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专业课与思政课建设协同效应的分析与思考

2021-03-08 09:11雷建龙朱金鑫冯雪姣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雷建龙 朱金鑫 冯雪姣 郑 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课程思政一经提出,就受到广大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多维度、多学科视角的探析。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虽然课程思政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初步实现了课程育人的效。但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加强。

1 专业课与思政课建设协同效应的薄弱点分析

1.1 课程思政的落地点——教师与课堂教学实施之弱

实施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主力军[3]。但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还有些教师在认识上不到位。有些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专业教师在内,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任务。认为教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主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的事情,即只教书,不育人。二是其政治理论,特别是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水平尚需提高。三是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不强。往往停留在宣读政治文件,放放视频阶段,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过多的重复与灌输让学生感到不适,甚至对这种“思政教育”感到厌烦。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专业课课堂思政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如意。一是简单地做加法,增加思政内容,专业知识授课时间减少,影响专业教学。在课堂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有益无害。但如果无限制占用时间,专业教学内容上牵强附会地加入思政内容,并没有起到增强思政教育的作用,反而削弱了专业教学。二是课堂教学仍是老样子,没有思政元素,没有思想教育内容。三是虽然课堂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学生没有反应,没有互动与交融,只是教师单方向的输出。没有学生参与,课堂思政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1.2 课程思政之难点——系统化设计缺失

虽然每位教师,每门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都进行了思政教。但各自为政,相互割裂,并没有形成整体效应。总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一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行系统设计。但这方面的工作,在认识层面还刚刚达成共识,在实施层面还远未全面开展。一是难度大。课程思政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到课程标准建设,到教案设计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设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二是不愿意。既然要对原来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难度大,就存在畏难思想,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计划。三是缺乏系统协调与领导。课程思政作为高职教学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单个教师,个别部门单位能就能完成,需要各部门单位之间配合与协调,需要领导督促与指导。这种协调机制现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是薄弱环节。

1.3 课程思政之关键点——教材及资源建设滞后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思政也不例外。现在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及相关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理念、方法,还是方案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一是思政教材如何建设。是单独编写,还是在每门专业课程中添加?二是由谁来建。是专业教师,还是政治教育教师来编写教材?三是配套课程思政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如何建设。是将思政课程内容搬上网络,还是重新建每门课程的思政资源?

2 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建设协同效应的着力点

专业课改革与思政课建设要产生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就需要克服上述几个问题,突破薄弱环节,把握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建设协同效应的着力点。

2.1 发挥教师主力军与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课程思政主要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针对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老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育人先育己。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其本质工作,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专业教师不只是教授专业知识的,还具有育人的责任与使命。高职院校应将育人作为专业教师的首要责任,加强对教师的育人教育与考核。通过学习、教研活动、开会交流等方式在广大专业教师中宣传育人的责任;通过课程教学考核中引入育人效果的考核机制督促教师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教育。

二是要改变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是单向灌输,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思政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思政中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广大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挖掘专业中隐含的爱国主义情操,报国情怀,用这些影响学生,使之产生共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 信其道”, 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三是要注重方法,不要做简单的加法。课堂思政不是简单的专业学习加上政治学习。不能岀现思政时间增加而专业教学减少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象盐溶于水一样,让学生只偿其味,而不见其形。“思政就像一把‘盐’,溶进专业教育的‘汤’,‘汤’在变得更可口的同时, 也能真正让学生获益, 达到育人功效”[4]。要探索融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的方法,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无形之中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成为一体。

2.2 构建课程思政的顶层体系

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体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无论难度有多大,愿意不愿意,都要建立起高职课程思政教学顶层系统。

一是教学最顶层设计。即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新制定。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有立德树人方面的要求,但显得单一与笼统,缺乏与之配套的内容与支撑。应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对于思政素质的具体要求。对于哪些专业课程应实施哪些课程思政内容要有明确安排。各门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必须配合协调,实现思政元素的系统性挖掘[5]。不能打乱仗,既不能有过多的重复,又不能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课程思政任务也要有所区别和侧重。一年级重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的教育,二年级重在爱国主义、报国情怀的培养,三年级重在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必须对本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要求明确,让老师上课做到有据可依。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准确定位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所承担的思政育人的目标及功能。应该提倡协同作战、系统挖掘方式。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 在确定专业层面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挖掘要求后, 将目标和要求分解到课程群, 最后再细分到每一门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不同课程的教师相互协调、避免重复性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一专业内部的“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形成合力。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标准中要融入爱国人士的报国情怀的内容;在实践课中要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大力提倡技能报国的思想。

三是课程思政要进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不能在想到哪,讲到哪,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而要进行课前充分的备课,做好教案。要依据课程定位, 对学科内容进行研究, 将课程标准中思政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认真思考本课程的思政内容,思考本次课的思政内容安排与教学方法,切入课程思政的时间结点。

四是领导协调是关键。各级教学领导,无论是教务部门、教学管理部门,还是基层教学单位、教研室都要加强课程思政的管理与协调。教务部门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课程思政的模板与总体要求,协调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安排,协调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关系。教学管理部门要督促检查各种教学设计文件中课程思政的情况,有错的纠错,有矛盾的要协调解决。基层单位要传达布置本教研室、本专业的课程思政任务,确定每门课程的负责人在课程标准制定中课程思政任务,在每门课程教学中要协调好关系,做到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各司其责。

2.3 构建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教材

一是编写成员的构成。这种专业教材要以专业教师为主,同时邀请思政教师,或有思政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教材的编写,即专业与思政人员相融合。这种结合必将起到“1+1>2”的效果。思政教师为专业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内容的正确性把关,同时也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思政教学,使他们的思政课程更具有专业针对性。专业教师也通过与思政教师合作,掌握了更多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把握方向。

二是要考虑结合课程章节内容建立独立的模块或单元。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应隐形地传输,但在教材中这样做很难,也没有必要,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应的显性的、突出的、旗帜鲜明的,没有必要躲躲藏藏。要介绍知识技术技能发现发明背后前人的探索艰辛过程,分析它们应用对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要深挖专业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思想教育素材,分析知识技术技能应用的价值属性。如《电工学》教材中,输电部分可引入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的成就,引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轨道交通信号》教材中引入我国高铁的成就及发展历程,分析其中的技术与我国交通需要的密切关系,阐明掌握技术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三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课程思政内容。各专业课教材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内在结构要求,成体系的;思政融入各门专业教材也应是成体系,有计划安排。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思政内容合理地布局于各门专业课之中,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建设各门专业教材,将思政要素融入其中。四是要建教材配套的课程思政资源。现代教材都是立体化的,网络资源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也不例外。课程思政的更多内容需要用利用互联网呈现。大国工匠的介绍,大国利器的介绍,各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程的介绍,都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作为纸质教材的重要补充与扩展,也是课程思政教材的重要内容。通过网络、互联网传播这些内容是最好的方式,是纸质教材无法呈现的。这些网络资源的建设也要分门别类统一规划,与不同的专业课程相结合,不能零碎杂乱。

3 结 语

课程思政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教师单打独斗,各门课程在思政教育上缺乏联动、支离破碎,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素材与依据的局面。只要着力解决了教师与课堂这一课程思政的落地点;着力解决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等顶层设计的难点;着力构建了教材与资源建设这一关键点,课程思政就会呈现有序、有章、有力的局面。高职通过这些改革,专业课与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就会增强,就能形成同向同行的合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与生力军贡献高职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