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山西大同大学
大同市正处于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向旅游型城市转型的发展阶段,经过了十来年的大规模转型建设,大同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生活环境得以大幅改善,但其经济收入并未得到提高,可见转型没有取得最终成功,文章就大同城市转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对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什么是衡量一个地区真正发展的标志?有GDP、人口、城市面积、各个产业在国家的地位、教育的发展程度、科研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和通行质量等指标,但主要是看当地在一定时期的生产总值,即GDP。2019年山西省的11个省市GDP排名中大同市以1318.84亿元全省排名第八,一直被认为落后的吕梁市经济发展也赶超了大同,以1512.1亿元位居第四。转型中的阻力给大同市政府与相关部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分析大同市转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8年以来,大同市进行了全面的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市”的“三名城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2010年),启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拉开了大同市从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大同市古城墙、文物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城市改建中还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段,如大同旧图书馆的整体迁移,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合理规划;陆续启动了对云冈石窟、悬空寺、恒山、古城墙、四牌楼、纯阳宫广场及代王府等修复整合工程,从而拉开了旅游产业发展序幕。
第二阶段(2010年——2016年),山西省正式获批为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综改试验区,至此大同市经济发展全面步入转型,坚定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即以建设国际性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提出打造“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艺都”的五都品牌。2012年,大同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部门深入挖掘了大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同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大同城市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2014年,逐步整合并放大文化旅游资源的乘数效应,推进现代化的新区——御东新区的建设,实现新旧双城并美,首次将大同市的发展定位提升到文化旅游强市。
第三阶段(2016年——今),启动《大同市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同市旅游产业发展进度规划和主要任务分解》及《大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战略》,从而明确了大同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重点任务等,旅游产业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使大同市旅游产业发展有章有序地进行。
大同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两汉、北魏、辽金、明清之名都,有古遗址、古建筑300多处,一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明录》,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7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98处,详见下表1:
表1 大同城市旅游资源
大同市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质极高,为大同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地理位置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第一,大同作为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重要成员之一,多年的合作已经形成了该区域内各市之间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良好局面,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第二,居民收入较高的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快,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位于国内前列,为紧邻京津冀地区的大同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第三,大同至太原“云岗号”列车已开通,大西高铁的太原至西安段已经开通,不久的将来大同至太原段也即将开通运营,很快实现大同和太原同城化,省城强大的辐射为大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第四,大同有多个知名度较高的景点景区,如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古城墙等。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入境游客,为大同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客源。
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西靠陕蒙,东临北京、河北华北经济强区,被称为京津冀经济圈的后花园,铁路里程距离首都北京仅382公里,同时为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中心,是我国西部内陆通向东部沿海的咽喉要道,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在铁路运输方面,北京至太原、北京至包头、大同至秦皇岛、大同至风陵渡等各线在大同交汇,大同正式被纳入北京 100 分钟陆路交通圈和经济圈。之后会陆续开通大张、大西、大保、大同-乌兰察布等多条国内高铁,通往莫斯科的国际铁路线也在大同交汇,实现大同与多个城市直接贯通,提升了大同市在乌大张、京津冀合作区以及丝绸之路中的交通枢纽地位,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大同市融入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无论是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修缮维护,还是旅游形象的宣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大同市有96处存在险情的文物保护单位,占总文物保护单位199处的48.2%。据调查,大同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所需维修经费分别为:县级约5000万元,市级约7000万元,国家级、省级约4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支出对原本紧缺的财政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大同市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成龙电影节”,请了诸多明星参与宣传大同地方旅游品牌,推广大同特色旅游产品。该项目支出了大笔资金,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应,但在短期内并未拉动大同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政府长期负债使得旅游业融资成本高、难度大。因此,发展资金不足是大同城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是旅游城市给旅游者的“第一印象”,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这种“第一印象”直接决定了游客会不会去该地区旅游。大同市为实现绿色转型,自2008年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城市改造工程,十二年过去了,大部分的大拆大建项目已基本完工。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和规划不周等因素,部分基础设施修缮和古城建设项目相继出现诸多问题,导致一部分烂尾工程依然矗立在多个显眼的地方,这些不美观的在建工程严重影响着大同的旅游形象,同时降低了游客对大同的选择率。在旅游设施方面,很多大型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尚在建设中,停车场满足不了游客需求,门票系统落后,旅游专线匮乏。交通服务设施落后也是制约大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接待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五大设施”和“六大体系”构成了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五大设施”是指旅游安全设施、旅游交通设施、旅游环卫设施、旅游夜间娱乐设施、和能源通信设施;“六大体系”是指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交通服务体系、休闲娱乐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公共行政服务体系。要建成旅游强市必须配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公共服务,才能满足当前游客多样化、服务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大同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不完善,截至 2019年8月份,大同市共有宾馆九百多家,其中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分别为5、26、27家。虽然酒店的数量逐年上升,但尚未有国际知名酒店入驻大同,要满足一个成熟完善的旅游型城市需求,大同市酒店的结构和数量还需要改进。在旅行社方面,截至2019年8月份,大同市现有大小旅行社达330家,虽然数量不少,但整体存在散、弱、差的局面,与国际知名旅行社相比,存在总体收入较低,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度较低等方面的缺点。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16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城市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为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无价的资源支撑,如道教文化、古都文化、民间雕塑文化、军旅边塞文化等。然而,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长期以来大同的经济发展大都局限在矿产资源上,对作为旅游载体的悠久且深厚的历史文化诠释和宣传不够,出现比较严重的旅游与文化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大同市的旅游魅力指数。文化在大同旅游业的发展中没有达到高效利用,如农业观光游方面,未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模式来吸引游客,仍局限在单一的农业观光游阶段,创收甚微。在工业旅游方面,现代科技在园区建设中的运用比较落后,旅游项目的设置缺乏创意,仅局限于对矿区资源设施原貌的宣传上,旅游文化植入及项目设置等方面有待提高。
资金数量及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大同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城市,既要置身于煤炭转型又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资金的需求缺口较大,应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取得资金支持。首先,通过银行取得一定的信贷资金,政府作为担保方建立一个平台,银行与建设公司直接产生贷款协议并拨款于特定项目,通过这种BOT模式使私人企业参与某些基础项目建设,并准许其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偿还债务;另一方面,可采用PPP经营模式,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对已取得项目拥有管理权、经营权,其所得用来弥补旅游项目建设中的各项费用。其次,通过多个渠道传达大同市转型发展旅游业对山西省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资金支持,为大同市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与推广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再次,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据统计,目前山西省民间资本存量在一万亿元以上,大同市的民间资本存量占了一定的比例,故应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于旅游产业,拓宽融资渠道。
现代的旅游模式,游客不光注重景区景点的建设,更注重城市城镇的基础性服务,伴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不再是过去的旅游资源竞争,而是向综合型服务竞争转变,所以大同城市要发展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加强与一些国际知名星级酒店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升大同市旅游服务水准;同时,加快国内经济型快捷酒店的建设,优化大同市酒店的结构,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其次,提高“互联网+”在旅行社的经营模式中的应用,建立适合当地旅游业销售网站,迎合现代旅游行业年轻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发展平台,如购票、退票、转票等。通过网络化运营模式实现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效率提高。再次,应建立更多旅游景区专线,分流旅游客车与各种载重货车,既为旅游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降低交通隐患。
丰富的历史资源使得大同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但要实现从煤都向文化旅游城市的快速转型,必须加快“烂尾工程”“半拉子工程”的修缮工作。首先,作为大同市旅游产品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古城墙,应尽快完成其修缮收尾工作。其次,虽然实施古城内居民的拆迁工作举步维艰,但不能放弃,对于断壁残垣的民居平房,要依发展规划尽快拆除,同时应合理规划,重建与古城相匹配的建筑,提升古城作为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再次,应当修建一些城市旅游专用道,联通古城墙、华严寺、善化寺、文瀛湖、方特、云冈国家森林公园及云冈石窟等景区景点。
绿色出行既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居民和游客参与锻炼身体的机会,逐步打造宜居旅游城市,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依据大同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当地经济结构特点,要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强化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依托大同地区的土质特点和气候条件,大范围科学化种植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农作物,如黄花、苦荞、黄芪、黄杏等,并将其打造为农业观光项目,这种简单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不仅是热闹繁华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项目的首选,又能实现双重创收。其次,加深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要将传统的静态观光游览模式转变为游客参与体验的互动模式,给游客以视觉感知冲击,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有效转型。再次,利用大同地区传统工艺优势(如剪纸、煤雕、铜器、根雕、玉石、泥塑、琉璃画等),将现代化、高科技生产装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大同市独特旅游项目。最后,推进旅游资源和古城文化的融合,大同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北魏文化可谓是大同文化精髓,悬空寺、云冈石窟、方山永固陵等都是北魏时期的遗存,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更多地注入北魏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让文化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大同市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开放度低,区域旅游合作经验不足,所以要挖掘地区环境优势,并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推动区域旅游深度合作。首先,大同被誉为山西的“北大门”和北京的“后花园”,说明大同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利用此优势将大同市主要景区景点纳入该旅游线路中,引流更多的游客进入大同,同时,加强乌大张区域旅游产业整体合作,可以通过政府牵头,多地旅行社互相合作,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实现三地一体化的旅游合作模式。其次,加快同国内其他省份跨区域的产业融合,大力宣传大同城市旅游资源和区域优势,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提升大同市旅游资源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实现以大同为轴心,发散式的多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共创旅游新业态。
总之,虽然大同市的转型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是距离国际化的旅游强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提升原有和现有旅游资源等硬件品质,还要从改善服务、管理、营销手段等旅游软件方面下功夫,加快大同市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旅游产业成为大同市的支柱产业,带动大同市的经济取得辉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