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保护策略研究
——宜春三星鼓的调查

2021-03-08 04:17晏文豫章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103
文化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宜春三星遗传

晏文 豫章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3

“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正处于世界前所未有之变局、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这为我们的文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建立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但要使优秀文化遗产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优势,成为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就是其中之一。

一、非遗传承人保护的意义

非遗源于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内涵。非遗传承了中国人民特有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向往。“非遗”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服务人们的社会生活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只有精神与物质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的活载体,活的灵魂。因此,对非遗的保护其实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这一概念近年来逐步达成共识,并得到广泛认可。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管理,有助于激发文化遗产的活力,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发挥非遗资源在文化服务中的独特价值[1]。

二、“宜春三星鼓”传承人保护的现状

三星鼓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寓意“福”“禄”“寿”,最初被称为“三声鼓”或“三面鼓”,后来重新命名为“三星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三星鼓加入了竹笛、二胡、高胡等管弦乐乐器伴奏,使其更加悦耳动听,成为一种深受宜春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宜春三星级鼓活跃于民间,每逢百姓嫁女儿、生日、乔迁、红白喜事等都会邀请三星鼓表演。2010年,三星鼓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遗名录。

在宜春市袁州区,三星鼓经久不衰,有上百支三星鼓乐队。其中三星鼓的代表传承人杨细华是这些三星鼓乐队的领军人物,杨家有20多位晚辈曾受他训练。目前宜春三星鼓已经传到第六代。因为民间艺人之前表演时没有乐谱,三星鼓的传承完全靠几代老艺术家的口口相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三星鼓的传承一度陷入困境。口口相传的方式使传承不易进行,又由于打击乐节奏没有固定,鼓手们即兴发挥,所以三星鼓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规范和整理。至七十年代,宜春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开始挖掘和整理三星鼓相关资料。

八十年代,文化部门又派出专家深入到农村,挖掘整理三星鼓的相关资料。专家们来到柏木乡,找到了杨细华等艺术家,与他们一起抢救和保护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一些经典曲目基本保存下来。目前,学习三星鼓和从事三星鼓表演的艺人还没有得到准确的数据,具体的从艺人数也无法核实。这容易造成传承人的推荐工作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此外,受现代娱乐与传播方式的影响,三星鼓艺术可能不再那么的受大众喜爱和追捧,演出市场开始急剧下降,经济收入甚微,对传承人的传承环境带来重大挑战。

三、“三星鼓”传承人保护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三星鼓”传承人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对传承人保护没有形成科学的梯队,这直接影响“三星鼓”的生存、发展。目前,宜春非遗项目整体存在“青黄不接”、传承人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申报、认定制度的不完善

非遗传承人的推荐和认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今各国采用的认定方式各有特色,但“以人为本”的理念却高度契合。当前,中国非遗传承人的推荐和认定存在着制度化、程序化的印迹。似乎像是评定职称、模范、先进,地方文化部门先填写相关材料,再逐级上报。经评估机构或部门逐级审批后,最终确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但非遗有其特殊性,这样的申报制度容易造成不公平,出现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不是被公认的传承人,甚至出现申报的传承人在上报前已经死亡的可笑案例。

(二)重申报,轻保护

保护非遗的关键是保护作为非遗主要载体的传承人。非遗的认定及代表性名录体系的建立,旨在使政府和人民来保护它。入选代表名单只是整个保护工程的第一步。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由于对非遗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一些文化短视现象,在非遗保护方面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手段。自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至今,十四年已经过去,一千五百余项传承人中,有多少生活无助的传承人真正获得政府的资金扶持?

(三)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偏低、经济困难

传统民间文化源于农业社会。因此,农村是广大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生活在农村的民间艺人变得生活窘困,传承人微弱的经济条件直接影响到传承工作的开展。随着老一代艺人的逝去,许多非遗逐步走向没落。此外,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作为精湛技艺的掌握者、传播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非遗传承,更能激活现有传承人的工作热情[2]。

四、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策略

(一)构建严谨、专业的项目评审工作机制

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并监督项目评审专家组,具体业务则留给专家组执行。政府在规划项目时,应将拟申请的和其他相关项目纳入规划,动员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参与研究,开展实地工作,确保申报项目有科学依据、严谨。以前列入各级代表名单,未尽到保护职责,或者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应从名单中除名。

(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

作者呼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非遗的继承者,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不仅政府要分配专项保护基金,还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资助核心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此外,我们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字图像、AR、VR和其他科学和技术合作,促进非遗项目的数字转换,搭建非遗数字化保护平台,打造一种直观的、全方位的、多视角的方式向大众展示。

(三)多渠道推动非遗的传播与弘扬

通过非遗博物馆、博览会等形式开展国民非遗教育,特别是将非遗走进课堂。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特别是高校,有独特的保护和继承优势,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基地,应该承担继承传统非遗的重任。非遗的载体是无形的、特殊的、流动的,特别是民间音乐、民间艺术,它的载体始终是人。就非遗的传承方式而言,它不应该“收藏”在某个博物馆,而必须“收藏”在人们的思想和身体[3]。

(四)挖掘产业价值,为传承人营造环境

非遗是一种文化“生命”体,具有鲜活的文化体系和丰富的意义,象征着不同民族的精神个性,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非遗的这种独特性,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有潜力成为一种文化资源。将非遗资源转化为一种文化产业,使文化与非遗的保护形成“水源之流”的良性循环。这种将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很好地保护非遗,并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结语

非遗承担着维护民族文化特性,维护世界多元文化的双重责任,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才能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帮助人们在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上构筑精神基础。因此,我们应大力保护非遗传承人,培养高素质传承人和高品位爱好者。

猜你喜欢
宜春三星遗传
非遗传承
四月轻语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三星”惊现
宜春两条高速公路2019年底前将开工建设
宜春
V—NAND闪存NVMe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