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南市委
山南市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因地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而得名,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辖1区11县,总人口38.3万人,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6个民族。山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重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回信,鼓励她们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总书记的回信为山南各族干部群众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工作,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南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18年底,全市12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549个贫困村(居)均实现整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9.3%降至0.23%。2019年,全市动态调整后4525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为零,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山南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坚持机构不撤、力量不减,保持脱贫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连续性,不断完善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开展脱贫攻坚督战排查。全市成立12个督战组,以最严的要求、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举措,沉入12个县(区)驻点开展督战排查,坚持哪里工作薄弱、哪里问题突出、哪里群众不满意,就督战到哪里,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完成情况、产业扶贫推进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和抵边安置点后续工作开展情况,重点督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各类巡视巡察发现问题,以及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持续提升脱贫的成色和质量。
建立防止返贫工作制度。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标准,实行分片包保、动态管理,建立详实可靠的防止返贫预警监测数据库,将政策落实到每一户监测对象。把一些好的做法、行之有效的办法、管用的措施用长效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山南市防止摘帽后松劲懈怠工作制度》《山南市健康扶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制度》《山南市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制度》等10项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制度,用制度巩固脱贫成果。把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引进三川集团等企业,推动贫困群众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业;精准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10248人。
构建刚性长效监督体系。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环节和实施过程,确保不出问题。严格落实任务清单制,实行工作任务交办单制度,加强监督,对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的部门进行监督问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2016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20件,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11人,公开通报曝光73件85人。
山南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承担着守土固边兴边的神圣使命。山南市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原则,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推动边陲山乡展现新气象。
突出责任落实加快推进速度。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小康办牵头抓总,边境4县党委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明确建设任务、工作责任,有力推动边境小康村建设。规划建设边境小康村96个,预计2021年6月底前所有边境小康村将全部建成、全部入住。玉麦乡这个曾经的“三人乡”,在原有9户32人的基础上,搬迁58户202人入住。如今的玉麦乡,家家户户住新房,硬化道路通家门,电不停水不缺,WiFi信号家家通,道路整洁路灯亮,就业增收有保障,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篇章。
突出产业富民夯实守边基础。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牧业,强力推进青稞单产提高行动,培育隆子聂雄奶牛、浪卡子苏格绵羊、洛扎藏鸡等扶贫产业基地。参照扶贫产业项目做法,落实以规划定项目、项目定人员、产业定收入、收入定增幅、增幅定目标和统一标识牌、明白卡、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五定三统一”工作要求。边境4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农牧民增收致富取得实效。
突出典型宣传打造精神高地。大力宣传报道隆子县和错那县国家级双拥模范县,玉麦乡、斗玉乡和勒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大力宣传报道卓嘎、央宗、古桑旦增等爱国守边典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先进事迹报告会,评选和学习宣传“感动山南十大人物”,推选时代楷模、模范人物、中国好人等,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建设幸福家園。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山南市始终把脱贫奔小康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求长效,致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实施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项目253个,农村公路、农田水利、人居环境等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12县(区)全部实现主电网供电,行政村通邮率、通电话率、互联网覆盖率均达100%,基层服务网点不断健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创新实施教育优先、卫生提质、社保提标、扶残助孤、幸福养老、脱贫攻坚、安居保障、失地保障、文化惠民、平安山南“十大民心工程”,共落实资金29.4亿元,出台26项惠民政策。基本建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先住院后结算”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先心病患儿救治、包虫病防治等工作全面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开设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8个,全市1730名持证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全力建设美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封山育林,有条件的地方全部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实施生态扶贫产业项目30个、种植经果林等4万余亩,建设了万亩苗圃基地、千亩经果林、千亩甘草基地、百亩车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江北万亩林果经济带,打造了贡嘎县至桑日县长160公里、宽1800米的雅江绿色生态走廊,生态效益显著。2020年,山南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各族干部群众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家园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责任编辑:王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