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聚焦需求保障 推动文化惠民 全力提升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021-03-08 01:40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
党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朝阳区朝阳服务

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作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部署。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朝阳区文化建设发展工作中落地生根,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拓面强基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朝阳区注重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完善和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朝阳区发展实际,对接百姓需求,按照“统筹、共享、均等、便利”的原则,在传统三级设施网络基础上,创新性地增设地区级文化中心,明确“区级设施整合引领、地区级设施辐射带动、街乡级设施满足需求、社区村级设施就近便利”的功能定位,构建起覆盖全域的“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现有区级文化设施5个,地区级文化中心6个,街乡级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级文化活动室518个,街乡文化中心和社区(村)文化室设置率达到100%。

打造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利用文化配套等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建设城市书屋、社区流动美术馆等一批“小、特、精”特色文化空间。朝阳城市书屋精准布局于文化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医院、学校等区域,高品质的阅读空间以及各具特色的讲座、读书会、文化沙龙等活动,精准满足了差异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社区流动美术馆通过线下社区美术馆、线上数字美术馆、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整合全市艺术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把优秀文化艺术近距离送到百姓家门口。“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共建成社区流动美术馆57个,覆盖了全区43个街乡。

促进文化事业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朝阳区“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区文化馆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文化需求,示范带动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朝阳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倡导者、推动者。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制定《朝阳区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和认定标准,63家文化园区布局图书馆、美术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了一批“城市文化公园”。

培根铸魂提升公共文化供给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朝阳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公益属性,在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程度。

多措并举创建文化品牌。开展朝阳区百个基层文化品牌创建工程,以“1+10”系列政策文件为指导,评选认定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能人(名人)、群众文艺队伍、公益性文化活动、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10类110个基层文化品牌,形成了“首都市民音乐厅”“森林演出季”“798艺术节”等一批基层文化品牌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6万余场,线上线下受益人数达到8300万人次。健全完善图书配送中心、基层文化辅导中心、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配送中心三大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坚持以需定供,基本实现“菜单式”“点单式”“订单式”服务。打造“朝阳文旅云平台”,2020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发布惠民文化活动1300余场,发放文化惠民票3.6万余张。

积极繁荣基层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艺实践。组织全区各文艺家协会和街乡文联,深化翰墨朝阳、旋舞朝阳、镜头中的朝阳、艺韵朝阳、欢乐朝阳、乐动朝阳“六个朝阳”品牌建设。连续六年开展“艺术朝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作品征集和展示活动,共征集原创文艺作品3262件。依托“抖音”等新媒体,搭建“朝阳群众创意秀”网络创作、展示、交流平台,创作推出《白鹭归来》《朝阳门外》《马沙雷的春天》等一批反映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群众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原创精品力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抗疫文艺作品1603件,打造原创舞剧《向北·行天岸》和原創话剧《抗疫12小时》,两轮公演覆盖网上网下400余万人次,在全区凝聚起了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以“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传统节庆活动为抓手,把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融入其中、浸润人心。推出中国首部24幕《二十四节气》大型原创系列民俗文化演出,开展“我们的节日”“四季歌会”“芳香中华”“寻找工匠”等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引导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深化朝阳特色国际文化交流。发挥朝阳区国际化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漂亮的兵马俑”“幡鼓齐动十三档”分别赴英国、捷克、新西兰、希腊等国家演出交流。麦子店、安贞等基层文艺队伍受邀前往丹麦、罗马尼亚和希腊参加当地文化节。成立“一带一路”主题邮局,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深化“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东岳雅集”等特色活动,不断擦亮“中外记者看朝阳”“中外居民过大年”等外宣品牌,生动讲好朝阳故事、北京故事、中国故事。

开拓创新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对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意义重大。朝阳区持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区文化馆作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探索地区分中心“独立法人+3”模式,在事业与产业的双轮驱动下,开辟了“公共文化优先,产业发展共赢”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区图书馆作为文化旅游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不断探索建设以理事会制度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推选企业代表为理事长,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平台。北京民俗博物馆在深化总分馆制建设的同时,筹备组建中国民俗博物馆联盟,力争构建整合社会资源、超越馆际界限的共享协作平台。

拓展文化服务社会化渠道。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作为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出台《朝阳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行与服务供给的管理办法》,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及文化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政府购买服务、全委托社会机构管理等三种运行模式,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设施效能显著提升。探索社区文化治理模式,成立居民自治组织“文化居委会”,以“一米田”“一米美术馆”“一米博物馆”等方式塑造“文化社群”,不断扩大居民参与社区文化事务的方式,实现基层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双向互动。

建强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着力构建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大文化人才队伍格局。按照国家及北京市标准,解决文化中心编制、街道文化中心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人员的配备问题。积极整合文联各协会专家、会员以及民间文化能人,建立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库、演员库、团队库,大力培育群众性文艺协会。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街乡文化干部、文化设施管理人员、文化骨干和文化爱好者,分级分类举办“公共文化建设高级研修班”、“新力量”履职创新培训班、“文艺骨干千人大课堂”等培训。扩大文化志愿者协会影响,完善志愿活动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面向“十四五”,北京市朝阳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放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势,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王群星)

猜你喜欢
朝阳区朝阳服务
迎朝阳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不许耍赖
艳绝北京城
圆周上的有理点
大麻是个啥?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朝阳创业地图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