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教育

2021-03-08 02:11赵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文化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立德中华传统

赵艺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0

“立德树人”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立德树人,不仅要求学校传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进而改变学生的三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全国各大高校应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占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的高地,利用好网络教育资源全方位的塑造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一、“互联网+”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我国的客观历史原因、多元化文化冲击以及教育理念的多因素影响,在部分高校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三观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也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冲击,比如网贷陷阱、个人信息泄露、信息诈骗等负面影响。归纳来说,“互联网+”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艺术、传统礼仪、历史典故、古典文学等学习“不感冒”,研读国学经典、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大学生中“小众”群体。因受到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西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认同感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态度。

(二)部分大学生存在文化迷茫问题

面对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冲击,比如“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流”等,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选择困难症”——文化迷茫。青年大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使其不能辩证看待多种文化并存的新局面,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失去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部分大学生存在文化盲从现象

在西方文化的大肆渲染下,大学生群体中观看好莱坞大片等外国电影,欢度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追求品尝西餐、洋餐等现象日趋流行,不少大学生“唯洋是举”“唯洋是尊”,盲目拿来主义,归其原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

(四)“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时至今日,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媒介快速普及,网络文化对传统传播的载体、传播途径、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影响。但是,网络文化的诞生与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冲突、交流和消融,同时桎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合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解决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纠偏、净化作用,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深入融合机制,完成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互联网+”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机制可分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需要为其提供充分融入立德树人的环境和土壤;第二步需要提供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的方式和方法;第三步,需要建立合理适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以上三步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一)“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

第一,教学课程设计制度。课程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合到课堂设计中,做到立德树人和知识传授双管齐下。第二,实践活动制度。高校要建立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家长协助的实践活动制度,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学生活动,使得学生活动更加规范、便捷。第三,学生管理制度。当代大学生管理问题入日趋凸显,高校要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特别是网络管理制度,对在网络上伤害民族感情、抹黑传统文化的大学生严肃处理。

2.组织保障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和肯定,2018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高校设立由学校领导牵头,各部门人员统筹协调的专门机构已成为必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机构成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可以胜任高校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和网络课程教学工作等。

3.环境保障

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更要注重营造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比如在校园中建设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和书画长廊;放置中国古代名人的雕像等。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的思想逐渐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升华。

(二)“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机制

1.构建“互联网+”高校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者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对于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其次,可以专门开设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相关课程。

2.推进“互联网+”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墙等来宣传传统文化。高校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新媒体方式,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社交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

(三)“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效机制,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运行机制。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对学校教育教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结合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教学评价,可以获得最受学生喜爱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反馈意见,高校可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立德树人教育机制,最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的育人环境。

三、总 结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昌盛的命脉,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和新理念,构建“三步走”的联动教育机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立德树人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全面开花,逐渐形成“家、校、社会”全方位育人体系,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加全面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