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发展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策略浅析

2021-03-08 05:50:49薛苗苗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6期
关键词:遗址黄河文化遗产

薛苗苗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深化打造“文化强省”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河南经济大发展的必经之路。系统地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不仅是延续中国历史文脉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本项目积极、理性地分析了河南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对策,对打造具有河南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的艺术文化追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深刻把握黄河文化“根和魂”的重要地位。促进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就要推进和保护传承黄河文化遗产,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

河南省是黄河的重要地理枢纽,位置关键,是治黄历史的主战场,因此在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以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面在全国起到引领的作用。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深化打造“文化强省”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河南经济大发展的必经之路。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不仅是延续中国历史文脉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我省黄河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我省黄河流域文化遗址众多,景观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是治黄历史的主战场。在发展景观重塑和带动旅游产业方面,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黄河景观主要分布有郑州黄河游览区、开封柳园口水利风景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济源黄河三峡景区、洛阳与济源交界黄河小浪底等,其中黄河小浪底被列为黄河沿线九大景观之一。这些都是河南省发展黄河文化景观遗址的独有优势资源。2020年2月,河南省文物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议决定将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做好大运河、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加快推进黄河历史遗址发掘等工作。2020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分类施策,做到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些为河南省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策略性参考。

我省黄河文化遗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在发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有着良好的区域地位和资源优势,但河南当地在具体遗址建设或重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政策规划引导不足。河南省在文化遗产规划方面意识相对薄弱,政府重视投入不足,文化遗产建设滞后,硬件设施不过关,无法与现代优秀景观建设媲美,不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二是黄河文化遗产受损严重。保护对象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又长时间缺乏保护意识,部分黄河文化遗址和遗迹长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时至今日,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不协调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黄河生态的安危日益突出。

三是管理机制和区域特色规划不够完善。沿黄地区的各省区市,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级领导部门在对黄河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方面不够重视;在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并没有统一规划和行动措施。

四是文化遗产挖掘不深入,保护方法和展示方式都还比较单一。人们对黄河的重大历史事件、传说等文化遗产的挖掘不够深入,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省黄河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探讨我省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对策:

制定规划引导,做好系统性保护的顶层设计

首先,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型机遇。针对重点公园建设和展示平台,制定统一协调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其次,成立黄河文化管理系统保护委员会,对黄河文化系统性保护发展进行整体布局规划,形成关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保障机制,协调解决各层次跨区域问题。最后,要坚持“尊重历史,彰显特色”的基本要求,重塑并激活该区域的发展潜能,优化空间资源配置,避免低效率、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加强文旅产业融合,促进黄河文化系统保护

为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黄河文旅及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塑造以“黄河魂”为目标的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品牌,可通过整合职能、服务、交流、产业、资源等方面,依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及“能融则融,宜融尽融”的理念,推动观光旅游在黄河文化遗产宣传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把相关文旅主题活动和旅游、研学、体验等文创产品作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高质量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推进生态保遗建设,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

要搭建展示黄河文明重要平台,比如建立国际级的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文化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一大批精品文化项目;加快推进生态保遗公园建设,构建遗址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合文化内涵突出、城市形象凸显、民生文化需求等几方面新格局,打造各城市特色文化新地标;开展一批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比如建设革命文物博物馆和革命文物数据库等,把一些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等改建为红色纪念馆,规划各类革命文物片区以及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提倡挖掘各市区古文化,出台法律法规保护历史遗迹,与省内各高校开设相关文化遗产传承课程。

大力加强文化创新,深入挖掘遗产工作

建立河南省黄河文化景观带遗产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加强国家、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复,对文化景观保护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抢救性、修复性、保护性的原则和思路,建立分级别、分类别的保护名录和项目库。

统筹发展建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核心展示区。把沿黄地区的多个世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文化链,例如:黄河号子、河灯、黄河大水车、考古遗址公园、古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等文化遗产要融合发展,形成黄河文化特色展示区域。同时,结合沿黄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古老农业水利技术和治河工程等方面,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世界顶尖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示范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记忆。

完善多层次人才强化保障机制

关于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和管理工作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支持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返还遗产保护利润等方式,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其次,完善多层次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培养保护、管理、传承的专业人才,对此,相关部门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构建培养体系,为系统性保护和持续性传承黄河文化遗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分布面积较广且数量多,在系统性保护区域和保护对象方面,面临着边界模糊不清、文物活化利用途径单一、遗产展示方式落后、遗址遗迹保护乏力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新常态下,那些文化遗址必须改变其呈现的发展模式,与当代艺术审美相互融合,依托互联网形式,运用跨学科、数字化的传播手段,使这些传统文化遗址朝着年轻化、活力化、旅游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遗址黄河文化遗产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8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多彩黄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6
黄河宁,天下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2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黄河』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2
黄河知道我爱谁
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 21: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