倾注到每个平皿中。②将培养基和样品溶液充分混合,当琼脂凝固后,添加34mL的VRBA将平板表面覆盖。翻转平板,放置在 36±1℃环境中,培养18-24h。③验证性测试。从VRBA板中选择10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如果菌落过少,则需要重复挑选达到至少10个以上,并将其移植到煌绿乳糖胆盐肉汤管中。在36±1℃条件下培养24-48h,如果产生气体,则为大肠菌群阴性。
3.统计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110个样本中,经过MPN法检测,5-30号样本为阳性;经过CFU法检测,1-21号样本为阳性。两组检测数据当中,均显示为阳性的样本为5-21号,共17例。同理,两种检测均为阴性的样本有80例。两组数据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值在0.05以上,具体数据见表1。
三、讨论
MPN法是一种用置信区间描述菌落浓度的间接计数方法,主要依托概率学进行菌群含量的计算。由于食物样本的种类繁多,在检测过程中只能选择一个菌落并展开实验。然而大肠菌群复杂多变,也会随着食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采用MPN法检测大肠菌群时,很可能会出现非典型菌落,并且不能准确评估假阴性。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查方法,MPN法的操作步骤复杂,干扰因素众多,如果食物中的大肠菌群数量较少,使用本方法检测较为合适。
CFU法要求操作者对菌落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菌落的选择受到主观影响,所以要利用放大镜进行准确的菌落选择和验证。如果实验过程中菌落選择出现了误差,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导致检测的准确度不可信。该方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总之,以上两种检测方法各有所长,在进行大肠菌群检测时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