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梦想的百年征程和基本逻辑

2021-03-08 17:42:46徐向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征程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徐向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11,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年奋斗史就是百年伟大梦想的实现史。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梦想征程的历史变迁,从中归纳总结基本经验,揭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基本逻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梦想征程的历史变迁

“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2]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对伟大梦想的现实追寻是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伟大梦想表现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基于此,“救国”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即让中华民族站起来、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历经28年的艰难斗争,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战胜了国民党顽固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救国”目标的实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兴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全国上下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确立新制度。“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都没有先例可循。围绕着“改造旧制度、建立和巩固新制度”,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从“向苏学习”到“以苏为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和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1956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党领导人民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3]118。这些成果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创造和创新智慧,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富国”成为这一时期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迫切需要富起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拨乱反正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世纪之交的世界形势新特征,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关键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潮流及世界形势相结合,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要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强国”是这一时期的奋斗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即中华民族要从强党、强军、强国的政党治理、军队治理和国家治理实践中强起来,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中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梦想征程的基本经验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的伟大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旗帜就是力量,旗帜就是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共产党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1]74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关键就在于选择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选择和坚持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等角度推进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立场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梦想征程的核心基点。从建党之初“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然后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16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维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梦想征程中的宝贵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4]在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具体实际中的运用是有主次、有侧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特征中不断实现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已有的发展成果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顺利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新篇章。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四)始终坚持走中国道路的独立品格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在具有特殊国情的中国,想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回答了“如何使国家站起来”的时代之问,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回答了“如何使国家富起来”的时代之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回答了“如何使国家强起来”的时代之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些道路的成功开辟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独立品格,破除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的干扰,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立起了自己的道路自信,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五)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16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百年大党、成就辉煌事业的关键所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权的问题,为此明确提出了全党服从中央的政治要求。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成为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并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保证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使党的事业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了党的领导,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梦想的基本逻辑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1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统筹中国与世界“两个大局”,在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走好实现自己伟大梦想的道路。

(一)进行伟大斗争,必须统筹中国与世界“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得出的重大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中国进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5]。进入新时代后,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又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西方势力对中国崛起的误解、歪曲、否定也随之而来。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各种不确定性,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伟大梦想,既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要“兼顾国际大视野”,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强调对世界格局的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作出中国式分析,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言行,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走出去”,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二)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强化党的自我修复能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梦想,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自我修复能力是对自我革命命题的延伸和拓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化。从自我修复能力的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自我革命并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已经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持续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敢于直面问题,加强自我修复能力,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三)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结合“两个大局”的背景解答远大理想与客观世界、中国大局与世界格局等范畴问题,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定“四个自信”,又要在持续斗争与不断创新中自我革新,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行。

猜你喜欢
征程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09:52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