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涛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转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元,给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新媒体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弊端,这也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面临巨大挑战。文章围绕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如何传播进行分析,针对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挑战进行探索,提出有效的传播路径,以供参考。
新媒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逐渐兴起,这意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主要依靠网络、移动、数字等技术实现运作,现阶段已经对诸多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刻影响着人类文化思维。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资源,这进一步加快了文化交汇,在此情况下,国内外文化产生激烈碰撞。为了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
新媒体环境的到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文字和人文内容的传播有所欠缺。和传统的传播方式、渠道相比较可以发现,传统方式可以对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和人文内容进行高质量传播。但在新媒体环境下采用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基本上都与数字化有关,人们会忽略传统文化中的文字与人文内容,这就使得在新媒体下的传统文化传播面临一定挑战。第二,新媒体的到来势必会冲击着传统文化[1]。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跟随人类发展轨迹不断得到完善,在过去的岁月中都是采用传统传播形式,人们早已习惯了传统形式。新媒体到来后万物变迁,都在朝着新模式创新、改变,文化传播方式也随之转变,不仅使大部分人短时间内很难接受、习惯,也直接冲击了传统文化。在利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难免会添加一些娱乐成分,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如果添加的内容不适合,更会扭曲文化价值,在社会上形成舆论误导,在这种情况下,也导致传统文化倾向于符号存在,不具备较强的教育功能。因此,即使在充满优势的新媒体环境下,依然需掌握正确且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传播目的。
通常,有挑战存在的地方都会有机遇存在。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传播时同样存在一些机遇。比如,新媒体能够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在传统形式中主要依靠民间艺人、政府政策等实现传播,但在进入新阶段后,很难再找到年轻的传承人。通过新媒体便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改编成动画、影视作品等。通过全新形式不仅可以创新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对文化进行解构,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文化内容转变为直观、具备感染力的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2]。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范畴得到大面积拓展。由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局限性使得文化内容只在局部有所涉及,要想在短时间内扩大范畴难度较大。而新媒体则可以在完全摒弃或保留传统传播模式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与挖掘,利用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传播优势,使传统文化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延伸至多个地区,有效改善了传统模式中的不足。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传统文化最明显的不足便是效果不佳。虽然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涉及面的确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传播效果来看与预期不符,有些文化内容依然停留于表面。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文字和人文内容本就比较欠缺,如果无法深入挖掘文化深层内涵,就无法发挥新媒体优势,反而会阻碍传统文化正常传播。主要原因与传播方法有关,传统方法不恰当直接导致传播效果不佳。比如,在我国各年级段的教材中都有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使得传统文化在教育事业中的融入只能流于表面,无法涉及深层内涵。新媒体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并不意味着把传统文化引入至新环境中就可以实现高质量传播,依然需得到正确方法的支持才能借助新媒体提高传播质量。因此,转变传播方法很有必要[3]。
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书法、曲艺、古诗、国画等多种内容,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下,对品牌建设考虑得比较少。在借助新媒体传播后,如果品牌意识依然较为薄弱,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欠缺本土特色,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十分不利。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们的视觉和大脑会受许多文化因素冲击,会在各种文化中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只有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及内容予以创新,以此来提高各群体的文化认知。
为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必须在挑战中找寻机遇,依附于融合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法进行创新。由于全新传播模式的应用,使国人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和认可,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国人在技术层次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为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奠定基础。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许多融合数字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文化传播,比如可以通过自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传统文化宣传。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则可以借助当前新媒体中比较受欢迎的微信、国学堂等平台,站在国人需求视角进行设计、发布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4]。迎合大众碎片化阅读特征,使新媒体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更具针对性,以此来提高传播效果。
在全球文化交流环境中,我国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站稳脚跟,培养出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这就需要对我国本土文化价值予以重塑。从新媒体环境角度来看,由于在该环境下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传统文化价值重塑的良好时机。基于此,可以利用新媒体实现价值重塑目的。开发国际文化传输平台,通过新媒体技术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输至外网,加强与国际接轨,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国内外文化渗透的平衡。令新一代青年意识到本土文化更应得到欣赏,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色向全世界展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许多行业都会建立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自身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传统文化传播来说,也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来拓宽传播渠道。在品牌中包含了文化产品,能够扩散到更大区域,使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层含义被更多人挖掘和了解。比如,可以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品牌,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推广和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可以感受文化氛围与气息[5]。
要想提高传统文化传播效果还必须与主流媒体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有些电视节目中会渗透传统文化价值,如《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这些节目的开播提供了全新的文化认知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占据主流地位,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基于此,便可以将其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渠道,把电视节目的话语权优势充分发挥,结合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播,更快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内涵、价值。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有力支撑,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存在不少机遇。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传播效果不佳、品牌意识较为薄弱两方面。为提高传播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融合数字技术对传播方法进行创新,对本土文化价值进行重塑,打造传统文化品牌,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为传统文化高质量、高效率及大范围传播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