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就业文化协同创新模式构建

2021-03-08 08:46:35张斯瑶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育人

张斯瑶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高职院校也在持续深入研究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并且在以“三全育人”的模式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文章就“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问题以及工作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化职业人才的摇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此让大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然而当前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而易见,并且形势较为严峻,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展开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从某种程度上,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与院校办学质量关系密切,高职院校应立足于“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改善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高职院校明确“三全育人”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问题

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打造工作落实不到位

当下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建立了专门的招生就业部门,辅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创业问题。但是学校对于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打造方面的工作落实不到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往往会由一部分教职工负责并进行管理,虽然能够逐渐形成完善的工作模式,但是由于就业创业相关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与其他部门通力协作,从而影响了教职工的参与主动性,而且也缺少支持条件;

其次,教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负责这一工作的教师往往是一些年轻教师,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经验不足,并且没有参与过专业性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经验,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

就业创业指导方式有所欠缺

当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探究,虽然展开了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产生的效果差强人意。教师在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时观念较为传统,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以及方法技巧等,这种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就业创业指导方式欠缺是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1]。

就业指导工作负担重

由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负责发布单位招聘信息、完善学生的就业信息等工作,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得到辅导员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工作人员还要培训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工作负担较重。而辅导员不仅需要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包括日常服务、思政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心理沟通等,因此并没有更多的精力配合就业指导工作,这些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规划难以提供有效的帮助。所以,就业指导工作负担重是当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包括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院系辅导员给予关注和重视,认识到学生就业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与社会家庭协作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学校负责,而社会中的一些企业以及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就业指导或者相关培训有所欠缺;家长往往期望子女进入理想的工作单位或者通过借助自身人脉辅助子女就业,在就业指导方面缺乏经验,不能提供良好的建议,不能在子女应聘和选择具体工作岗位中给予帮助,这与学生家长的生活背景和工作背景存在直接关系,很多家长是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岗位中,欠缺就业指导经验。在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理想现象,同时学生的就业率也有所下降,影响了学生选择工作岗位或者实习单位,从而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育指导体系契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职业指导工作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学生选择并且进入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中,而这渗透到了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之后学生能否顺利地就业体现出教育指导体系是否与学生岗位工作相契合。

但通过分析调查得知,高职院校教育指导体系契合度不高是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教育指导体系与学生就业需求以及企业要求不能相吻合,导致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缺少参考依据以及工作经验,造成学生不能更好地选择就业岗位。

学生缺少就业常识和认知

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往往会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具体要求制定就业规划,但是并没有认识到当下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以及工作岗位竞争较大的实际情况;一些学生选择了报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因此忙于准备考试,失去很多就业的机会;还有一些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过程中,缺少就业常识和认知,思考不够全面,眼高手低,内心浮躁不能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就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以上这些因素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以及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而言,需要积极完成教学目标,注重“三全育人”教学理念,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建立产教融合机制,促进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作

高职院校在实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过程中,需要建设职业教育指导以及职业教育平台,制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通力协作的“三全育人”体系,积极调动多种资源,将全员育人融入到行业、企业以及具体岗位中,并且还要扩展到社会生活生产中,一方面需要制定就业以及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当下社会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强化与企业的通力协作,明确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需要将问题作为指导方向,深入探析工作中产生的问题,结合新渠道、新方式,从而可以建立由学校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联动的“三全育人”模式[2]。

提高育人观念认识,建立全员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坚定教育信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教师、学生不只是教育工作的参与者,而且也是育人工作的主体,这就需要提高育人观念认识,建立全员联动机制,逐渐完善具体措施,从而使全员能够积极参与[3]。

比如设立就业指导小组,院校管理人员以及教职工需要主动参与工作,并且积极开展系别专业、部门科室联动的讲座培训会。在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并提升工作效果,纳入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中。不但如此,还可以以教师作为基本单位,引导家长进入就业指导交流群,从而明确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情况,深入沟通和交流,教师及时普及当下就业常识,在与家长实现良好互动基础上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持。

极其关键和重要的原则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后,深入社会加强实践锻炼,并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针对学生实际表现实施量化,引导学生逐渐与用人企业建立关系,辅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岗位工作中。为了保障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和实施,高职院校需要依据“三全育人”的理念和原则,将具体工作积极融入到院校教职工日常工作中,制定较为完善的奖惩制度,定期向上级汇报并进行公示。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制定监管体系,为国家培养专业性人才奠定基础。

分阶段教育,建立健全育人体系

从学生具体学习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在学生进入到学校初期阶段需要辅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在初期阶段以后让学生抓住关键时期和机遇,辅助学生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并设计教育方案,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创造机会并奠定基础;后续阶段由于专业课程内容逐渐减少,因此学生参与具体工作以及深入社会机会增多,此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辅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的认知,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以上工作落实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针对学生展开激励教育工作,分阶段实施可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以此作为主要目标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向学生推送相关新闻信息,制定服务体系,通过展开培训讲座辅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在院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并完善具有院校特色的教育推进、竞赛促进、培训带动、实践引导、研究辅助、政策监督的人才培育体系,积极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创团队,辅助双创社团建立和壮大,支持并鼓励建立双创特色人才孵化基地,强化双创模式应用力度。创造良好双创环境氛围,增强师生参与双创赛事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造精神、奉献意识等相关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应对学生缺少担当、责任感不强的问题,为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培养具有先进工作精神的创新创造型人才[4]。

积极促进文化育人,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气氛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促进文化育人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识以及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高职院校是培育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坚持以学生文化认识和综合素养培养为教育理念,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是当下创新创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基础。在学生深入到社会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认识、职业素养以及行业修养等,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针对学生展开具体指导工作,加强文化育人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认识,包括学生岗位工作认识、职业奉献精神、学生的艺术修养、道德品质以及天赋禀性等。

而学校要大力展开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比如辩论比赛、演讲比赛、节日晚会等,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认识和个人品味,从而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5]。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关注,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实施就业创业指导,建立全过程育人体系,并且明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有效的措施推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积极落实,包括建立产教融合机制,促进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作、提高育人观念认识、建立全员联动机制、分阶段教育,建立全过程育人体系、积极促进文化育人,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从而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就业指导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