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茗珠 广东工业大学
开盒一把铲,“宝物”自己挖。随着文创热的兴起,博物馆文创盲盒也成为当下年轻人探寻刺激,寻求“挖土”快乐的重要媒介。拆盲盒时的“考古人”代入感让很多追求潮流的年轻人爱不释手,也让博物馆文创产业“活”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通过盲盒对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好处以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分析,探索博物馆文创潮流趋势,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文物知识,传承传统文化。
博物馆文创既是博物馆筹措资金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意的重要媒介,通过该产业的发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引发其在知识、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关注博物馆文物文化,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奠定根基。此外,盲盒的未知性与趣味性也刺激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和模式,继而为推动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所谓盲盒,即在不透明盒子中装入各种玩具人偶,供买家拆装,是时下深受年轻人追求、喜爱的一种潮流模式。该模式在博物馆文创方面的应用,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还能为文物宣传提供媒介。盲盒中的宝物并非真正的宝物,而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美高仿品,其自带考古特色,如洛阳铲、文物挖掘地的土质等。这种神秘的体验感能增强消费者的代入感,使其切身体验到考古工作的艰难以及文物保存的不易,继而培养当下年轻人对考古领域的兴趣和热爱。另外,这种随机出现的“挖宝”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刺激感,非常符合时下年轻人追求新颖、刺激的特点,也让越来越多的“考古盲盒”进入大众视野。
考古盲盒除了实用价值高之外,文化价值也非常高。例如,有网友通过盲盒考古“宝物”,想要亲眼去看看珍贵文物,有网友为了解盲盒中“宝物”的信息积极查阅各种资料,以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网友更是在考古盲盒的推动下对考古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报考该专业学习。可以说,文创产品为博物馆文物的宣传带来了新活力,而考古盲盒则带来了新潮流,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时下年轻人的思想和理念,使该领域迸发出更多精彩。
考古盲盒的出现并非一帆风顺,是博物馆经过长时间的点滴摸索和经验积累之后才实现的。以河南博物馆为例,其在近些年来开发过不少文创产品,但效果均不理想。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设计文创办公室,以“大文创”为目标定位,搭建文创产业发展平台,并从服装、配饰、轻奢、摆件等100多个文物元素创意点中精挑细选,最终推出了考古盲盒。该类盲盒的研发设计初衷就是探索文创新模式,以时下年轻人极为喜爱的盲盒形式为依托,通过还原考古过程来增强年轻人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唤醒其对文物的印象,继而产生文物文化传播的效果。另外,为了增强考古盲盒的效果,该博物馆还从网上收集建议,最终通过层层把关、精心设计与提取文物元素,设计出考古盲盒爆款,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很多年轻人感到孤独无聊,特别是手机网络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了奢望,影响其社交,也让年轻人精神寄托出现问题。考古盲盒的出现弥补了这种遗憾,让年轻人能够在寻求不可知的心理刺激的同时,也增强情感、陪伴感、体验感。这种情感体验能很好地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使其在“考古”过程中不断体验文化产业与生活的关联,最终实现文化与生活的跨时代融合,形成独特的精神寄托,增强生活的快乐感。另外,在考古盲盒中,设计者也会融入了“传情、共情”元素,满足年轻人对文化情感的需求,使其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习俗时消除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孤独感,最终丰富其“思想情感”,达到文化上的认同感。
移动端新媒体、新兴网络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考古盲盒,同时也为消费者与博物馆文创产业产品发展搭建一座可靠的桥梁,让众人可以足不出户体验考古工作,了解博物馆文物。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博物馆APP来了解有关考古盲盒“宝物”的知识,观看展品浏览图,感受文物文化推广。例如,消费者可以通过博物馆APP下单购买盲盒,通过微信平台了解详细的发货信息和到货时间,以此来增强用户体验好感度,继而增强客户黏度。另外,博物馆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售前、售中、售后的管理和反馈,确保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对考古盲盒有一个正确认知和了解,继而增强对考古盲盒的期待度,为其二次销售奠定良好基础。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博物馆在向大众推广考古盲盒之时,还能展示文创产品及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以及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
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带有独一无二的表达性,它既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传递,也是时尚潮流与考古领域的对接。一个简单的盲盒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传播,更是文物与人的连接。例如,河南博物馆设计的考古盲盒,里面放着内藏宝物的圆柱体灰白色土块。在“挖土”过程中,“考古人”需要先喷水,后用迷你版洛阳铲慢慢去挖开土块,在挖出大致轮廓之后,用刷子等精细工具进行进一步清理,直到“宝物”完全“出土”。这种类似考古又有别于考古的方式,既为当代年轻人带来了一定的刺激感和创意性,也让年轻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抬头。正是因为有了盲盒这个契合点,才让深藏博物馆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越来越多的公众走入博物馆,了解文物始初、探寻文物奥秘。
如今,文创产品已经在网络上破圈,它让博物馆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得到全面利用,也让深厚的文物文化历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影响力。设计考古盲盒,不能仅仅参考盲盒这一概念,还要结合文物特点、博物馆特色等,以典型形象来树立品牌,让公众对考古盲盒形成真正的热爱。例如,在今年的春晚时,河南卫视春晚推出了《唐宫夜宴》,端午节时推出了《洛神水赋》,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为大众带来的惊艳与震撼,也成为了河南卫视的经典作品。考古盲盒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大众所热捧,但失去了灵魂的考古盲盒极容易塌方,甚至被虚无化。因此,博物馆在推出盲盒之时,首先要考虑文创概念和本体,要赋予其灵魂,树立典型,让公众在别出心裁的“考古”体验中感受文物的灵魂与魅力,最终树立保护文物意识,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除此之外,考古盲盒各地都有,当地博物馆在推出这一活动之时,必须要展现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在万千盲盒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博物馆树立盲盒品牌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现文创产品的情感性和功能性,让消费大众能更好地区分各地博物馆,继而增强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长远、深入、全面的文化传播,为其带来文化传承的同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盲盒的出现深深推动了博物馆文物宣传与发展,值得各个博物馆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各地博物馆也要立足于本身发展需求,以文物文化资源为根基,以传递文化价值为出发点,利用盲盒的刺激、未知性来吸引和引导公众关注文物文化,提高文物传承和保护意识。同时,博物馆还要设计更多贯穿古今、艺术与实用性并存的考古盲盒,让文物的价值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