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的科学放权

2021-03-08 16:05:09程红兵
未来教育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长权力办学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出现“自主”20次,明确了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人事工作和经费使用方面的自主权。我曾经撰文提出,如何实现权力的让渡是中小学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通过微信等多种途径传播很广,有许多当事人在认同的基础上又提出问题,“分权是改革的基础,但如何分,特别是校长是否有能力承接”。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提法,我就此来谈谈我的看法,并由此延伸,谈谈区域教育的发展问题。

理论上,政府放权学校才有办学自主权,才有办学的活力。但不能简单地把权力一放了之,下放给学校相应的办学自主权时需要做前期设计,至少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向谁放权?放什么权?放权的同时及放权后政府还应该做什么?等等。

向谁放权?笼统地说是向基层学校放权,是否向一切学校下放一样的权力?值得斟酌。笔者认为,应该向可信赖的社会机构和学校领导团队下放权力。比如,向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机构、向社会普遍认同的企业下放相关权力,向被实践证明的以优秀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下放权力。当然,有些学校的校长还不是那么有经验,这就需要过渡,分步骤逐渐下放权力,同时需要有优秀校长带教指导。

下放什么权力?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权力:

用人自主权。其一,教师招聘权,无编制的教师招聘应该直接交学校定夺,有编制的教师应由学校和政府双重把关。其二,干部提任权,学校中层及以下干部由学校定夺,副校长由校长提名、教育局考核,教育局亦可提名。其三,教师奖励权和教师职称晋级权力,学校最清楚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由学校按照一定的规则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奖励和晋升,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这是激活学校团队、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合乎规范前提下的经费使用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包干制,政府的财政拨款按照生均经费的标准拨付给改革学校。规范化,学校在董事会(或教育局)的指导下建立财务章程、采购流程;学校按照财务章程、采购流程自主使用办学经费;审计部门根据学校的财务章程审计学校的经费使用。

课程教学管理权。除了“自主安排教学进度、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自主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外,还应考虑国家课程如何基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校本化实施,如何基于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如何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如何考核评估教师,如何管理学生。其一,给学校基础性必修课程的选择权。我国地域广、人口多、学校差异大、学生差异大,统一用一套教材无法体现教学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国家可以尝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开发多种版本教材,以针对客观差异。其二,给学校拓展性的选修课程设置权。在尊重国家课程标准前提下,应该给予学校开发设置特色校本课程的权力。学校要办出特色,至少要在课程层面上有特色,以适应孩子个性化的需求。其三,给学校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权。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应有权力选择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这些权力理应交给学校的管理团队。

政府放权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并不是放弃政府应尽的责任。首先,放权但不放弃引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虽然从理论上讲政府和学校办学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地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是按照正确的价值观来办学,为高分高升学率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仍颇有市场,因此政府要对学校办学进行价值思想的引领、政策引领、方向引领,保证学校按照正确的价值方向前行。引领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领导引领、专家引领、同伴引领,以同类学校为组合的校长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以专家引领为先导的互动对话学习方式,以领导介入的共同遭遇问题的行为共同体。促进校长学习,促进校长深入反思,紧跟时代,这是根本要义。

其次,放手但不放弃扶持。政府要发挥扶持作用,对面向未来、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课程改革项目要积极扶持,对于相对薄弱学校的提升发展要积极扶持。扶持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政策扶持、财力支持、物质支持、人力支持。凡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相关课改项目,凡是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财力支持。凡是薄弱学校的提升发展,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保障,给予一定的物质资源扶持,给予一定的人力扶持。教育局可以派出驻校专家,帮助学校管理团队管理学校,帮助教师提升业务水平。教育局可以组合式使用好两支队伍——教育局干部资源、教研室(或教科院)专业资源,扶持薄弱学校。

最后,放飞但不放弃评估。对于学校的办学成效政府应给予评估,或者组织第三方给予评估。评估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绩效,通过评估发现学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评估看到学校发展的足迹,看到学校管理团队改善的空间,最终促进学校发展。评估的方式可以是项目评估,对学校所承担的课改项目进行评估,可以是素养评估,如学生养成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艺术素养、学生科技素养、学生体育素质等,都可以评估,以此检验学校办学的成效。评估还可以是课堂评估,当下以教师课堂参赛的方式进行的课堂评估较常见,但都是对教师个体课堂行为的评估,无法对一所学校的整个学科进行全面评估。因此,必须以学校学科教学团队集体为主要评估对象,评估一所学校整体教学情况,这才是我们的初衷。

风行各地的集团化办学也涉及科学分权的问题,“名校扶弱校、名校办新校”的集团化办学确实能起到相关作用,集团化办学一定是发挥优质校的引领效应,一所名校带动几所学校。笔者不赞同“片区统筹,组团提升”的思路,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本身相对薄弱,没有领头羊,无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一定要异质化组合,“在萝卜中加上排骨,才能改变整锅汤的味道”。集团化办学,切忌把几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全部归于总校长,各分校的校长如果没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这些分校同样办不好。一定要建立校区校长对本校负责的基本原则,并实际赋予其相关的权力。集团学校应该是“理念一致,目标统合,资源共享,独立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集团理事会领导下的各成员学校校长负责制”管理格局。集团内的学校校长对本校的管理事务负责,具有集团决策的执行权、本校事务的领导权和对本校事务的自由裁量权。集团总校校长对各分校校长、支部书记享有提名权、考核评价权——这是组织双向保障(既保障总校对分校合理管控,又保障各分校自主办学)的关键所在。

无论采用何种办学方式,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因此,在科学考评、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重中之重,这是区域教育的希望之所在。

猜你喜欢
校长权力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论校长的修养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唤醒沉睡的权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