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评体系的改革方向探究

2021-03-08 01:33武真奕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考核核心技能

武真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在高职教育视域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集中于理论认知与实践技能并重方向,既需要适应社会经济格局变动下的服务需求增进势态,又需要考虑一线服务技能岗位的实际素质要求。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涉及的主要核心技能课程分别为“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三类,致力于全方位、多维度地促进专业型人才培育质量提高[1](8-11)。但就实际践行情况来看,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下思维固化影响的限制,围绕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核心技能考评工作仍存在力度不足、模式僵化、指标单一等问题,亟待在未来改革工作中找到新的突破方向,现基于这一目标展开探究。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评改革的必要性

结合已有的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考评改革成果可知,考评过程中,无论是指标设计、成绩评定还是回顾性评价,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考促学”的概念正来源于此。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动,酒店管理所涉及的方向、领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考评改革,是高职教育为跟随社会发展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现将其必要性分别概述如下。

(一)维持学习习惯的平衡性

考评体系是衡量与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考评体系建设的完善性与教学衡量维度的全面性有着正向关联,即考核指标越多元、有效,对学生起到的学习导向作用越积极,反之可能造成局限。在高职教育督促力度有限的前提下,学生能否在学习时长、项目等方面维持平衡,大多取决于考评体系的综合度、完整度,侧面推进最终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有效的核心技能考评改革下,学生接收到的专业水平评测结果可脱离传统形态下的阶段性、片面性状态,如在考评项目的分类上能够按照模块、任务等因素区分评定,让学生能够精准了解自身优势与短板所在,找准补充学习的切入点,实现各项核心技能均衡的学习目标。

(二)保障理论实践的衔接度

在传统核心技能考评体系下,一些高职院校偏重理论知识层面的教学成果考核,忽视实践操作层面的考核,致使学生就职后容易面临课岗难融合、就业适应期过长等问题[2](60-61)。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衔接与融合是保障人才输送质量的重要条件,厘清这一要点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在核心技能考评体系中纳入专业证书考试、以赛代考等内容,极大地提高了课、证、岗之间的衔接度。在此趋势下,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更倾向结合考证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在直接对照岗位要求的前提下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三)提高教师素养的全面性

考评体系不仅可发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推进作用,还直接对教师的职业水准、专业素养建设有倒逼作用。通过重点明确、合理有序的核心技能课程考评改革,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当前面临的具体人才输送要求可建立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时刻反思自身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转变评价过程的随意性态度,以更严格、专业的要求考核学生,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专业素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核心技能课程考评方面的短板

面向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技能课程考评体系虽已初步建设,但受限于发展时长较短、客观认知有限等因素,目前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短板,现分别从考评理念、考评形式、评价主体、考评方向四个角度简要论述。

(一)考评理念滞后,整体结构固化

考评理念是考评工作开展的根基,也是决定后续教学工作走向的重要前提。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教学,首先需要在理念上做到“敢为人先”,从时代性角度着手,拔高教育立意层级。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在核心技能课程中开展考评工作的初衷仍主要集中于查验阶段性教学成果、考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加上缺乏与时俱进的修正补充意识,致使整体考评结构均趋于固化[3](44-45,48)。譬如,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考评中片面采用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缺乏将两者融合应用的意识,导致在后续的结构设计及项目规划中始终存在空缺与漏洞,如动、静态评价无法互嵌,结构性短板就此形成。

(二)考评形式僵化,针对性质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涉及的核心技能覆盖面较广,且不同项目部分适用的考评形式各不相同,在考评形式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考评的针对性随之削弱,使最终考评结果参考价值流失。譬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板块,考评工作应当侧重于接待、预订、收银等方向,采用的考评形式以场景设置为主,考验学生在不同场景的接待反应。但在当前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不同场景、不同服务管理项目下的考核形式基本类同,缺乏细化归类,且考评成绩界定标准存在泛化现象,即采用统一的衡量标准评定不同课程的考核成果,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利于酒店管理高素质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主体单一,客观程度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在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考评中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具体来说即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集中的考评责任,不仅使得考评结果主观性过强,还不利于教学问题、漏洞的及时查纠[4](8-12)。譬如,在教师个人视角有限的情况下,对不同学生做出的评价可能存在客观性、公正性缺失的现象,一般需要通过其他主体(如企业、学生及其他教师等)视角的补充尽可能保障结果公平,当无法纳入其他评价视角时,考评结果的客观性便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评价标准不全,课、证、岗之间的深度融合仍面临一定困难,需要在纳入多元评价主体的基础上推进完善。

(四)理论题型片面,实训类型有限

酒店管理作为一门实操技术需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已投入诸多研究,且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从现存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在题型、项目等考评任务的设置方面,如理论知识考核中,题型大多倾向于记忆类、辨析类、简答类,总体上看虽类型丰富,但多有固定的、标准的参考答案,学生能够发挥的思辨空间相对有限,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训技能考核中,缺乏明确的项目划分标准,针对前厅、餐饮、客房的技能训练甚至被杂糅于一体,这种粗放式训练模式可能导致反效果,令学生难以生成“专岗专精”意识,实训辅助效果的发挥受阻。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评的改革路径

基于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核心技能考评中的短板,可知要完成根本性改革,还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已有的考评架构基础上不断补充、修正,以教学质量及人才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根本目标,现将具体改革路径分要点概述如下。

(一)及时革新考评理念,组建动静结合结构

从现代化酒店管理视角来看,过程与结果均属于关键要素,即人们不仅重视管理服务施行的程序,还重视导向的结果。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可通过注入类似先进性理念组建动态、静态相结合的评价结构,彻底扭转以往阶段化、卷面化的考评局势,尽可能摒除考评工作中的偶然性、片面性。具体来说,首先应承认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静态评价)的合理性,区分看待不同学习阶段、不同项目类别、不同环节表现等因素,再以综合得分作为结果参考,最终深入分析两者穿插结合之下提取出的有效信息,如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境、个人特长优势等,用作后续教学方案调整的参考。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为例,可将考评结构具体划分为卷面考核、项目考核、证书考核及平时成绩考核四个方向:卷面考核以理论知识问答为主;项目考核以情景模拟实操演练为主;证书考核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为主;平时成绩考核以日常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为主。

(二)整合重组考评形式,灵活调度方式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内容有多元性、交融性特征,因此在考评形式、方法的设置上应针对性应用与灵活调度,避免一味采用统一衡量标准考评不同课程,致力于考评结果合理程度最大化。一方面,综合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以赛代考等教学模式,并在各类模式下根据考核项目、考核目的、考核性质、考核内容的不同,分别出具不同的考核标准,用作最终考评结果的参考,且考核形式既可单独应用,又可叠加应用,以结构性整合重组带动整体合理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以课程方向为区分,强调不同场景、情境下的职业素养要求,完成针对性考核。譬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考评中,具体可设置中餐环境、西餐环境、日料环境等不同案例场景,要求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分别给出对应的服务操作,再基于各场景的文化习俗、摆台标准等要素给出操作评分。另外,针对酒店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常见问题,还可综合设计出模拟案例,考查学生在突发情况下的意识与反应,在扩大考评范围的同时观察个体更全面的特质。

(三)纳入多元评价主体,合理补充考评指标

为提高课程考评的公正性、客观性,也为减轻教师的考评责任负担,可在教师考评的基础上另外纳入其他考评主体,使企业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常态化,规避主观性过强导致的一系列风险。其中,企业评价主要立足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方根据学生在实操演练、入岗实习等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对应评价,这一方法目前在多个高职院校均已开始推广,但在指标设置上仍亟待完善,未来可通过“三引入”制度,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结果、全国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结果、专业岗位操作标准等内容纳入评分指标中,进一步完成补充;学生自主评价由学生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参照教师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完成自我总结过程,更快填补自身短板;学生相互评价一般建立在团队合作训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情景模拟演练,各自根据成员表现的认知情况进行打分与评价,可采用匿名评价形式规避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同时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四)强调理论思辨功能,兼顾实训辅助效能

针对当下酒店管理核心技能课程考评任务设置的实际问题,可通过重点倾斜、多措并举、重视实效等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在合理设置考评任务的基础上增强考评效能。一方面,在理论知识题型的设计中,转变以往重概念、轻理解的思路,尽可能地增加主观性题型的占比,考查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如对于不具备标准答案的案例给出思路与见解分析等。另一方面,在实训操作项目的设计中,重点以“能力本位”为改革方向,即在考评主线中纳入并区分技能水平、操作水平、素质水平等因素,并分别于三门主要课程中设置对应的“实训周”,用于集中训练对应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考证训练、面试训练、上机训练及实况模拟训练等,全面观测学生在不同项目板块的表现,将实训的辅助效能最大化。

四、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在高职教育中有重要的深化改革意义,核心技能课程的考评作为其中的关键分支,有必要在未来教育建设发展中作为重点项目推进。为进一步发挥教学考评的导向价值功能,高职院校可分别从革新考评理念、丰富考评形式、补充考评指标、完善项目设置等综合方向出发,致力于酒店管理核心技能培养效能的增进,为产业链条中的人才输送环节注入先进驱动力量。

猜你喜欢
考核核心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