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君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三中学 福建 建宁 354500)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帮助初中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缺乏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审题时不能准确明白题干内容,导致无法得到正确答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要制定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总结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实践证明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幅度会更大一些,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去进行数学阅读。具体做法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安排一些阅读任务,对率先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这样会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出快乐阅读的氛围。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展示,例如,我在教线段、直线、射线概念时,安排学生通过阅读后对线段、直线、射线进行角色扮演,把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性质特征通过表演展示,学生们都主动去提前阅读书本,争抢着来表演,把阅读数学课本变成一种爱好。
良好的数学阅读氛围,也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本达到了初步了解数学文本的特点以及数学文本中的逻辑性话语,从而在教师进行讲解时,又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吸收掌握阅读知识[1]。像这样,通过在课前完成一些简单的阅读任务,然后进行问答互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果效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正确的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语言结合了文字、符号、图形等元素,具有逻辑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导阅读方法时,要注重细节教学,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数学态度。以下总结出几点阅读方法:
2.1 精读数学文本法。在数学学习中,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因此,在阅读课本理论时,要采用精读法,所谓精读,就是要求学生一字一句的解读并分析,在数学中一个字的差异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例如“除”和“除以”、“包含”与“包含于”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阅读时一定要认真。再例如,阅读《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正确定义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如果忽略了这里的“不”字,概念就完全错了,由此可见,精读是非常必要的[2]。
2.2 文字、图形、符号结合法。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文学类阅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阅读时要采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直接阅读概念:“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定理,可以准备好方格纸、直尺等工具,通过测量三边长度,进行运算可以发现与定理描述的内容相同,由此,通过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3 注意审题,挖掘隐含条件。许多数学问题都具有隐含条件,如果不注意,就很难算出答案,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挖掘数学问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养成数学阅读思维,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数学成绩[3]。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边的长度分别是4cm和9cm,问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特性得出第三边长为4cm或者9cm的推论,从而得出结果17cm或22cm,然而,这里面有一个隐含的条件: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为22cm。由此可见,在阅读中善于思考,挖掘隐含条件对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2.4 思维导图导读法。应用题是初中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这一模块中,数量关系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学生读题时一团乱麻,可以引导学生画简单的思维导图建立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善教学方法,营造课堂阅读氛围,多多总结阅读方法进行教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