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2021-03-08 17:42:46孙梦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大学生教育

孙梦蝶, 张 然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 250358)

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革命斗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其进行党史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培养历史思维、抵制唯心主义,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然而,在大学生党史教育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矛盾,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对策对于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性来说尤为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困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史教育。但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当前的党史教育也不例外,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党史主流价值引导与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矛盾

党史教育的内核精髓在于党性、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历史客观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持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学习党的发展史、奋斗史、自身建设史,汲取党的先进经验,启迪人生智慧。而历史虚无主义则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以诱导人民群众否定“四个自信”、弱化青少年的国家归属感为动机,片面截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细枝末节,恶意诋毁、抹黑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肆意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漠视革命先烈付出的巨大牺牲。因此,党史主流价值引导与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之间存在着矛盾。

尽管国家时刻提防西方错误思潮的渗入,但是不得不承认,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传播越来越隐蔽,一定程度上或显性或隐性地冲击着党史教育的主流价值,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不坚定,容易被误导,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出现不同声音;第二,部分大学生片面听取西方“自由、民主”的口号,盲目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第三,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恶搞”言论,部分大学生盲目跟风,不能理性认识。

(二)国家高度重视与学生相对忽视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完善建设:始终致力于党史工作机构建设、工作制度建设,积极打造党史理论研究平台,完善党史理论教育综合体系,规范党史文献及著作出版等。各地方、各高校也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

然而,相较于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却相对忽视党史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压力,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应试教育知识的学习,分配给德育课程的学习时间较少。第二,一些大学生仍沿袭传统学习观念,多依赖于教师授课,自身主动进行党史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第三,大学生党史学习态度端正,但部分大学生有时行动上懒惰、拖延,存在主观意识与客观实践脱节的现象。第四,大学生对党的重要理论、决策相对比较了解,但对一些具体的党史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例如在某高校开展的党史知识竞赛中,大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是什么”等一般常识性问题能熟练回答,但是对“中共七大通过了哪些重要决议”“参加中共一大的都有哪些代表”等了解较少。

(三)知识内容系统全面与教学内容相对片面的矛盾

党史学科既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又具有历史学的属性,党史知识既强调完整性又强调全面性。由于党史学科的特殊性及知识的系统性,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党史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相对片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党史学科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对党史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缺乏明确的要求,所构建的知识教学体系尚不完整。第二,部分高校根据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劣,有侧重地开设党史学科的研究方向,但方向设置亟待规范。第三,部分教师根据自身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仅能选择性地重点讲授党史发展中某一阶段的内容。例如,由于改革开放距离当下太近,这部分的党史教学一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为线索,内容限于对改革开放宏观进程的介绍和对党的理论政策的解读,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内容涵盖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教学活动中[3]。第四,部分教师重理论教学、轻现实逻辑。中共党史具有历史发展与客观实际协调推进的学科属性,但一些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地讲述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忽略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第五,部分高校的党史专题教育主要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或学生党员开展,为普通学生开设的党史课程系统性较弱。

(四)学生重知识学习与轻价值研判的矛盾

党史教育既具有知识学习功能又具有价值引领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现如今,大学生党史教育却存在“重知识、轻价值”的现象。首先,由于党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实践模块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仅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导致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式,对价值意蕴的思维敏感度低。其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学生对党史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独立探析深层价值意蕴的能力较弱。再次,一些学生缺乏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政治敏感度较低,单纯把党史看作一门知识性学科,机械性地学习理论知识,透视不到它内在的育人价值。最后,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安逸,对党史讲述的史实无法切身体会,认同感、体验感大打折扣,影响他们对党史教育价值功能的把握。

二、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困境,从社会、高校、学生三方面探讨其成因,可以为提出具体的突破性对策寻找着力点。

(一)社会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加快,不仅他国的科学技术、物质产品等不断涌入我国,他国文化也借助互联网等媒介席卷而来,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多元文化思潮进入学生的视野,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面对各种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极易产生混乱。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段子等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阻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功利主义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不断滋生,它强调个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提倡趋乐避苦,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翻版,与中国共产党提倡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背道而驰,混淆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西方的传统自由观则带有极大的唯心主义色彩,强调个人利益优先,高扬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冲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导致一些大学生只关心自身发展,对历史和现实缺乏理性思考,对国家的复兴使命、社会的进步要求缺乏责任担当,不能正确把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课堂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主阵地,建立完整、健全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其中,健全的党史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形式等。然而,受党史学科划界模糊、党史研究力量分散等因素限制,高校党史课程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高校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动员多个学科助力党史学科建设。虽然多学科交叉有利于拓展党史研究的宽度,发挥多学科、多思维的优势,但也导致党史学科划界不明确、党史研究力量分散、党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高校在课程目标实现上对学生要求比较宽松,侧重成绩考核,忽视全面发展的培养;课程内容设置弹性较大,表现为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因师而异;在课程活动形式上,绝大多数教师能与时俱进,善用“大思政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展开教学,但也有一些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三)学生“身体缺场”产生距离感

梅洛-庞蒂在继承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身体现象学”,他认为“身体是我们拥有一个世界的一般方式”[4],即人的身体是感知世界的出发点,也是连接人和外部世界的媒介。在知识学习中,梅洛-庞蒂倡导“具身学习”,即学习过程不应仅局限于概念知识的掌握,而应通过身体体验来深化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在党史教育过程中,“具身学习”的意义格外显现。其中,大学生“身体缺场”,缺乏在革命年代中真实的身体体验,就是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积极性不高、认同感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集体荣誉感,都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有立志报国的伟大志向,都有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都爱党、敬党、忠诚于党,对党史的学习态度都非常端正。但是,当代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和平年代,远离革命战火,他们没有经历战乱纷争,没有肩负抗敌救国重任,更没有遭受饥寒交迫。由于缺乏切身体会,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会略感空洞与乏味,他们了解的历史是书本中的历史,枯燥生涩,理论性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有所削减。

三、突破大学生党史教育困境的具体对策

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针对当前党史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形势、贴合大学生实际的具体突破性对策,进而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一)突出政治导向,坚持党史主流价值的引导

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首要原则是突出政治导向,并紧扣党性与政治性、科学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现实性进行主流价值引导。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定党性与政治性的方向性原则。党史姓党,党史教育必须体现专业特色,要求讲党性,有明确的政治性。教师应通过知识传授,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思潮中坚守初心、修身守正;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党史发展的主流与主线,客观评价党在探索实践中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

坚定科学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性原则。面对丰富多样的党史资料和四通八达的信息渠道,大学生选择的党史读物需兼具科学性与学术性。党史读物在内容上应符合党史的客观事实,在概述上应清楚恰当,在逻辑上应严谨缜密,能够被充分考证,从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坚定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发展性原则。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时,针对某一历史事件,不能形而上地直观评价其历史意义,应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注重考察历史背景和社会关系,理性认识历史。此外,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汲取历史中的宝贵经验,合理预期未来,在现实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二)运用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体验感

“党史教育的内容,必须借助生动的形式和载体,才能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5]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体验感。

“走出去”是指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党史学习体验感。第一,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与周边红色革命景区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红色革命景区参观、学习,感悟红色精神。第二,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烈士陵园,为烈士献花、扫墓,聆听英雄事迹,增进爱国情感。第三,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革命老区,深入基层百姓之中,与百姓交流,为百姓服务,听百姓口中的英雄人物,学百姓身边的先进模范,增强体验感。

“引进来”是指把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党史学习积极性。首先,高校应在校园内营造学党史、读党史的红色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设立红色宣传栏、悬挂红色宣传标语、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举办红色海报画展等形式宣扬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高校可以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建党百年征文比赛、红色经典演讲比赛、红色歌咏比赛、辩论赛、绘画大赛、摄影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再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搜集党史资料,展示学习成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利用短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应借鉴党史学习教育网站的做法,在校园内建立完善的红色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党史学习的便捷度。

(三)整合教育资源,健全高校党史教学制度体系

教育资源是否充足密切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校在健全党史教学制度体系时,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注重使用统一、规范的党史资料,注重聘请专业的党史教师,注重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

使用统一、规范的党史资料是教学的基础。党史资料是学生获取党史知识的首要渠道,资料是否规范关系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国家应严厉打击“山寨文化”,从根本上杜绝翻印、拼凑党史资料的不良现象。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正规出版单位出版的教材。

聘请专业的党史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主导人,在教学实践中,高校应严把党史课程教师队伍入口关,建立完善的监督选拔机制,确保党史教师具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还应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确保党史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此外,高校应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确保党史教育后继有人。

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是教学的保障。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高校应注重党史教育的常态化教学,通过教师引领、环境熏陶,使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读史、学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切实行动起来。另外,高校应制定具体的党史教学目标,增加党史教学课时,运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四)注重学思结合,追求知识学习与价值研判的统一

党史教育具有知识性与价值性的双重意蕴。党史教育的知识性在于对现实层面的指导,强调学习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认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借鉴党的实践创造经验,掌握党的历史事实,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党史教育的价值性在于对精神层面的指导,强调运用党史知识,融入爱党爱国情感,体现坚定的政治意志,引导学生从思想上爱国、在行动上爱国,真正做到将爱党爱国内化于思想、外化为行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形成的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谱系,具有深厚的价值引领功能。学习党史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还应思考理论蕴含的价值,只有做到二者结合,才能发挥党史学习的最大效用,否则学习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意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党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避免倾倒式灌输知识。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会对所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具备透视内在价值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猜你喜欢
党史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