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视角下扬州园博园后续转型路径探索

2021-03-08 17:42:46刘水琴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博园博会扬州

刘水琴, 王 格

(扬州市职业大学 旅游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现代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起源于西方,1999年引入我国,在我国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也能对城市新区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展会结束后如何利用和持续开发场地、如何充分发挥园博会的长期效益,都是困扰我国园博园后续发展的难题[1]。扬州园博园作为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省园博会”)和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举办场地,同样面临后续发展挑战,其转型更新意义重大。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城市将绿地、公园以及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作为基础性配置要素,把公园和城市两者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公园城市理念为扬州园博园后续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公园城市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公园城市理念是对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等理念的更新升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公园城市理念基于“园”——打造绿色、健康、智慧、宜人的开放公园;着眼于“城”——打破简单的“公园+城市”叠加模式,把整个城市变身为大公园;核心在“公”——关注每个人,热爱每个人,服务每个人,提升每个人[2]。公园城市不仅具有城市生态修复功能、提升审美意识的教育功能,还具有休闲娱乐、健身养生的旅游功能。

新时代下,建设公园城市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协调社会发展新矛盾。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区域不充分、不均衡的发展之间存在矛盾[3]。通过建设公园城市,可以实现“城在园中”的城市建设新格局,优化人居环境,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引发了持续的社会关注。公园城市强调以人为本,以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为目标,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充分统筹并融合发展,平衡蓝、绿、灰色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使“城、园、人、业”和谐共荣,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4]。再次,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场具有现实意义的行业变革,其目标是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实现社会共建共享。公园城市建设目标与全域旅游发展目标不谋而合,现代化的公园体系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推动全域旅游更快更好发展。

二、扬州园博园后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举办时的热闹场面相比,省园博会结束之后,扬州园博园呈现出旅游形象趋同、游客人数下降、场馆使用率低、营运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也是世园会结束后扬州园博园不得不正视的挑战。

(一)旅游形象趋同

自1999年昆明举办世园会以来,各类园博会在我国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并逐渐呈现出更大规模、更高投入等特征。从园博会的主题来看,1999年昆明世园会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主题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主题为“让生活走进自然”,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2021年扬州世园会的主题为“绿色城市、健康生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是“自然”“绿色”,反映出主题的趋同性。从展览内容来看,园博会始终围绕树木花卉、水景以及各国各地园艺的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特色文化,开展园事、花事、赛事、展陈活动等,内容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由此延续下来的园博园建筑、景观、活动不免雷同。

(二)游客人数下降

在园博会遍地开花的时代,园博园“会后冷冷清清”成为普遍现象。2018年,仪征市全年接待游客482万人次[5],其中扬州园博园开园一个月内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占全市当年游客总量的1/4。2019年,在旅游景点数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仪征市全年接待游客397.48万人次[6],较2018年下降84.52万人次。由此可见,省园博会结束之后,扬州园博园游客数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游客角度来看,部分客源地建有园博园,很多游客也曾游览过各地的园博园。以江苏为例,截至2021年,江苏已连续举办11届省园博会,在南京、徐州、常州、淮安、南通、泰州、宿迁、镇江、苏州、扬州等10地建设了园博园,外地游客游览扬州园博园的概率非常低。其次,作为旅游城市,扬州还拥有比园博园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如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游客在时间和费用有限的前提下,一般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此外,园博园一般位于城市新区或者城市废弃地,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扬州园博园选址在与南京接壤的仪征枣林湾生态园,与扬州主城区和南京主城区距离都较远。展会期间,扬州主城区与园博园之间有免费班车来回穿梭,但是展会结束后,免费班车随之取消,给非自驾的游客造成交通困扰。

(三)场馆使用率低

从建设初衷和景观设施来看,园博园属于典型的观光景区,其主要收入来自门票,盈利状况并不乐观。第十届省园博会前期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而直接营收仅数千万元,相差甚远。省园博会结束后,园博园大部分场馆被保留下来并继续服务世园会,但展览园区面积巨大,维护费用高,其间场馆维护基本依靠财政支出,给地方财政造成较大压力。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游客和经费,除了在春节期间举办过扬州新春大型灯会吸引市民游览,1800亩的展区几乎长期处于闲置维保状态,不再承接会展等大中型活动[7]。这种行为违背了园区建设的初衷,淡化了游客体验,对扬州园博园良性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四)营运缺乏创新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扬州园博园营运创新乏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省园博会结束之后,扬州园博园固守传统门票盈利模式,依靠门票收入和政府财政支出勉强维持运营,一张门票阻断了园博园后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其次,扬州园博园的单一观光功能延续至今,已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最后,游客人数下降造成收入减少,可用于形象推广和营销活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扬州园博园后续转型路径

针对扬州园博园后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依据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建议在全域公园的城市空间中充分利用园区生态资源和空间资源,构建“人—城—产”人居环境系统,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发展模式。

(一)人——以人为本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8]扬州园博园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续发展应秉承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1.加强市民参与

扬州园博园作为公园体系的一部分,展会结束之后,本地市民成为其使用主体,同时市民也是对其发展建设最为关心的群体之一。因此,以开放的形式,将市民参与贯穿扬州园博园后续转型的全过程尤为重要。首先,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向广大市民征集扬州园博园后续发展意见,聆听市民心声,共谋良性发展的群众智慧。其次,构建互动式园林活动,即市民可参与的园艺、采摘、耕作、植物养护、园博园维护等活动,使市民从被动接受自然变为主动利用自然,提升活动体验。再次,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园区管理,组建一支由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法律保障等专业人员与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公园志愿者队伍,定期集中参观园区,探讨园区发展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2.淡化门票经济

世园会期间,扬州园博园平日门票100元/人次,指定日门票130元/人次,与5A级景区瘦西湖的门票价格相当,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公园最大的特点在于“公”字,强调建设公众享受、感知和体验的城市空间。目前,扬州已经建成的明月湖公园、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等开放型市级中心公园实行免费开放,扬州园博园后续发展应与其保持同步。展会结束之后,扬州园博园应及时淡化门票经济,实行免票或者降低门票价格,让公众进园来、赏园景、享园乐,不负公园城市赋予园博园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享。

3.提高可进入性和便利性

扬州园博园的地理位置增加了旅游交通成本,给游客和市民造成了不便。据调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南京等一、二线城市的交通系统比较完善,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是园博园游客的主要交通方式。而扬州仅有的公共交通方式为公交车,速度较慢,选择单一。为解决扬州园博园后续难进入问题,必须尽快完善园区公共交通体系,增设旅游线路,增加公交车班次,提高游客服务中心换乘便利性。此外,扬州园博园占地面积远超普通公园,依靠步行游览全园的可能性不大,但目前游客在园区内的交通选择仅有观光车。建议视客情适时调整园区内的交通设施,提供游船、自行车等观光方式,为游客和市民的旅游活动提供更好支持。

(二)城——城园交融

自2014年起,扬州已建成包括开放型市级中心公园在内的各类公园累计300多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近1100个,新建城市公园总占地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瘦西湖核心景区,初步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绿色城建格局[9]。展会结束之后,必须推动扬州园博园的空间、文化、生态与扬州城市建设相融合,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与区域融合发展。

1.空间融入

城园交融,应打破过于明确的功能划分,尊重城市原本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生态性,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体系。经过省园博会和世园会的打造,扬州园博园具备了良好的空间形态、生态基底和配套设施。立足现状,放眼未来,要将园区后续发展融入扬州全域公园建设布局中,充分尊重园区周边自然生态条件。要开放边界,通过高水准生态绿道、水网等,将仪征红山体育公园、登月湖、捺山地质公园、天乐湖旅游度假区、铜山森林公园等重要开敞空间串联起来,形成结构完整的绿色空间网络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休闲空间。此外,还要通过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把园区与瘦西湖、个园、何园、东关街以及其他城市公园深度连接,实现游客共有共享,打破扬州城市与园博园的界限。

2.文化融入

城园交融,文化相融是根本。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省园博会和世园会的举办为扬州园博园注入了新鲜文化元素,集中表现为以亭、廊、轩、榭为内容的传统园林文化,以古琴、金陵刻经印刷、皮影戏等为表现形式的非遗文化,以淮扬菜为主的美食文化,这些与扬州城市文化不谋而合。展会结束之后,要加大对园艺、建筑、山水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积极组织园区各类文化活动,如园林嘉年华、电影节、旅游节、美食节、传统节庆展演等,保持园区文化活力和吸引力;积极发展文创、文旅、文商等产业,以创带文、以旅兴文、以商促文,共同提升扬州城市文化影响力。

3.生态融入

城园交融,应打造城市生态“绿肺”,共筑绿色、健康、智慧、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首先,紧守生态保护红线,考虑环境容量底线[10]。园区后续活动开展要以现有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为立足点,依时依势,量力而为,突出“绿水青山”,减少建设和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在生态敏感区域,要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缓冲区域,尽可能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破坏。其次,探索更加充分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针对园区内使用率低下的建筑和场地,管理部门要及时评估,听取广大市民意见,进行合理改建,打造出高效节能并且符合游客和市民使用习惯的场所。此外,要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墙面、阳台、消防通道等布置绿化景观,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产——园旅融合

近几年,扬州积极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坚持“城市即旅游”理念,把城市与旅游融为一体,把整个扬州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扬州园博园既是公园,也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景点之一,“公园+旅游”的叠加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

1.创新文化旅游

扬州园博园作为展示园林园艺文化的最新窗口,较之个园、何园等市区园林,在土地空间、文化元素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与城市公园相比,具有更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展会结束之后,需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内涵,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打造智慧景区,创新性地将园区转化为市场认可度更高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我修养为目的。面对同质化竞争和纷繁的市场主体,扬州园博园宜采取差异化市场定位手段,满足特定市场群体的文化需求,如学生群体的研学旅行、老年群体的康养旅游等。以研学旅行为例,可以立足扬州本地市场,与学校积极对接,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在园区内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研学旅行具有学生基数庞大、文化需求迫切、受季节影响小等优势,是扬州园博园后续转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文化旅游属于高层次旅游方式,以游客深度体验为特征,而打造智慧景区是扬州园博园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举措。要建立园区官方网站、旅游App、微信公众号,使游客更加完整、有效、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完善园区电子导游服务,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使园林和展品的内涵得以延伸;借助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并尽快打造园区智慧化管理平台。

2.发展休闲度假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旅游消费将逐渐从“观光”向“休闲”过渡。顺应大趋势,全力打造市民休闲度假的核心场所成为扬州园博园后续转型的重中之重。扬州园博园所在的仪征市凭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旅文创、运动休闲、康养度假产业,为区域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园区生态资源和园林文化优势也成为发展休闲度假产业的基底。

首先,开发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园林和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系是扬州最具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扬州园博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园林和水域,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度假产品,如园林树屋、园林餐厅、水屋等。此外,相距不远的仪征江扬天乐湖温泉度假村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生态农业、休闲娱乐、温泉养生、养老度假四大功能板块,扬州园博园在开发产品过程中,既要秉承区域特色相统一原则,又要突出自身优势,避免雷同。

其次,改善度假设施,提升园博园休憩性。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对园博园的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设施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度假从选择酒店开始,度假者对酒店的要求远远高于度假地的名胜景观。因此,着力打造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形成高端度假酒店与品牌民宿相结合的住宿设施是扬州园博园提升休憩性的关键环节。此外,要保障园区内餐饮供给,提供地道的淮扬美食、特色小吃、农家菜等,并注重品牌塑造,让游客在吃好的同时能够形成品牌忠诚。在现有基础上,还要增设令游客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锻炼身体、与人互动的设施和功能区,如健身房、亲子互动区、儿童乐园、聊天交友区等。

最后,加强与康养相结合。多年来,仪征市紧紧围绕“一体二翼三核”养老总体思路,打造具有仪征特色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相继建成南山公馆、江扬天乐湖医养综合体、石柱山国际康养城等一批社会资本参与的养老服务项目。休闲度假以消遣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与康养有共同的健康目标,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有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博园博会扬州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5:40
聚焦“丝博会”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14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客家文博(2022年1期)2022-08-22 06:31:04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48
扬州的夏日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6
直企首探进博会
饮水思源话闵行 水博园里游马桥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9:04
参观园博园
扬州的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