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晖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船政质量文化肇始于近代船政学堂,该学堂创办之初沈葆桢亲笔题写下船政楹联: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这种“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质量文化始终贯彻于福建船政铸舰、培军、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各层面和诸环节,成为船政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脚踏实地、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
当西方列强携工业文明之雄风、以坚船利炮打破晚清上下天朝上国的美梦和自我沉醉的心态,许多有识之士便本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重新审视西方文明,以奋发务实的理性态度开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复兴探索之路,福建船政的创办即是此番探索的产物。从创办者左宗棠“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师不可;欲整治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的奏折,到延聘洋匠、教授西洋造舰之法的虚心姿态,再到船政学堂工学结合、理实并重的西式课程开设,无不体现出船政先人立足中国的国情与落后现实,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文化,务求探究其领先中国之密钥的孜孜以求精神。这种脚踏实地、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不仅促使福建船政的创办者以极其缜密周到的心思来认真筹划船政创办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选址、师资、招生、办学体制、管理模式等),而且使福建船政在近代西方造船工艺技术的学习研究方面极尽严谨细致,紧跟世界造船工艺潮流。从“万年青”号到“艺新”号,到“平远”号,船政用二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依样仿造木胁兵船到按图制造铁胁兵轮,再到自行设计制造铁甲兵舰的跨越,中国造船技术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独立的华丽转身[1]。
1.1.2窥其精奥、不断进取的超越意识
面临中西方在科技军事等诸多层面的差距,福建船政先人始终负有赶超西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沈葆桢一再叮嘱年轻人要探求制作之源,不仅对造船各细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促使福建船政在创办伊始就高度重视实用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培养则才无自始,非历练则才无自伸”[2],无论是学堂的课程设置、教育模式还是办学体制都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高质量。而且,沈葆桢还本着“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提出“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于庄岳之间”,通过留学生制度的创设以真正掌握世界工业与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最新技术。船政留学生“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有为,期于穷求洋人秘奥”[3]。学成归国的船政精英以不断进取的超越意识始终走在行业产业发展前列,引领和促进了包括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在内,遍及铁路交通、矿业开采冶炼、电信电报、海洋测绘、天文气象、航空潜艇等行业领域的中国近代化整体发展进程。
1.1.3敢为人先、独立自强的创新理念
船政质量文化形成的强烈初衷和终极目标始终是探索“救国图强”之道,因此福建船政的设厂办学,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模式、办学管理体制等方面中西合璧的设置本就是突破“义理为本、艺事为末”的中国传统观念的首创之举,既体现出大胆引进学习西方先进模式的敢为人先的勇气,又兼具保留中国特色的“权操诸我、独立自强”的主权意识和远见卓识。沈葆桢深知对西方先进技术、治学模式、管理经验的学习仅是权宜之计,强调“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而重在学”,关键在于熟谙西方技术精要又能秉持独立自强之理念的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质量文化传承延续了传统工匠精神“认真严谨、注重细节、刻苦耐劳、专注敬业”等职业精神特质。与传统手工业时代兴起的工匠精神不同,船政质量文化作为近代大机器生产和新式教育系统的产物,在国运衰颓的时代危局下,在中西方技术、制度、文化对比差异强烈的碰撞激荡下,负有浓厚时代使命的船政质量文化已超越了传统工匠精神对一器一物的执著,上升到励精图治的产业兴国战略层面。因此,船政质量文化作为近代工匠精神的代表,其内涵的文化特质建立在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严格精密的专业行业标准之上,更具备永无止境、追求极致的产品制造、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观及系统性思维,更具备讲求实效、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不安于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断创新变革的动力源泉。
星移斗转,如今的中国已摆脱百年前落后挨打的弱国状态,正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中国强国复兴之梦的实现同样需要依托于强大的精神文化资源。
当新时代的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强国战略的提出势所必然。从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细化质量强国的战略要求,强调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命题,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对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全方位规划和布局。可以说,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着力点,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这客观上要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确立质量强国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质量文化素养,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基层行业一线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则肩负着赋予劳动者这一精神特质的使命。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适应国家新发展阶段各行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通过“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实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发挥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培养更多具备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最初的“重理论轻实践”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职人才的岗位适配性,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却显现出人文素质、劳动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短板”。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注重数量扩充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就成为“重中之重”。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印发,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核心已成为高职人才素质的题中之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也进入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在传承近代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新时代工匠精神更强调因应时代变局、抓住时代机遇、满足时代需求而必须具备的服务意识、前瞻性思维和创新变革精神。
高职院校应始终立足于新时代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立足于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这一核心任务贯穿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高质量高职人才的培养赋能现代产业体系,使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推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强劲发展的精神动力。
高职的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从“三段式”的“学科本位”课程设置(比较典型的如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到“能力本位”课程设置(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设计课程,如MES模块化课程),再到适应工业4.0时代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下“宽基础、活模块”的“职业核心素养”课程设置。在高职“学科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或是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或是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2006年改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某一节内容,相对于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培养而言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新时代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通过优化“德技并修”的课程体系设置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既通过高职思政理论课程深化高职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和理论认知;又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将新时代工匠精神作为高职人才的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化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考核与评价手段中得以充分挖掘和精心体现,使高职学生能够在专业模块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验、践悟、内化新时代工匠精神,潜移默化中达到“德技并修”的目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涵,也是船政质量文化的精髓。高职院校不仅可以通过显性的知识传授和隐性的实践感悟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还可以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工匠文化氛围熏陶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个性气质,使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学生完善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其秉承其前身福建船政学堂的质量文化之底蕴,通过成立船政文化研究所,深入挖掘和诠释“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质量文化内涵,并以此为核心厚植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校史馆、船政文化墙、船政人物浮雕、景观石、楼道教室随处可见的船政人物介绍及名言警句等展示着船政文化代表人物的精神风貌;而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校编必修课程《船政文化素养》的开设及专业课程中船政质量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氛围浸润中深刻理解船政质量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船政文化艺术节、船政文化知识竞赛、船政大讲堂、校史馆讲解员比赛、船政文创作品的传播等使船政质量文化成为学院显著标识和名片,从而牢固确立“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理念。同时,这种理念还通过严谨细致的制度设计及实施渗透到学院质量管理育人的各个环节,充分保障了学院能够紧跟新时代行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新时代工匠。
在“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质量文化理念引领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深悟福建船政学堂“以质量育人才、以质量促发展”的职教办学精髓,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特点,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4]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创设性建立了富有船政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供推广借鉴参照复制的现代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全面导入国家GB/T19001-2016的质量体系标准和“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要求,将外部的教育质量监督评估与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测紧密结合,以“成果导向双循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机制[5]为核心,通过制度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各部门岗位的质量建设目标职责,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校企互聘、双岗一体”等“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课赛结合、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课证融通”等教学模式,优化“多维立体递进式”的实践育人模式等,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并通过质量课程的开设将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性把控,以期最终达成“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持续担当社会需求使命、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的育人目标。
船政质量文化引领着福建船政始终以”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精神铸舰、培军、育人、办学,开创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先河,培养出的高质量职业人才辉耀科技、军事、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新时代中国已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肩负“大国工匠”培养使命的高职院校应以强烈的责任感铸牢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以永不止息的创新变革精神不断探索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助力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这是对船政质量文化精神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