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铭豪
1995年9月8日(中秋节),74岁的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黯然去世,但在1周后才被发现,当时她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张薄毯子。年轻时十分时髦的张爱玲曾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但她离世时衣饰却异常简单。
回溯张爱玲的一生,她外在的光鲜与逝世后的人气,和其在世时的苍凉底色形成了近乎讽刺的对比,如同她所说的那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1920年,张爱玲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作,12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凭一篇《天才梦》在文坛崭露头角。“天才”就是张爱玲一生的底本,旁人以此赞叹张爱玲的传奇,但“天才”的存在和对家庭“天才”的期待,本身也是张爱玲摆脱不掉的禁锢。当然禁锢了少年张爱玲的除了才气,还有亲情的断裂。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旧时代的纨绔少爷,而母亲黄素琼是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女性,丈夫的浪荡让黄素琼无法忍受,因此她不是在外游学,就是索性离家出走。张爱玲的童年时期接触更多的反而是管家的姨奶奶。
张爱玲10岁时,父母协议离婚,她随父亲生活。“天才”的资质将张爱玲层层包裹了起来,她过于远离平常的生活,但又不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之中,亲情的断裂使得张爱玲对生活和感情有了非常独特的看法。
尤其是张志沂与继妻对张爱玲并不好,言语上的暴力逐渐发展成禁足甚至软禁。18岁的张爱玲夜半出逃投奔母亲。黄素琼是颇有想法的新女性,但并不是一个好母亲,她也自始至终没能带给张爱玲更多的爱。当1942年正在港大求学的张爱玲因“二战”爆发辗转回到上海时,黄素琼甚至已跟着外国男友走了。
张爱玲“年少成名”的路途一面是赞誉,一面是支离破碎的家庭。
张爱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似乎都“无家可归”,而拥有“天才”之资的张爱玲又在有意无意间放大了这种飘零和破碎感。对张爱玲来说,家庭和亲情成了“一地鸡毛”。张爱玲的小说中,那种处理人物感情经历时渗透出的陌生和冷淡的基调,或许就从此而来。
黄素琼在伦敦弥留之际,张爱玲没有见到生母最后一面。她跟父亲和弟弟张子静更是少有来往,以至于张爱玲从香港迁居美国也仅有她姑姑获悉,身后的财产也悉数留给了朋友宋淇。
张爱玲在感情上的经历尤为曲折,温情和苦情都不足以概括这个天才所经历的一切。
张爱玲说过:“我嫁人,就必须要嫁比我大15岁以上的老男人。”这句话被称为她一生的“爱情魔咒”。
“出名要趁早”成了对张爱玲“天才”绝佳的注脚。本就风华正茂又有着过人的天赋,这样的女子,哪怕在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滩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张爱玲24岁发表了短篇小说《封锁》,38岁的胡兰成在杂志上读到后,马上陷入了对张爱玲的爱慕之中。当时胡兰成正担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又已经娶妻成家。在乱世中,胡兰成的背景其实已给他与张爱玲之间的爱情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才子配才女,这是张胡之恋最初的模样。但胡兰成可以为了张爱玲而抛家弃子,也终于为了一个年仅17岁的护士抛弃了张爱玲。从1943年到1946年,胡兰成许诺给张爱玲“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约仅维持了3年不到。
胡兰成的追求与辜负让张爱玲备受煎熬,甚至还背上了“汉奸之妻”的骂名,
胡兰成之后,张爱玲还遇到了桑弧。担任电影导演的桑弧比张爱玲年长几岁,在作家柯灵的介绍下他与张爱玲相识。恰好此时张爱玲转入剧本写作,1947年二人合作了《不了情》《太太万岁》等影片。张桑二人一度交往甚密,但始终仅限于密友关系。
张爱玲最后一次选择的伴侣是美国剧作家赖雅。她的作品中没有多少这段爱情故事的影子,但两人情投意合。赖雅婚后两个月因中风而处于半瘫痪状态,张爱玲照顾了他11年,靠着创作剧本支撑窘迫的经济环境。“最先发现张爱玲”的文学家夏志清,则一直认为赖雅拖累了张爱玲后半生的文学创作,甚至傷害了她的感情世界。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张爱玲本人在白纸黑字上始终没有过多论断,小说《留情》里也仅有一句:“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相比那个在上海滩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青年张爱玲,中晚年的张爱玲已经进入了隐居的状态,伴随着她这一生的苍凉底色也更加明显。上个世纪80年代有过一次“张爱玲热”,众多慕名前来的读者和记者始终寻不到其身影,曾经的上海滩当红才女一去不复返了。
实际上在美国期间,除了改自原有作品的《怨女》和《半生缘》,张爱玲已没什么文学创作。张爱玲几乎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红学”的研究中,完成了她最看重的《红楼梦魇》。光鲜了半辈子的“天才”张爱玲,最终选择以研究一部象征中国旧贵族没落和古典爱情悲剧的名著,作为自己创作生涯的尾声,或许也是张爱玲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思考。
(摘自《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责编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