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 “四史”课开设的几点思考

2021-03-08 15:41谌雷元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史学史改革开放

谌雷元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尊史》道:“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1]加强历史教育,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与教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要求高等院校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3],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通过创新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4]。当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加强“四史”课程建设、促进“四史”教育入脑入心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开设“四史”课的重要意义

(一)开设“四史”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5]“四史”教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四史”课程,可以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切感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深刻领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与敢为天下先的伟大创造,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在学史中解“为什么20世纪的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学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疑,释“为什么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中国为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来又为何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惑。“四史”课程包含于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之中,隶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四史”课程,有利于高职学生在听史、学史、明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强化爱党爱国意识,践行时代担当,有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开设“四史”课是弥补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短板的有效途径

开设 “四史”课是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的关键一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指出,要构建符合学段特点的“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要求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总体而言,相较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开设的三门思政课必修课程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灌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的提升、时政动态的追踪与更新,未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课程,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设置“先天不足”。基于此,高职院校以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形式有选择地开设“四史”课,有效弥补了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群在政治历史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短板,可不断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

(三)以选择性必修课形式开设“四史”课符合高职院校总学时有限的实际

不同于本科院校四年、五年学制,高职院校学制短,一般为三年,总学时数有限,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修满额定学分方可毕业。同时,高职学生还要参加实习实训。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6]。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实习实训时间必然挤占高职学生的理论教学学时,也会影响到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总学时。因此,高职院校以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四史”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门课程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既克服了囿于高职院校总学时限制无法拓展思政课课程体系的问题,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赋予学生一定的选课自主权,符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高职院校“四史”课开设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一)结合高职育人目标特点,教学内容要对接人才培养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高职院校不断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和综合性发展,德才兼备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四史”课的教学内容也要紧密对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教学案例选取与设置时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专业特色与就业需求,使学生在学史过程中坚定中华民族复兴理想与责任,弄清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促进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二)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凸显学史明理育人目标

高职院校开设“四史”课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即高职学生,“矢”则指“四史”课的育人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构成了人的基本心理结构。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认知基础,方能产生情感、坚定意志、付诸实践。同理,通过学习“四史”强化理论武装,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崇德向上向善,进而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弱,知识涉猎范围有限,认知涵养提升空间较大。高职院校开设 “四史”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聚焦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共性短板,在开设实施过程中重点突出“四史”教育的学史明理育人目标,在高职学生明旗帜引领之理、明人民至上之理、明实事求是之理、明青春奋斗之理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四史”教育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育人目标的实现。这样既立足高职学生认知现状,又体现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可稳步促进高职学生对“四史”知识的同化、顺应与平衡,实现“四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高职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学特点,巧用情境案例教学法

《文心雕龙·史传篇》云:“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7]《史通·叙事》曰:“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8]古人历来将记事作为史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基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必修课程多以“现实问题”的发问和破解为切入点这一教学特点,为丰富高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在“四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把握“四史”的“记事”属性,以“史”为主线,以历史大事件为轴,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媒介,巧用情境案例教学法,根据“四史”主题设置故事案例,采取情景剧、微电影、视频案例等形式,创设具体情境,用共情的力量激发高职学生学史热情,促进高职院校“四史”课提质增效。运用情境案例育人方法开展“四史”课需采取“综合考虑、重点突出、难点攻克”的教学原则,既要注意与同期开设的思政课必修课程进行教学区分,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设置、统筹课程整体育人目标进行难点提炼,以此实现情境案例教学法与高职院校“四史”课的有机融合与高度统一。

三、高职院校开设“四史”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四史”课与“概论”课教学的关系

高职院校“四史”课与“概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三门思政必修课在内容上有不同程度的重合,特别是“概论”课,涉及到很多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需妥善处理好“四史”课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又要注意统筹课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从课程内容设置看,“概论”课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教学内容,侧重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审视和政治思想理论的领悟;高职“四史”课教学则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为着眼点,确定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四史”课中,“中共党史”课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与壮大过程,讲述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建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这八个不同时期的党的历史,简略介绍阶段性思想理论成果,要与“概论”课“思想”的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有区分度。“新中国史”课则主要围绕新中国的建立、发展与强盛过程,从开国、立国、兴国和强国等四个篇章进行讲解,阐述新中国历年大事件,要注意与“概论”课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区分开来。“改革开放史”课主要围绕改革开放的提出、发展与深入推进过程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确定为改革开放的前奏、起步与探索、攻坚克难、全面深化和新格局等史实内容,略讲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以区别于重“思想阐发”的“概论”课第二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等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实践过程,以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挫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为专题开展教学,要与“概论”课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区别开来,突出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要处理好“四史”课之间的关系

“四史”课四门课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从内容上来看,中共党史包含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部分内容,改革开放史又是新中国史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发展史又包含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内容;从逻辑上来看,“四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也是进行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又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更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部血泪史、奋斗史和奇迹史。因此,在“四史”课教学中要统筹兼顾,四门课教学要各有侧重,突出教学重点,协同配合,通过明史、论变、聚心,将“四史”教学衔接起来,科学构建高职“四史”课程教学体系。

其中,“中共党史”课程以建党初创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发展期、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成熟期的史实为教学重难点,略述新中国成立及成立之后的历史;重点突出“英雄”主题,用好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这一“教科书”,引导高职学生把握中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新中国史”课程以开国篇和立国篇为教学重难点,详细讲解新中国的筹建、新中国的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新中国的国之大器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等史实内容,略述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发展历程;重点突出“复兴”主题,全面展示中华民族走上实现伟大复兴壮阔道路的伟大历程,增强高职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史”课程重点阐释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全面展开与伟大成就等史实,简述改革开放在新阶段和新时代的发展;重点突出“创新”主题,深刻领略党靠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转折,助推高职学生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创新创造的青春力量。“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为教学重难点,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重点突出“信念”主题,引导高职学生讲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要处理好“学史”与“今用”的关系

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史实,更是为了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高职“四史”课教学要处理好“学史”与“今用”的关系,使学生在“学史”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一是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四史”课授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详略得当地讲史”激发学生的学“史”内动力,以达到“今用”之效,让学生在知识的自我建构中掌握历史分析方法,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学会用历史经验教训审视中共中央方针政策、当前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社会网络舆情事件等,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四史”课“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教学目标。二是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建立“大思政”格局,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注入“四史”能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最大化,让高职学生在“学史”的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的“今用”。

猜你喜欢
四史学史改革开放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